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的功效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台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

農曆五月五日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也有的地區叫「端陽節」的。這一天,許多地區有門前掛艾的風俗,據說以此是為屈原招魂。實際上,艾有顯著的驅疫、避邪、防病作用,是古人重視疾病預防、防患於未然,採取的季節性防疫措施。中醫學中的「邪」,不是社會學中的邪說、邪教、邪道之類,而是指的是大自然中的不正之氣。《黃帝內經》中提到:「邪之所湊,其氣不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可見,「邪」是與「正」相對的,正氣是人體的生理之氣,邪氣就是侵害人體的病理之氣了。因此,插艾「避邪」,包含的是預防疾病的寓意。

Advertisements

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糍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即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再將之蒸熟即可。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頭,還有安眠助睡解乏的功效。艾蒿葉熬汁,然後稀釋兌水沐浴,可除身上長的小紅疙瘩。此外還可以驅蚊蠅、滅菌消毒,預防疾病。艾蒿還用於針灸術的「灸」,「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熏、燙穴道。因為它有著治病的功能,特別是在五月節這天乘著露水採到后,藥效最好。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