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主動脈腔內隔絕術中若干問題(2)

(續前)

第三:術中是否要經過上肢動脈導管造影?

有相當多的術者不適用上肢動脈造影,主要是覺得需要消毒穿刺上肢動脈,一些術者對上肢動脈穿刺掌握不熟,一些是覺得這部分操作耽誤時間。其實,經上肢動脈穿刺,植入一個金標造影導管,可以在術中隨時做造影,可以大大提高手術的安全性。一些初學者,或新的手術團隊,在經過股動脈送入導管到升主動脈造影后,交換成加硬導絲,再送入支架輸送器,這個過程中,術者或助手又沒能控制好股動脈導絲的情況下,導絲有可能退到降主動脈,待重新送至升主時,可能走的是假腔,如果沒有鎖骨下動脈造影導管,就不能通過造影糾正,導致支架釋放到假腔。除了經過上肢動脈導管可以隨時造影外,對一些病例,發生支架移位的時候,也可以通過上肢動脈導管——尤其是左鎖骨下動脈導管進行補救,包括煙囪支架植入或牽拉覆膜支架前緣(圖1)。

Advertisements

圖1. 通過牽拉左鎖骨下動脈導管可以使支架前緣后移,開放左頸總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

第四:左側肱動脈如何置管?

左側肱動脈置管一般通過穿刺肘部左肱動脈或左側橈動脈建立入路。心內科在穿刺腕關節處橈動脈方面最有心得,但該部位穿刺,會損失一部分操作長度,在個別累及雙側髂動脈的夾層患者,有時候經過下肢導管無法進入真腔,此時會需要經過上肢將導管送下來,建立一個到真腔的軌道,如果穿刺的是左肱動脈,100cm長的導管可能到達髂外動脈,而如果穿刺橈動脈,導管將只能到達腹主動脈下段,不能進入髂總動脈。一些術者擔心左肱動脈穿刺併發症,筆者的經驗認為肱動脈穿刺點應當集中在肘橫紋及其以下,該部位後方為肱骨內側髁(圖2),肘關節伸直狀態下動脈位置相對固定,可以確實壓迫。一些作者穿刺位置在肌間溝,此處肱動脈位置較深,後方肱骨骨幹,不易固定壓迫,容易發生假性動脈瘤。

Advertisements

圖2. 左肱動脈穿刺部位

第五:為什麼不提倡畫屏幕?

一些作者習慣只用肱動脈入路做造影,之後畫屏幕,根據屏幕標記釋放支架。須知人體主動脈是個軟組織,柔軟的造影導管在弓降部位對主動脈幾乎不產生變形的力量,而當我們送入特硬導絲時,纖細但鋼硬的導絲,會造成主動脈局部變形,當送入支架輸送裝置時,這種力量更大,將會使主動脈弓弧度拉開(圖3),從而對各個弓上分支的位置發生形變,此時如果沒有左鎖骨下動脈導管造影,僅憑藉之前經股動脈的導管造影釋放支架,就會在支架釋放后發現位置產生偏差,我們稱之為支架的相對移位。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