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的美容化妝發展史

1)古埃及

孕育在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證明了古埃及人民高超的建築技藝和古埃及驚世的文明,對西歐乃至世界文明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古埃及人的形象設計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埃及文明在公元前4000年就出現在尼羅河兩岸。埃及的第一位國王---極富傳奇色彩的美尼斯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掌權,在隨後3000年中埃及所奉行的政體是法老控制政府。法老具有絕對的權利,控制著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藝術與化妝造型。

古埃及在化妝造型上非常發達,許多現代的化妝工具以及化妝技法的原始樣式都是古埃及人發明出來的,那個時候男女都化妝,化妝技巧鮮明而繁複,同時還會進行人體繪畫或刺繡紋身。女性用淡黃褐色的化妝品來使皮膚顏色變淺,而男性則把橙色的胭脂抹到臉上使膚色變深。為了保護眼睛和增加美感,古埃及男女會把眉毛剔除,用西奈半島產的孔雀石製作的青綠色來塗眼影、畫眼線。除了重視眉眼,古埃及女性也特別重視面部的彩妝,例如眼影的多彩變化,雙頰塗以粉紅、嘴唇擦玫瑰色或胭脂紅。從當時的壁畫與考古挖掘的文物上,都得以驗證古埃及人在化妝造型上的高度嚴謹。

古埃及人對清潔很重視,在任何炎熱的國度里都相當重要,不同的造型襯托出不同的儀錶和氣質,所以化妝術和服裝一樣,也有嚴格的宗教和皇室的規定,並代代相傳。化妝品和香水在當時是由牧師調製的,他們嚴格保守配方,只賣給那些有能力購買的人。埃及貴族講究整潔,會把頭髮剃光,戴上用真發做成的假髮。在古埃及不同的顏色具有不同的象徵意義,綠色象徵青春和生命,黃色代表黃金,是永恆之神的肌膚,黑色一般用於假髮,而白色象徵幸福。

2)古希臘

燦爛的古希臘文化在藝術和建築領域最為突出,美術、建築、服裝成為後世規範的兩種文化樣式,其哲學思想被認為是現代科學思想的基礎。古希臘人特別關注人體與精神之間的和諧關係,這不僅體現在他們的建築上,古希臘人的形象設計也在和諧比例中顯現出一種自然之美。

創始時期,古希臘人追求一種典雅自然的審美價值,女子對化妝並不十分重視,在當時過度的濃妝艷抹會遭到唾棄與非議。(原因分析:1、希臘女性的美以兩位希臘女神的美為代表,一個是溫柔婉約的阿弗洛蒂德女神,另一位是具有致命誘惑力的潘多拉女神,象徵濃妝艷抹,強調裝飾,違背自然,遭人排斥。2、斯巴達的李庫格,即斯巴達的立法者,他排斥美容術,禁止身體彩繪,認為是女性體態趨向墮落的根源。)到了公元前4世紀,除了下層社會的女子外,無論老幼、所有的女子都開始化妝,她們常用鐵紅粉在腮幫上塗抹成圓形或其他形狀,紅撲撲的臉頰和紅唇互相襯托,顯得格外艷麗,上層社會的女子還佩戴珍貴的頭飾如金螺圈、銀帶、銅帶等。眼部化妝也是古希臘女子美容的一部分當時最流行的眼部化妝技法是上眼瞼塗上紅棕色的眼影,眉骨上下方則用翡翠綠做底色,再在上眼瞼用同樣的綠色畫一條眼線,並延伸到眼角。不管頭髮是什麼顏色,眉毛都描成黑色,兩條濃密的眉毛在鼻樑上方連接在一起,如同一條眉毛。

3)古羅馬

羅馬共和國的成功主要歸功於強大的軍事力量。承襲發達的古希臘文化、融會古代東方文化和伊達拉里亞人特有的民族文化的古羅馬文化對後世的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影響。在形象設計上幾乎沒有什麼創新,但與希臘相比,羅馬是古代具有秩序的階級社會,其形象設計在顯現社會階層和人物身份地位上具有重要作用。

古羅馬人注重身體本身的魅力,羅馬女性對於臉部的清潔相當的重視,通常保持乾淨的面容。羅馬人除了少數人非常富有之外,極少有私人浴室,出入公共浴室稱為大家很青睞的一項社會活動,開始泡溫泉,廣泛使用化妝品、護膚品和香水。化妝的方式是先在皮膚上打上一層白色粉底,接著再用赭土、硝石末、酒精渣的混合物在皮膚上著色,使肌膚看上去更加粉紅。用月牙形的小片(類似中國的螺鈿)貼在臉上來掩蓋臉上的斑點,然後用煤灰描眼、畫眉,淡淡的化妝效果,形成古羅馬女性最完美的化妝造型。

4)中世紀歐洲

歷史上一般把5~15世紀成為中世紀。中世紀的形象設計史從地域上分為東歐和西歐,從時間上西歐又分為「文化黑暗期」(5~10世紀)、「羅馬式時期」(11~12世紀)和「哥特式時期」(13~15世紀)三個歷史階段。中世紀的形象設計的特徵受基督教的影響十分強烈,推行禁欲主義的道德觀,出現了否定肉體(掩蓋體形)和肯定肉體(顯露肉體)兩種矛盾現象,認為「化妝是褻瀆的行為」,造成了中世紀時期女性美容與化妝術的沒落。

中世紀人相信自然才是上帝的傑作,人工則是出自於惡魔之手,女性若愛打扮將遭受上帝的懲罰。在中世紀末的哥特式時期,女性則儘可能的表現出一種青春潔白的容貌,以象徵她的貞潔。中世紀女性最大的變化是眉毛,將眉毛修成細線成為一種時尚,豐唇在中世紀更是美的標誌。

這一時期,不同國家的化妝習慣也不盡相同,社會地位不同,化妝的色彩也不相同。6世紀西班牙的妓女用粉紅色腮紅,3個世紀后德國的貧窮女子也使用粉色粉底,英國女子則多用白色粉底,義大利女子強調皮膚的自然色澤,他們所選用的粉底色澤比皮膚本色偏暗,呈肉色,6世紀德國和英國,橙色口紅也非常受歡迎。

5)文藝復興時期(16世紀)

16世紀,西歐漸漸擺脫中世紀的桎捁,文藝復興運動開始,人文主義思潮的出現解放了人性,精神的自由使得人們在形象設計上也開始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許多藝術家都自行定出標準化的形象審美尺度,強調和諧、比例的體態理想美和豐潤、成熟的形象。戰爭的時機造就了藝術的發展,總結性的理論文獻開始出現,以美容為主題的書籍相繼出版發行,1582年吉恩·里鮑特出版的《人體化妝修飾藝術》暢銷歐洲世界。他總結了許多化妝品配方,包括面部化妝品、沐浴液、護髮素、製作髮型的各類工具等。

當時美容熱潮的盛行,促使女性開始重視容貌的打扮,裸妝的效果開始被人們重視。所有女性開始使用口紅、脂粉、水彩等化妝品,眼影還不夠普遍,在容貌上以豐腴成熟的形象取代了哥特時期憔悴瘦弱的形象。這一時期的人們完全沒有衛生觀念,不經常洗澡,貴婦們在臉上塗很厚的粉和胭脂,滿身臭味熏天,只能靠噴洒香水來遮掩體臭,香水也由此應運而生並得到蓬勃發展。

6)巴洛克風格(17世紀法國統治時期)

17世紀的歐洲動蕩不安,戰爭的風氣雲涌預示著男性時代的到來,緊隨而至的是曾經風靡一時的巴洛克風格(以男性為中心的強有力的藝術風格)開始影響當代的藝術社會及生活。17世紀後半葉,法國的中央集權和重商的經濟政策使其成為歐洲新的時裝中心,使崇拜優雅的新時代形象在歐洲拉開了序幕,從此奠定了巴黎幾百年來的國際時尚地位。女性與男性都推崇隨意、自然、優雅。沙龍、時裝設計師、髮型師,模特兒以及花邊、香水、高跟鞋、手套、手袋等各種時尚紛至沓來,烘襯出巴洛克時期的繁榮和精緻。

當時的人們熱衷於使用化妝品,女性以豐潤的朱唇、齊整的黛眉和明亮的媚眼為美,女性會用紅色胭脂在顴頰上抹成兩個圓形,臉上貼黑痣,此風習最早興於義大利,一般是直接在皮膚上用樹脂貼上黑天鵝絨或黑絲綢的小片,最初是貼在臉上,後來在胸部也貼,形狀及大小千變萬化,有圓形、四角形、心形、星形、小動物和小人形等,俗稱「美人斑」。男性也會在臉上塗抹或撲上白粉,並且當時最具代表的「八字鬍」。

7)洛可可風格(18世紀)

18世紀初葉,歐洲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資產階級地位的不斷上升,促使了以男性為中心的巴洛克時代的帝國風格的消退,並逐漸被以女性為中心、以沙龍為舞台展開優雅樣式的洛可可風格所代替,這種風格在當時的形象設計上可謂表現的淋漓盡致。

人們不喜歡洗澡,靠化妝來遮掩骯髒的皮膚,用香水來遮掩體臭。女性通過化妝來表現其地位的高尚,紅色妝容非常盛行,以白色粉底打底,面頰至太陽穴抹上棕色,嘴角四周抹亮,胭脂紅延伸到眼部附近,不再局限於顴頰的兩個圓形。男性開始把鬍子剔除,保持臉部的清潔,也有塗抹或撲白粉在臉上的習慣,而出現「白粉臉」的矯飾情節。

此時的男女流行在頭髮上灑香粉,女人用麵粉灑在頭髮上,看上去效果會更好。18世紀早期時裝文化開始興起,時裝雜誌也開始反映生活方式,使大眾變得對時尚更加敏感,人們緊跟巴黎服裝的步伐。

8)19世紀時期

19世紀,英國的工業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和意識形態,為現代文明的到來做出充分的準備。19世紀女權主義也影響了造型的觀念,受當時社會風氣影響,女性開始以華服美貌來尋求異性的吸引。女性相當重視容貌的梳妝打扮,這時的化妝開始偏向美化肌膚,用粉掩蓋面部的斑點或疤痕來造出塑像般的面容。男性則留著鬍子,特別是留著滿臉的絡腮鬍,以表現剛性的男性氣概。19世紀女性在髮型上出現相當多的變化和款式,初期流行中分、頭髮緊貼頭皮,在兩側有麻花狀辮子的髮捲造型,後來逐漸變成在頭頂挽髮髻的形式;30年代后髮髻又轉移到腦後,這一造型成為19世紀最主要的代表之一。性的髮型,依舊是以表徵陽剛之氣的短髮為主。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