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忍了13年的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yōng),北周武帝。一般歷史上稱為武帝的,都是一代雄才偉略之主。宇文邕同樣也是。不同的是,宇文邕上台的時候便大權旁落,韜光養晦13年,最終重奪大權。可以說宇文邕是南北朝繼苻堅大帝以後最有機會一統天下的皇帝。可以統一北方后英年早逝。接下來講一下宇文邕。

宇文邕

宇文邕早年

宇文邕是宇文泰第四子。據說他「幼而孝敬,聰敏有器質」。宇文泰因此很喜歡他,常對人說:「成吾志者,此兒也。」

宇文邕十二歲時,被封為輔城郡公。孝閔帝元年(557年),孝閔帝宇文覺受禪登基,建立北周,拜宇文邕為大將軍,出鎮同州。同年九月,大冢宰宇文護廢孝閔帝,擁立明帝宇文毓繼位。十二月十六日,遷任宇文邕為柱國,授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

武成元年(559年),入朝擔任大司空、治御正,進封為魯國公,兼任宗師。北周明帝十分親近他,朝廷凡有大事,多同他商議。宇文邕性格深沉,識見宏遠,不是因為北周明帝垂問,他始終不輕易發表意見。北周明帝常常嘆息道:「此人不言,言必有中。」

韜光養晦

宇文護殺掉北周明帝宇文毓后。宇文邕即位,當年只有17歲。宇文邕深知宇文護勢力已經長成,所以剛開始時,他並不敢暴露自己對宇文護的不滿。

宇文邕做事謹慎而且精明。有一次,周梁躁公侯莫陳崇隨宇文邕一同到原州,夜裡,宇文邕執意回到長安去。眾人都認為這件事有些奇怪。侯莫陳崇自以為聰明,便對自己周圍親近的人說:「吾比聞術者言,晉公今年不利,車駕今乎夜還,不過晉公死耳。」有人把侯莫陳崇的話傳了出去。宇文邕聽說后,立即召諸公於大德殿,當著眾人的面責罵侯莫陳崇,侯莫陳崇惶恐謝罪。就在這一天夜裡,宇文護派兵衝進侯莫陳崇住所,迫使他自殺了。北周武帝這樣做,起到了表明自己對宇文護決無二心的作用。不久,北周武帝又用韜晦之計表彰宇文護,詔稱:「大冢宰晉國公,親則懿昆,任當元輔,自今詔誥及百司文書,並不得稱公名。」

還有一次宇文護的母親,被北齊俘虜,母子分離三十五年,後來北齊將她放回,北周武帝對她也竭力奉承,「凡所資奉,窮極華盛。每四時伏臘,周主帥諸親戚行家人之禮,稱觴上壽」。用此來博得宇文護的歡心。由於宇文邕表面上的尊重、曲從做得十分到位,宇文護沒有像對宇文覺、宇文毓那樣對待他。但是宇文護也並沒有對宇文邕多好,經常在暗中時時要挾宇文邕,專橫跋扈,總想取而代之。

從以上可以看出,宇文邕一直在隱身,等到著自己的時機。

剷除宇文護

宇文護把持朝政期間,對北齊的戰陣收到了慘痛的失利,遭到北齊蘭陵王的當頭一棒。宇文護在軍中也沒有了往日的威信。

宇文邕雖然卑躬屈膝、小心翼翼,但是也在在宇文護的眼皮底下悄悄拉攏了幾個人。一個是宇文孝伯,也是宇文家族的人,和宇文邕同年同日生,兩個從小在一起讀書。宇文邕向宇文護打報告,說想和他一起研究學問。宇文護以為是兩個書獃子,沒多想就同意了。一個叫宇文直,是宇文邕的同母弟,本來是宇文護身後的一條狗。但一次戰敗被宇文護訓斥,他懷恨在心,一心勸說宇文邕把這個專橫跋扈的東西宰了。宇文直的想法是:宇文護死了,他的位置就是自己的。

還有一個內史下大夫王軌,出自太原王氏,和宇文邕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宇文護東征連連失敗,民意支持跌到最低點,大臣們都在暗中期待誰能振臂一呼。

宇文邕

臂一呼。

當年三月,宇文護從外面巡視回到長安。宇文邕熱情迎接,又帶他到含仁殿拜見皇太后。宇文邕跟在後面說:太後年紀大了,喝酒越來越多,脾氣也不好,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發火,反覆無常。大臣要求見她,常常被堵在門外,我勸說她許多次,都沒有用。哥哥您既然回來了,代我好好勸勸她老人家。

說完,他從懷裡掏出一篇《酒誥》交給宇文護,說:給太后念念這個,對她有好處。宇文護進去后,太後端正坐著,宇文護拿出《酒誥》一字一字地讀。他正在聚精會神的時候,身後的宇文邕悄悄拿出玉珽(玉制的手板),突然砸向他的頭部,宇文護一聲沒吭,倒在地上。

宇文邕叫宦官何泉拿出御用寶刀來殺了他,何泉全身發抖,砍了幾次沒有砍中。宇文直躲在太後房中,沖了出來,砍下宇文護的人頭。

一切無聲無息,外面的人都不知道裡面發生的事。

宇文邕立即派宇文孝伯、王軌等去聯絡反對宇文護的大臣;派宇文直去逮捕宇文護的兒子和親信。所有的人毫無防備,被莫名其妙地抓到獄中,全被立即處死。當年給宇文毓下毒的李安也被逮捕斬首。

接著,宇文邕下詔指斥宇文護的罪行,把他在外面任職的兒子們都下詔賜死。宇文邕又查閱了宇文護家中的文書檔案,把勸說宇文護篡位的人統統殺掉。這一年,宇文邕正好30歲。不久,他冊立14歲的皇子魯王宇文贇為皇太子。

周武滅佛

歷史上有三次滅佛,一次是魏太武帝拓拔燾,一次是北周武帝宇文邕,還有一次是唐武總。史稱「三武滅佛」。當然還有後世周世宗滅佛。也叫三武一宗滅佛

滅佛

天和二年(567),有一個叫衛元嵩的人給周武帝上書,認為「唐、虞無佛圖國安;齊、梁有寺舍而祚失者,未合道也。但利民益國,則會佛心耳。夫佛心者,大慈為本,安樂含生,終不苦役黎民。」因此,他建議周武帝滅佛。

衛元嵩本是四川的一個和尚,為了嘩眾取寵,他聽從自己老師的建議,故意裝瘋賣傻。後來,他到了長安,一方面與當朝權貴結交,一方面玩弄故伎,讓大家認為他是與眾不同的奇人,他對周武帝鼓吹滅佛,也本是出於這一目的。可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衛元嵩的建議正符合急於求治的周武帝的心意,出於政治、經濟、軍事上的考慮,周武帝決定滅佛。

當時宇文護把持朝政,周武帝這個決定並未實施。

公元572年,周武帝誅殺宇文護,把大權收歸己有之後,於次年十二月,又召集道士、僧侶、百官再次討論佛、道、儒三教的問題。這一次,「帝升高坐,辨釋三教先後,以儒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

僧侶的譏諷、反抗都無濟於事,反而更增添了周武帝對滅佛的決心。建德三年(574)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詔「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並禁諸淫祀,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一時間,北周境內「融佛焚經,驅僧破塔……寶剎伽蘭皆為俗宅,沙門釋種悉作白衣」(《歷代三寶記》)。

建德六年(577)正月,周武帝率軍攻入齊鄴城。當時齊地佛風最盛,周武帝決心將尊儒滅佛的政策在齊地推行。齊國有一個叫熊安生的國子博士,博通五經,聽說周武帝入鄴城,連忙叫家人掃門準備迎接周武帝前來拜訪,他的家人都感到奇怪,熊安生說:「周帝重道尊儒,必將見我。」果然不久,周武帝就親自來拜見他了。周武帝給了這個儒生很高規格的禮遇,「不聽拜,親執其手,引與同坐,賞賜甚厚,給安車駟馬以自隨」。在尊儒的同時,周武帝又召集北齊僧人,講敘廢佛的理由。僧人慧遠以地獄來威脅周武帝,他警告周武帝說:「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滅三寶,是邪見入。阿鼻地獄不簡貴賤,陛下何得不怖。」周武帝沒有懼怕所謂死後下地獄的警告,下令禁斷齊境佛教。

周武帝滅佛一事,被佛教徒視為佛教浩劫,竭力攻擊。但從當時歷史來看,周武帝的滅佛對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是利大於弊的。周武帝不顧世俗偏見,從公元574年到578年,他下令「毀破前代關山西東數百年來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掃地悉盡。融刮聖容,焚燒經典。八州寺廟,出四十千,盡賜王公,充為第宅。三方釋子,滅三百萬,皆復軍民,還歸編戶。」

周武帝滅佛,時間較長,涉及面廣,觸動深,成績很可觀,這一點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此當時有人稱讚說:「帝獨運遠略罷之(指滅佛),強國富民之上策」。滅佛事實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調年增,兵師日盛。東平齊國,西定妖戎,國安民樂」的作用。正因為北周成功的滅佛運動,才使它國力大大增強,為滅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統一北方

長期以來,北周和北齊的關係主要是戰爭關係,雙方互有勝負,力量大體均衡。但是自從北周武帝親政后,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經過滅佛,國家經濟勢力增長;二是吸收均田上廣大漢族農民充當府兵,擴大了府兵隊伍,軍事優勢形成;三是北與突厥和親,南和陳朝通好,外交策略上的成功。而北齊,卻處於「政出多門,鬻獄賣官,唯利是視,荒淫酒色,忌害忠良。闔境嗷然,不勝其弊」

北周武帝看清了北齊混亂的局勢,決定出兵伐齊。建德四年(575年),北周武帝他獨與齊王宇文憲等少數人策劃,力排眾議,決定伐齊並親自統軍圍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陽),七月,周武帝命宇文純、司馬消難,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宇文盛、侯莫陳瓊、宇文招為後三軍總管。楊堅、薛迥、李穆等率軍分道並進。周武帝自率大軍六萬,直指河陰。周軍進入北齊境內,紀律嚴明,「禁伐樹踐稼,犯者皆斬」。頗得民心,因病還師。次年(576年),又率大軍伐齊,幾路並進,攻克平陽(今山西臨汾)。圍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時軍事失利,自己僅得免。其後聽從宇文忻「死中求生,敗中取勝」的建議,終於攻克晉陽。建德六年(577年),入鄴,滅北齊。從此擁有了黃河流域和長江上游。為後來隋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壯志未酬

宇文邕滅了北齊,使整個北方成為一體,完成了局部的統一,他要完成全國統一的願望就在眼前的時候。在公元578年宇文邕率軍伐突厥,在路上宇文邕一病不起,回到洛陽后當天死去。不幸英年早逝,年僅35歲,留給後人的只能是遺憾。

北周武帝勤與政事,生活簡樸,能和將士同甘共苦,並且不好色,後宮妃嬪僅有10餘人。可惜英年早逝,「平突厥,定江南」的計劃最終沒有實現。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