中醫針灸的26種刺法,你知道幾種呢

1輸刺

這種針刺治療方法用於五臟有病時,腧指四肢滎穴和足太陽膀胱經在背部的五臟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腎腧,用以治五臟疾病。由於這種針刺法是刺特定的腧穴,故稱之為腧刺,李氏在臨床上對結石性膽囊炎的疼痛,針刺膽腧穴針感可直達病所,即能止痛,故《靈樞·官針篇》曰:「腧刺者,刺諸經滎腧,臟腧也」。

2遠道刺

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這種刺法稱為遠道刺。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陽六腑之氣下合於足三陽經的六個腧穴,故稱下合穴,主要分佈於下肢膝關節附近。《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指出:「合治內府……胃合入於三里,大腸合入於巨虛上廉(上巨虛),小腸合入於巨虛下廉(下巨虛),三焦合入於委陽(橫紋外端,股二頭肌腱外緣),膀胱合於委中央(橫紋中央),膽合入於陽陵泉」;《靈樞·刺節真邪篇》:「刺府俞,去府病也」;《靈樞·官針篇》講:「遠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瑣府腧也。」如患者張某某,男,已婚,本院汽車駕駛員,於1990年1月31日,應邀做客,飽食后,於晚11時自感腹脹難忍不適,起坐不是,來寓求治。查視患者痛苦面容,腹部膨隆拒按,按之不適,即給針刺足陽明胃經之下合穴雙足三里行氣消滯,留針15分鐘,頻行其針,針感以患者舒適為度,繼之排氣即舒。次日晨問之,一切如常,無其它不適。此患者飽食后腑氣不通,食氣停滯於腸胃,故腹部膨隆脹滿不適難忍,起坐不是,因六腑以通為用,故取雙側下合穴足三里遠道刺之通其腑氣而獲愈。

Advertisements

3經刺

經脈所過之處有結聚者,如鬱血、硬結、壓痛等常用經刺法。由於是直接刺大經,故稱之為「經刺」。李氏治療腱鞘囊腫基本上是用這種刺法。又如「經絡觸診法」和以觸診所得的陽性反應處為針刺點的治療方法,均屬經刺法。《靈樞·官針篇》曰:「經刺者,刺大經之結絡經分也。」

4絡刺

這是刺皮膚上的小絡脈,使其出血以瀉邪的一種治療方法。《素問·調經論》中指出:「病在血,調之絡。」目的在於瀉郁滯絡脈之間的邪熱。《靈樞·百病始生篇》講:「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病熱之邪所致血溢,必調治絡脈。由於是刺在絡脈上,所以稱「絡刺」。近代臨床上應用的各種淺刺、點刺放血法———如三棱針(古代叫鋒針)或小針刀放血法、皮膚針重刺放血法等都屬於本法範圍。「刺絡(放血)拔罐法」,就是在本法的基礎上與拔罐療法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

Advertisements

5分刺

這是指針刺直達深層肌肉的一種方法,用來治療邪在分肉,溪谷酸痛等的疾病。古人將深部近骨處的肌肉叫做「分肉」,故稱「分刺」。用此針刺法針刺環跳、秩邊穴等,治療「梨狀肌綜合征」。《素問·調經論》中說「病在肉,調之分肉」,即此意思;《靈樞·官針篇》講:「分刺者,刺分肉之間也。」

6大瀉刺

這是一種用鈹針切開引流,排膿放血的刺法,所以稱之為「大瀉刺」。目前此法基本歸屬外科範圍。《靈樞·官針篇》說:「大瀉刺者,刺大膿以鈹針也。」

7毛刺

這是一種浮淺刺法,用以治療皮膚表層的痹證。現在各種特製的皮膚針,如梅花針等,大多是受此種刺法的啟示改進而成。如臨床上所見的「皮神經炎」所致的局部皮膚麻木不仁等均用此法治療,效果滿意。貴陽市重點公路指揮部的一蔣姓患者,男性,51歲,1991年11月11日就診,患者右股外側有30厘米×15厘米大小的皮膚麻木不適。經某醫院診為「皮神經炎」,經它法多方求治不顯效,故前來採用此法治療月余獲效,隨訪年余,患者未訴不適。正如《靈樞·官針篇》說的:「毛刺者,刺浮痹皮膚也。」

8巨刺

這是一種左病取右側的腧穴,右病取左側的腧穴,也就是在健側取穴的一種治療方法。由於經脈在人體上交互錯綜,大都有左右相交的腧穴,如手足三陽皆左右交會在督脈的大椎穴,足之三陰也都左右相交會在任脈的中極、關元穴等,故經脈之氣能夠左右交貫,轉輸傳送。如臨床中風中於經脈所致的半身不遂,臨床上常左癱針右,右癱針左,也就是「巨刺法」的具體應用。此法在臨床中頗為常用。正如《靈樞·官針篇》說:「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

其與巨刺類似的還有一種「繆刺」,其法亦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交叉施治,但在適應症和方法上有所區別。刺經脈的稱「巨刺」,刺絡脈的稱「繆刺」。

關於繆刺的方法,在《素問·繆刺論》中說:「邪客於五臟之間,其病也,脈引而痛。時來時止,視其病,繆刺之於手足爪甲上,視其脈,出其血……有痛而經不病者繆刺之,因視其皮部血絡者盡取之。」說明繆刺的部位,都是刺各經的井穴和所屬皮部的血絡。

9粹刺

《靈樞·官針篇》有「粹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所謂燔針是以火燒針,將針燒紅后刺入皮膚,要求速進速出,如用手探湯。用來治療寒痹證,不宜用來治療局部灼熱、肌肉弛緩的「熱證」。《靈樞·經筋篇》曰「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俞」;「粹刺者,刺寒急也,熱則筋縱不收無用燔針」。

10偶刺

這是用手在胸背部按壓,尋找有壓痛的部位,也就是直對病痛所在,然後一針刺在胸前,一針刺在背後,用來治療「心痹」病,避開內臟以免損傷。由於這種刺法是前後對偶而刺,所以稱「偶刺」,亦稱「陰陽刺」。在臨床中治療臟腑病時所用的「前後配穴法」或者是「俞募配穴法」,就是這種刺法的發展。

11報刺

這種刺法是用來治療沒有固定疼痛的病證。如果疼痛是上下竄走的,用針直刺而入,在留針的過程中用左手沿病痛所處上下按摩,然後出針再刺。「報」有「復」之意,因刺之而復刺,故稱之為「報刺」。與臨床中的間歇運針法有類似之處,不過報刺是出針后再刺,後者是在針刺過程中反覆提插刺。正如《靈樞·官針篇》說的:「報刺者,刺痛無常處也,上下行者,直內無拔針,以左手隨病所按之,乃出針復刺之也。」此法臨床中較常用,如「坐骨神經痛」等病均採用這種刺法,效果滿意。

12恢刺

這是從肌腱的側傍刺入,直對肌腱一前一後橫卧多向透刺,用來松解肌腱攣縮的一種方法,可治療「筋痹」。由於多透刺,能擴大針刺的針感直達病所,所以稱「恢刺」(古時「恢」作「大」解)。「恢刺」和後面所要講的「關刺」,雖同屬於刺肌腱的方法,但二者各有其特點,前者是從側旁刺入,橫針多向透刺;後者是從正面刺入,單向直刺。臨床中參合應用較多。《靈樞·官針篇》說:「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後,恢筋急,以筋痹也。」

13齊刺

這種方法是在病變正中刺一針,並於兩旁各刺一針,三針齊用,所以名叫「齊刺」。這種方法又稱之為「三刺」,用來治療寒痹證中受病較深而面積不大的病例,如腰痛、頸椎病等。《靈樞·官針篇》曰:「齊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氣小瀉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氣小深者也」。

14揚刺

這種方法是在正中直刺一針,四周斜向中心橫卧透刺四針的一種方法,用其來治療受病部位較淺而相對來講範圍較大的痹病。這種刺法分散而浮淺,含有「揚散」的意義,故稱之為「揚刺」。《靈樞·官針篇》曰:「揚刺者,正內一,傍內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在臨床中常用來治療皮下結節或腱鞘囊腫等病。後世有醫家認為皮膚針中的「梅花針」,是揚刺法的演變。

15直針刺

這種方法是一種沿皮卧針直刺的方法,臨床上適宜於治療寒氣較淺毋須深刺的疾病。因邪淺針深,反致引邪深入,故從皮刺之,用瀉淺表部的寒邪。李氏使用此刺法治療,如陽白穴下透魚腰,地倉向後橫刺頰車等。正如《靈樞·官針篇》講:「直針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者也。」

16輸刺

這種刺法是將針直入直出,取穴少,刺得深而留針久,深入而慢退針,此系從陰引陽之意,用來治療氣盛而熱的病症。「輸」有「通」的含義,故名為輸刺,後世醫家「透天涼」手法和理論均是據此而來的。這與臨床中常用的強、重刺激針法相似。《靈樞·官針篇》曰:「輸刺者,直入直出,稀髮針而深之,以氣盛而熱者也。」

17短刺

《靈樞·官針篇》說:「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皮。」其所謂「短」是慢進針的意思,是要慢慢進針,並搖動針體使針入至骨,上下提插,上快、下慢(皮下快提慢插)。這種刺法乃從陽引陰之意,以治寒氣入骨的「骨痹」症。

18浮刺

《靈樞·官針篇》曰:「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這種刺法是斜針淺刺,以治療屬於寒性的肌肉拘攣的疾病。浮刺、毛刺、揚刺同屬淺刺,但毛刺為少針而淺刺;揚刺是多針而淺刺;本法是斜進針而向肌層橫卧透刺。近代應用的皮內針法,就是浮刺法的演變。如臨床上可用陽陵泉卧透向下遠端治療脛骨前肌及腓骨長肌的痙攣性下肢疼痛等。

19陰刺

《靈樞·官針篇》說:「陰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陰也。」此法是同時取用左右雙側相對的穴位(主要指陰經穴)進行針刺的一種方法。如取足少陰經內踝后的太溪穴治療寒厥病證等,所以稱為「陰刺」。

20傍針刺

這種針刺法是直刺一針,再在旁邊斜刺入一針的一種方法。另一說法是正刺(直刺)即刺經,傍刺即刺絡。由於正傍配合而刺,故稱為「傍針刺」。《靈樞·官針篇》講「傍針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這種刺法和「齊刺」法相似,都以加強局部疼痛的刺激量為目的,但只是在用針數量上略有差異。臨床中均是相互綜合應用。

21贊刺

《靈樞·官針篇》曰:「贊刺者,直入直出,數髮針而淺之出血,是謂治癰腫也。」贊是贊助其消散之意,是直入直出,刺入淺而出針快,似手探湯之勢,使患處癰腫儘快消散,所以稱之為贊刺。

22半刺

其法是淺刺於皮部,急速髮針,不可刺傷肌肉,猶如拔一根毫毛那樣,可以祛除皮膚表淺部的邪氣。又因肺主皮毛,所以半刺法和肺臟相應。《靈樞·官針篇》說:「半刺者,淺內而疾髮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以取皮毛,皮肺之應也。」李氏常用此法療傷風發熱、咳嗽、喘息等和肺臟有關的疾病,如發熱、咽炎等疾病點刺少商、魚際等常獲良效。

23豹文刺

此法是一種多刺法,針刺病變部的前後左右,針刺點如豹的斑紋一樣,以刺中經脈為標準,這種刺法與前面的「贊刺」、「絡刺」相似,其目的在於刺中血脈,使之出血。由於心主血脈,所以這種刺法與心相應。如《靈樞·官針篇》:「豹文刺者,左右前後針之,中脈為故,以取經絡之血者,此心應也。」臨床適用於治療紅腫熱痛等病症。

24關刺

這種刺法是直刺四肢關節部,筋的盡端,如犢鼻穴、曲池穴等。筋的盡端,可以治療筋痹證,不過針刺時要注意,不能出血,免使營血耗損。因肝主筋,所以關刺與肝臟相應。如《靈樞·官針篇》說:「關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慎無出血,此肝之應也;或曰淵刺;一曰豈刺。」此法臨床中也較常用。

25合谷刺

這種針刺法是一種三、四針拼湊在一起,形狀象雞足的刺法。這裡講的合谷並不是指合谷穴,是指針刺於肌肉豐滿之處,如刺風市穴治療股外側皮神經炎,刺腰陽關穴治療腰腿痛。因脾主肌肉,故此刺法能應合於脾。如《靈樞·官針篇》講:「合谷刺者,左右雞足,針於分肉之間,以取肌痹,此脾之應也。」

如果想關注更多中醫養生知識,請關注公眾號【仁益健康】。有問題可以在公眾號留言,隨時溝通交流。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