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過敏症

文|邊霄馳

如果你對某個東西過敏,你的身心狀態勢必會受到影響。

常見的例子就是,春、夏、秋時節,很多人吸入在空氣中飄散的花粉就會有過敏反應,癥狀經常為打噴嚏、流涕、流眼淚,鼻、眼及外耳道奇癢等,導致晚上睡不好,白天精力被牽扯,出門要帶上高密度口罩,出遊得去無花粉或少花粉的地方……就像面對一個敵人,打不過,一直要跑。

最近,我發現有一種病,叫「年齡過敏症」。接觸的第一位 「病人」就是自己。

昨晚,我看一篇東東槍寫羅永浩的文章,說在2006年夏天,崔健演唱會現場的門口,有幾位老師介紹他倆認識,那次,老羅對他說:「東老師,我挺喜歡你寫的博客,我要弄一個博客網站,想邀請你把你的博客搬到我那。」東東槍說,那時他24歲,「光是聽老羅說他看過我的博客就已經很令人膨脹了」當然答應了。

Advertisements

看到這兒我的最大反應是:24歲!那時他才24歲!比我還小一歲時就得到了羅永浩那樣的評價?!我都25了呀……我渾身發熱,如芒在背、在脖子、在臉上,體會到一陣陣刺痛。然後,我幾乎是無意識地,根據年齡和年份迅速算出了他現在的年齡,在得到「35」這個數字后,我又自欺欺人一般,用一種不對稱的方式,給自己找了一些安慰:他都35了,我才25,差10歲,我還有可能……

情形就是這樣,當我看到一位牛人取得某項成績時的年齡信息,就會像對花粉有過敏反應的人吸入花粉一樣,身心會表現出一系列癥狀。我數了一下,昨天一天,在接收不同信息的過程中,我一共對5位牛人的年齡產生了「過敏」——

劉瑜——鳳凰網這樣介紹她:2003年,開始在網上連載《孤獨得像一顆星球》,讓她揚名北美論壇。2004年起,開始給國內媒體提供政論方面的文章,先後在《南方周末》、《新周刊》等媒體上寫過專欄。我一算,75年出生,等於是28歲「出道的」。

Advertisements

問小馬宋關於微信公眾號運營問題的、已經有5萬粉絲的一個大三學生——應該比我小5歲左右。

雷斯林——寫文章很老練,同是14年大學畢業,應該和我一樣大。

我走路帶風——2015年情人節那天以一篇小黃文開啟微信公眾號寫作,現在坐擁100多萬粉絲,97年的小姑娘呀。

老編輯——88年生,才比我大4歲,內功深厚,行文不能再「老道」,學習對象。

雖然每一個過程持續時間都不長,但一輪下來我的注意力已經被「計算」和「比較」打得零零碎碎,閱讀或做事情的專註度肯定是受了影響。

總之,被「過敏」擾亂了成長節奏。

過敏是一種機體的變態反應,是人對正常物質(過敏源)一種不正常反應,只有當過敏源接觸到過敏體質的人群時才會發生過敏反應。

對一個年輕人來說,對年齡敏感,都是因為在他/她心中,每一個具體年齡就是一個節點,而每一個節點都要承載對應的「成績」,比如能力、職位、財富、影響力、家庭狀況、容顏、魅力等等,可問題是,這些東西都是對照著別人——往往是那些牛人設想出來的,比如誰誰誰在30歲時公司上市、迎娶白富美,我30歲時也要那樣,比如誰誰誰在28歲時出了兩本書,我得加把勁……

毫無疑問,這個社會上的大多數年輕人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工作、婚姻、房子、車子、階層上升……每一件事看起來都最好抓緊完成,不然要麼被人逼,要麼機會越來越少。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對外界的任何風吹草動保持敏感,也會分分鐘被一些優秀之輩刺激到,從而可能對自己的現狀產生不滿、失望,以及著急、焦慮。

我們知道,適當如此也並不一定是壞的,因為它可以給人以危機感,催人努力向上,可是達到過敏的程度就一定需要警惕了——自己的心緒總是被別人牽著走,對於改變現狀能有什麼益處?

運動場上,如果選手太想贏得比賽反而很可能贏不了,因為用心太重會導致肌肉過於緊張,進而僵硬,最後很多動作就做不好了。

年齡過敏也是這樣。你越想在某個年齡上與誰誰誰的成績一致起來,越容易失掉自己的方向和節奏。你看到人家讀了某本書你也買來讀,人家參加了什麼培訓課程你也報名參加,人家在工作兩年後辭職創業你也照著辦,甚至人家在什麼時候結婚、生孩子,在哪裡買房、買什麼車……你都要「參考」。

而且因為人家的成績總比你大,你總要趕路,總希望有什麼神奇方法能使路程縮短或加快你的前進,雖然你可能不至於就此迷信起什麼來,但很可能會耍起小聰明,省略努力的步驟,走一些「捷徑」。這樣一來,你就與成長的規律背道而馳,最後不僅沒有趕上,反而被落得更遠。

一個人能夠取得某個動人成績,與正確的思考、行動、堅持以及機會、運氣等都會有關,但是因為年齡可以用數字清楚顯示出來,而其他因素則有些困難,所以等於真正起作用的最後退到了幕後,留年齡挺在了前頭,於是「不明真相」的人們就把關注、熱情、嫉妒等都給了它,其實是有點本末倒置了。

向優秀的人學習本身是好事,但我們要把握好兩個關注點:絕對值和相對值。

在《你到底有沒有資本》一文里,李笑來老師說:

投資的重點並不在於盈虧絕對值大小,而是在於盈虧比例大小。這一點格外重要。看相對值,而不是看絕對值。

拓展開來我們知道,年齡就是一個絕對值,而一個人努力鑽研或堅持做一件事的時間則是相對值,它不像年齡有「生日」這麼一個自然的起點,它是你動用認知、情感、行動等在半道上開闢出來的,它本來沒有,你讓它有了,它本來也不會像年齡一樣自然持續下去,而是需要你反覆動用認知、情感、行動等讓它持續下去。

絕對的東西你無法改變——你有能力讓自己在8歲和9歲之間多活一年嗎?所以根本不用費心。你能夠改變,而且不僅必須要費心還要費力的就是相對的東西。

我們在向優秀的人學習時,根本的就是要看人家在某件事上努力鑽研以及堅持做了多長時間,分析人家在這段時間裡都是怎樣做的——開闢和保持,有哪些經驗、智慧和規律可以習得。

喬布斯創辦蘋果時,21歲,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創辦Google時,25歲,扎克伯格創辦Facebook時,還不到20歲。馬化騰創辦騰訊時,27歲,丁磊創辦網易時,25歲,成為中國首富時,32歲。

你的年齡過敏症又犯了嗎?可是有用嗎?

每個時代都有許多優秀的人早早成事,但不代表你就要在他們同樣的年齡做成什麼事,以至於沒做成就等於失敗,如果那樣的話,90%以上的人就都是失敗者,這顯然不是我們看到的人群全貌。

每個人的成長路徑都是不一樣的,當今社會其實給予了我們很大的開放度,讓我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做事、成事,身邊、新聞上大器晚成的例子不也很多嗎?有了這個前提,留給我們的,就是同樣給自己更大的開放度,還是那句話:方向對了,就不要怕路遠。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