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的字,究竟好在哪裡?

曾在網上看到,有人表示劉墉的字不好看,立即有人駁斥道:「那是你的欣賞水平不夠!」

如果一個人的字,需要別人積累相當的「水平」后才能欣賞,那一定是失敗和悲哀的。所幸,劉墉並不是這樣。


劉墉生前就和王文治「濃淡」並稱,又名列「翁劉成鐵」之列,可見,他並不是浪得虛名,也不是字因人顯。

然而,一個顯見的事實是,劉墉的字,又確實離現代人的審美觀有些距離,筆畫肥厚,結體也不完美,難怪有人欣賞不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目前市場上充斥著大量贗品,一味模仿肥膩的特點,又沒有骨力,從而給讀者帶來困惑,覺得名不副實。另外,劉墉的作品本身也的確良莠不齊,他的精品在於小楷,能把小楷寫得肥而有致,一般人很難做到。這類作品,市場流傳的並不多,大都深藏在各博物館之中。

Advertisements


筆者個人十分喜歡劉墉的字,但若說好在哪裡,卻也道不出個究竟。在首都博物館,曾對著他的一件大字作品看了兩三個小時,也沒看明白。不過,事後卻意識到,雖然說不出好在哪裡,但看得不煩不燥,看到最後也沒有厭棄之感。這從反面也說明一個道理:劉墉的字耐看。


劉墉在顏真卿和蘇軾身上,下過功夫,對顏筋蘇意有自己的領悟。他的字,如果整體看,其風神可能被濃重的筆畫給掩蓋,但若單獨細看,則十分精美耐玩,這和那些胡塗亂抹追求所謂整體效果的書家正相反。


打個不怎麼恰當的比喻,劉墉的字,也許像武俠小說中那些混跡於市井的絕世高手,雖邋遢臃腫,但偶一抬頭,你還是能從他的眼中看到精光四射的銳氣。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