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患者康復有道


精神分裂症絕非絕症,患者不但可以康復,也能繼續工作和過正常生活。

兩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聯合早報》訪問,分享工作和藝術在他們的康復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每年的5月24日是世界精神分裂症日(World SchizophreniaDay),儘管公共教育活動不少,但許多公眾還是對於這個病症一知半解。

九年前被診斷患上精神分裂的Valerie劉(34歲)說:「或許是因為媒體上有關精神分裂症的報道都是負面新聞,例如精神分裂患者拿刀傷人,或是患者自殺,結果讓大家對於『精神分裂』產生恐懼。」

事實上,許多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像糖尿病患者一樣,能通過藥物控制病情。患者也能回到校園和職場,繼續念書或工作。

Advertisements

工作滿足感來自幫助患者

以Valerie為例,她原本在專門支持精神病患看護者的志願福利團體看護者聯盟(CaregiversAlliance)擔任接待員,去年8月開始成為新加坡心理衛生協會(Singapore Association for MentalHealth,簡稱SAMH)的朋輩支援專家(peer supportspecialist),為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輔導與支持。此外,她參與協會的公共教育活動,與學生和公眾分享自己的康復歷程,糾正大家對於精神病症的誤解。

Valerie說:「我之前沒想到自己可以負責這麼多職務,現在不但對自己更有信心,工作也培養了我的韌性和耐力。」

對Valerie來說,她的工作最大的滿足感在於幫助其他患者。例如看到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逐漸康復,或是開始願意和她分享心情,更肯定了這份工作的意義。最近在某所初級學院的分享會上,她的演講更促使一名同學主動告訴學校輔導員自己的母親患上精神分裂症一事。

Advertisements

Valerie說:「分享的最大意義就是讓其他人更願意尋求幫助,以及讓患者相信自己絕對可以康復。看到原本連眼神交流的勇氣都沒有的患者開始敞開心房,雙眼炯炯有神,那種感覺真的很棒。」

會不會擔心工作壓力導致病情複發?

Valerie說:「任何工作都有壓力,重要的是懂得怎麼減壓和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

她的減壓和保健方法包括:確保睡眠和運動量充足,以及在修容上花時間和心思。此外,她定時去心理衛生學院複診,並且讓醫生知道自己的近況。

她說:「早前每四個月就複診一次,現在已經改成半年一次,醫生也說對我的工作表現有信心。」

Valerie強調:精神分裂症不但有治療方法,患者也能康復,並對社會做出貢獻。她希望更多人了解這點,如身邊有人患上精神分裂症,要給予支持和鼓勵。

她說:「康復過程中,家人一直非常支持我。正是因為他們把精神分裂症當成一般病症看待,我也能正視並接受自己的病情,從而走向康復。患上精神分裂症根本不是任何人的錯。」

藝術讓康復事半功倍

除了工作,藝術活動對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復也非常有幫助。陳春勛(54歲)六年前開始在新加坡心理衛生協會的創意中心(CreativeHub)上課,並在指導員的鼓勵下開始學習點畫(Pointillism),意即通過無數個彩色點的堆砌作畫。現在,他不但定期作畫,還當起導師教導其他學員。

陳春勛說:「我喜歡點畫鮮艷的色彩,也喜歡通過一點一點的作畫培養自己的耐力和毅力。學習點畫之後,我的情緒比從前穩定,思維更清晰,雙手不再發抖,藥物的劑量也減少了。」

中學時候修讀美術班的陳春勛,至今畫了21幅點畫,其中15幅已經通過新加坡心理衛生協會的慈善拍賣成功售出。去年,他在新加坡心理衛生協會的安排下到位於裕廊坊(JurongPoint)的CreativeMindset創意中心教課,學員包括公眾以及精神病患者。目前,陳春勛每周有三天都會到新加坡心理衛生協會的創意中心,其中兩天是自己作畫,另一天則是當助教,教導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畫點畫。看他用心示範並耐心指導學員,就算是初學者也不會感覺任何壓力。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