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實力?什麼是軟實力?

有一種你從未體會過的美好,叫做軟實力

一、軟實力是什麼東東?

九十年代初,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首創「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從此啟動了世界各國對於國家軟實力、城市軟實力、企業軟實力的研究與應用。軟實力最早應用在國際政治經濟領域。奈認為,美國在此前的幾十年中,利用文化和價值觀方面的軟實力,成功地獲得了很大的國際影響力,而「硬實力」(比如軍事力量和經濟手段),影響力反倒日趨式微。就企業和個人而言,同樣有軟實力和硬實力。

我在幾年前就從事軟實力教育的研究,並將「個人軟實力」定義為:思維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情商、性格品質等無法用考試證書來衡量但對人生髮展至關重要的非技能型能力。而人的硬實力通常指學歷文憑所代表的專業能力、英語計算機等等級證書所代表的技能型能力。

二、軟實力重要嗎?


下面這些軟實力,你都具備了嗎?

缺乏情商會怎樣呢?

缺乏情商會變得很自我,不太容易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從而很難處理好人際關係。(關於情商訓練見軟實力官網www.51rsl.com)

缺乏溝通能力會怎樣呢?

溝通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缺乏溝通能力就會變得孤獨,生活就會不快樂;缺乏與同事領導和客戶的溝通能力,就很難做好工作;缺乏與家庭成員的溝通能力,家庭不幸很可能因此產生。現在教育的幾大悲哀就是沒人管你的快樂(性格蛻變、溝通表達、情商、興趣等),沒人管你的發展(創新思考能力、獨立獲取信息的能力、眼界見識等),只有人關注你的考分。

缺乏自我調整能力會怎樣?

很多人大至事業失敗、情感失戀,小至被人批評、被人評論,情緒都會變得很糟,數天、數月甚至數年都未能將情緒調整過來,這叫缺乏自我調整能力。我也把它叫做自我修復能力。就我個人而言,我也會有各種挫敗感、悲觀、沮喪、憤怒等不良情緒產生,但一般半小時內我就能將其修復好,一點也不會影響我的生活和工作。自我調整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

缺乏自我激勵能力如何?

很多人見到我,問:前年聽你講座,你那麼有激情,今年見到你,還是那麼有激情,為什麼我的激情只能持續一兩天,然後就沒了?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說,你十年後見我,我也會這麼有激情。瞧,這就是自我激勵能力,或叫做自我驅動力,誰說它不是一種能力?我從讀書到現在創業,從不需要父母半句叮嚀。我見過的優秀企業家,無一不具有自我驅動力。凡是要靠別人激勵才能推進自己的人,多半成不了事兒。你能說這種能力不重要?

缺乏總結能力會怎樣?

很多長輩雖然過了大輩子,但他們依然總結不出什麼成敗經驗教給下一代。我教過很多學生,也見過很多員工,當我們共同做了一件事,比如進行了一次商業實戰之後,一次來總結經驗得失。我總是發現有人什麼也沒總結出來,有人就能總結得很深刻、很受用。這就是總結能力,誰說它不是一種能力?如果你本身是一個有思想有觀察力的人,你會發現這種能力在不同的人身上,有著天壤之別。

缺乏信息搜索能力會怎樣?

現在很多學生習慣老師把知識撕爛之後餵給他們,他們習慣老師將重要的話給他念三遍以示強調,但社會上是沒人把知識打包好了再餵給你的。我每次教軟實力課程,就有學生問:教材在哪裡?這類人一般會被我批評:學習一定要教材嗎?你走向社會之後會找老闆要教材嗎?沒有教材就不能活了嗎?之前在河北師大做講座時,一位博導也跟我抱怨,說現在的博士一開課,就找她要教材。這是一件多麼荒謬的事情。研究生就是要自己去搜集材料證據,去研究發現一些新的東西出來,而不是跟高中本科一樣背東西。中國很多學生就知道背教材、做題目,然後對照標準答案,可世界上任何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嗎?世界上任何問題都有教材嗎?很多人對於很簡單的問題都去問老闆,很多時候都會招致批評,因為這是缺乏信息搜索能力的表現。小時候你多問,老師們會表揚你,長大了你還只知道張口就問,那就是個白痴。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就見過很多大學生連百度都不會用,很多人搜集信息資料的基本方式方法都沒掌握,你說這類「熊貓」會有什麼出息?

形象氣質不重要嗎?

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基本上所有公司在招聘時,都會註明一條:本崗位要求形象氣質佳。當然,每每看到這種招聘條件時你可能就會很憤青,甚至搬出一堆理論,比如什麼「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試圖說服自己並自我安慰。我充分理解你的感覺。但我依然覺得,別人的感覺也很重要:如果你是一個老闆,你會招聘一個獃頭獃腦、一臉死相、形象糾結、氣質猥瑣的員工嗎?用來幹嗎?做文員?做行政?做接待?做助理?做市場?做銷售?做公關?真是拿不出手啊,你能怪別人招聘方嗎?而且在同等條件下,你能說那些形象氣質佳的人就沒有能力了?

當我看到某些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那糾結的表情和獃滯的眼神,那種讓人看了都覺得害怕的神態,我的心裡都在吶喊:親,除了讀書考試,也花點心思快樂生活吧,僵化的表情和獃滯的眼神,基本是性格的折射啊,可誰會跟你那麼壓抑的過一輩子呢?而你這個狀態製造的家庭氛圍又將對未來的小孩產生多大的影響呢?你可知道多少家庭悲劇都不是因為學識不夠引起的?你可知道除了背書考試,還有很多因素都可能決定著你的幸福和快樂?親,不管是造飛機還是修高鐵,不管是網購還是雲計算,不管你讀大學還是讀研究生,不管你學工科理科還是商科文科,不管你讀多少書,本質都是讓生活變得更快樂、社會變得更美好。可是看看你,我就怎麼也感覺不到快樂的來源呢?

性格品質多麼重要?

你沒聽你媽媽抱怨,「你爸爸真實膽小怕事,優柔寡斷,成不了事。」很多人膽小怕事、好吃懶做、優柔寡斷、拈輕怕重、瞻前顧後、好逸惡勞、狹隘自私、暴虐無常、隨遇而安等等。親,難道你不覺得任何一個人只要沾上了這其中的幾個詞語,就基本上沒出息了嗎?而那些優秀的人多半有以下品質:執著堅韌、百折不撓、有膽有識、敢闖敢沖、好謀善斷、義薄雲天等等。

難道你還不覺得性格品質很重要?難道你依然覺得,這一輩子沒出息,僅僅是因為沒讀過多少書?僅僅是因為沒考上研究生?僅僅是吃了學歷不夠高的虧?如果不是,那為什麼你只要孩子去追求這幾個東西?很多人活了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缺乏什麼,就在盲目彌補。

思想見識及思維思辨能力有多麼重要?

我們可以不用井底之蛙這樣的典故來說明無知的可笑,但你見過的那些優秀的人,有幾個不是思維獨特眼光獨到的?你能想象那種獃頭獃腦一天到晚不想事的人,會突然變得很優秀嗎?

你知道你為什麼迷茫嗎?

你知道你為什麼迷茫嗎?因為見識少了。

你知道你為什麼被騙嗎?因為你缺乏基本的思辨能力。

曾經一個學生聽了一場英語演講,然後激動得上氣不接下氣地跑來問我:星期六(我的江湖綽號叫星期六),有個老師說保證我六天講一口流利英語,我該不該交三千元參加這個培訓班?我說你瘋了還是傻了,六天講一口流利口語?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不管是辭彙語法、還是發音句型、還是俚語文化,都不可能是六天完成的,專攻幾個句型場景併流利背出,倒是很有可能,但那不是「一口流利口語」。

這些不是大事的很多事,都真切地表明,缺乏思辨能力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在一次簽售會上,一個女生問我,她認識的一個網友,聊的很來,想來他們城市出差,要她幫忙訂旅館,她問該不該幫忙訂。她的顧慮是:畢竟「我們沒見過面,而且我只是學生」。一般來說,因為工作很忙,這種雞毛蒜皮的問題我都回不了,但為什麼把這件小事寫在這裡,因為這些小事都表明,這些學生背了很多年書,但缺乏基本的思辨能力。我說:「不幫他訂,其一是因為現在網路很發達,想訂旅館自己動手很方便;其二現在不是什麼假期高峰,遍地皆是旅館。他這樣可能只不過是找個接觸的理由罷了。」我不能確定地說這個網友就動機不純,我也不能說我的分析就很正確,但我知道,如果你連這種基本的分析能力都沒有,別談什麼發展了。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麼重要?

有人活著,講究人生的意義。也有人活著,只要能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寧願去有編製的機構挑糞。有人畢業在乎有口飯吃,有人講究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人說活著就是為了改變這世界,有人說活著就得折騰。一個人的格局,就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我經常用一個比喻來說,雞永遠變不成鳳凰,基因決定的。同樣,一類人也很難變成另一類人,基因決定的。經常看到某些振奮人心的口號:「沒有不合格的員工,只有不會用人的領導」。這都是些廢話。如果「沒有不合格的員工」,那你幹嗎拿著顯微鏡滿世界挑選人才?你幹嗎不在馬路上隨便拉一個人做你員工並以此證明你的培養人、領導人、任用人的能力?

通過以上種種軟實力分析,你能說軟實力不重要?

你能說思維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情商、性格品質、思想見識、格局、信息搜索能力、學習能力、總結能力、反省能力、自我激勵能力、抗挫力、領導力等軟實力不重要?

你還能說,你這輩子沒太多出息,是因為吃了沒文化的虧,或者只是因為文憑學歷不夠高?

你還能說,你孩子分數很高、進了名校就會有出息?

經常看到有人誇獎某孩子:這孩子真的很勤奮啊,將來肯定更有出息。

很多時候我都不以為然:勤奮就會有出息嗎?對比一下上述的種種能力,比如也許他情商不夠呢?也許他人際溝通能力很差呢?也許他只會讀專業而眼界見識很窄呢?

經常看到有人誇獎某孩子:真聰明啊,這麼難的數學題都能算出來。

可,聰明就會有出息嗎?

我的意思是,如果要談到有出息,那它勢必是個綜合體,有大成的人,很多方面都不差。比如毛澤東,他可以說是學中文的,難道他就懂文章書法?他要做一番事業,除了文章書法,他得有格局氣魄吧,他得有思想吧,他得明白社會形勢吧,他得懂管理吧,他得懂除文學以外的很多東西吧。比如你創業,得有毅力、得有行業見識、得有領導力、得有抗挫力、得有銷售力,等等,總之你得懂很多東西。而打工也許就不一樣了,也許你只會做平面設計或只會做拍照就夠了。說白了,某些工作你可以只懂一個崗位或一個環節,但創業必須得懂整個行業或整個流程。

我的話基本都是對少數人說的,因為我期待中國是有一批人對自己有高要求的,期待他們做出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出來,而不僅僅是學一個技能謀一份工作。

有時候我講座說到這些要求時,就偶爾有人提出:如果全世界的人都這樣優秀,那地球就爆了。

如果你是一個動輒以「如果大家都這樣」思考的人,那你基本上就可以不用看我的文章了。因為我從來不期待「大家都怎樣」,我只期待「有一部分人最好怎樣」。

這個世界,古往今來,大部分人都「不怎麼樣」。

所以,我對我弟妹要求很嚴格,我對我的學生和員工要求也很嚴格,我對那些處於迷茫或貧困但一直在努力改變命運的人都盡我所能地提供幫助並表示由衷欽佩,我對那些有思想有追求很上進的人也很嚴格,因為我對他們有期待。

三、軟實力的時代背景

很多人問,為什麼軟實力以前沒有,現在提的人很多了呢?

其實軟實力從古至今都存在,比如西楚霸王項羽小時候就不肯練劍,他說要學「萬人敵」。其所謂的「萬人敵」就是謀略戰略之類的軟實力,而練劍只不過一項技術和技能(即所謂的硬實力)。古代也有人識字和精通某項崗位技術,但只有少部分有謀略和氣魄整合六合八荒,這都是軟實力的表現。

為什麼現在人們頻頻提起軟實力,有幾個原因:

首先是出現了軟實力這個詞語,概括了這一類因為無需考試而不被重視的能力。

其次是人們的教育觀念更新了,在小學中學及大學教育普及之後,在人們滿足基本的知識需求之後,開始關注更高層次的能力需求。就比如人們以前只關注識字多不多,現在還不關注情商高不高;以前人們只關注大學專業技能學得扎不紮實,現在還關注眼界開不開闊。這就好比人們滿足了溫飽之後,追求健康和營養的合理搭配。軟實力是人們對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的表現。

軟實力等出現,最關鍵是因為社會需求變了。以前更多關注的是文憑技能之類的硬實力,只要你有個大學文憑,就能有比較好的工作。現在是市場經濟,除了高校及某些政府機構依然非常看重文憑以外,更多市場主體比如企業,除了關注你的學歷學位以外,更多關注的是你的實際能力,即他們不會為你的博士學位買單,他們只會看重你為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所以你雖然是大學生但不強於溝通,銷售崗位不會要你;雖然你是研究生但你不會設計戰略,市場部不會要你;雖然你是博士生但你不會管理,人力資源部也不會要你。以前非常流行「專升本」,覺得本科就更好找工作,現在就算你升了本,謀份工作照樣也得進行系列實際能力的考核:篩選簡歷、面試、試用、季度績效考核、年度績效考核、末位淘汰等等。總之,現在已經不是亮出文憑就能唬住人的時代了,而是真正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競爭時代。

四、對軟實力的認知誤區不考試就不重要?

這是所有認知里最悲哀的一種,活了一輩子就知道考試,學習的一切動力來源和目標就是考試。那吃飯也不需要考試,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呢?世界上有多少能力和知識,都是考試無法衡量的。對於這種一切圍繞考試的人,我稱之為殭屍。

只有有問題的人才需要軟實力?

有些人總以為,是那種性格殘缺、人際關係很差的人,才需要溝通能力訓練;只有那種講話結巴、上台癱瘓的人,才需要表達能力訓練;只有那種智力有限、近乎獃子的人,才需要思維能力訓練。這種錯誤的認知,就相當於你到了癌症晚期,才知道有必要治療一樣。

只有大學生才需要軟實力?

很多人包括很多家長都錯誤地認為,軟實力應該是大學生或社會人才需要培養的,他們甚至認為小孩子接觸軟實力學習會「消化不了」。

這真是天大的笑話。

軟實力就是要從小孩子抓起,越小越好,忘記「三歲看到、七歲看老」這句話了嗎?

小時候性格、行為習慣、情商素質等定型了,長大了就難改了。

小時候不注重軟實力培養,等被某些考試型老師給廢了,或被某些社會混混帶壞了,再來修正就很困難了。

等小孩子變得思維不活躍了、不愛與人溝通了、內向自卑膽小了、缺乏基本的社會認知了,再來彌補已經晚了。

各位無所不知的家長們,你們應該知道,除了讓小孩參加各種課外文化補習班、除了知道跟從別人去參加什麼舞蹈班圍棋班繪畫藝術班,還有一種學習,叫做軟實力。它不會讓你變得更藝術,但會讓你一輩子發展得更好。

軟實力是比知識、比技能更高級的能力

為什麼很多人讀了大學碩士博士,卻只有少部分人能成為聯想的柳傳志、海爾的張瑞敏等企業精英?

這其中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們讀的書比你更多、他們的專業能力比你更強?

我看他們是比普通人有著更廣闊的見識、更強的思維分析能力、更強的判斷力、更強的組織領導能力。

就是這些不被考試的軟實力,就是這些性格、思維、格局、見識等等軟實力,才將一個卓越者與優秀者區別開來,因為它是一種比知識、比技能更高級的能力。當然大部分人只是遊離在知識和技能之間,永遠也體會不到擁有這種能力的快樂。

很多人在學英語這種技能,但只有少數人能開英語學校。

很多人在學炒菜這種技能,但只有少數人能做餐飲連鎖。

很多人在學修汽車這種技能,但只有少數人在做汽車品牌。

很多人在讀書識字寫文章發稿,但只有少數人能做一個出版傳媒集團。

很多人在編程,但只有少數人能創辦谷歌百度。

前者擁有的是技能,後者擁有的是軟實力。軟實力不是不重要,而是你從來未曾體會過它的力量;它不是沒有用,而是你從來未將它修鍊好。

能力分為幾個層次:

最基礎的是知識教育或技能教育,也就是你得會識字算數,不然就是個文盲,或你得有某項技能做個具體事情(那些技校就基本是在干這事),不然就只能幹些運石挑沙之類的體力活。

現在這個基礎的知識普及教育基本實現了(文盲越來越少了),於是進化到第二個能力層次,就是專業教育,也就是到了大學這個階段了,人人得熟悉某個專業,在大學里更多體現在某個學科或崗位的學習。

但就算你成為某個專業的專家,很多時候你也不具有縱橫捭闔的能力,成不了大事,所以就進化到了第三個能力層次——軟實力,你熟悉的不僅是某個崗位,而是某個行業;你精通的不僅是某項英語技能,而是運營管理;你調用的不僅是識字算數,更是思維、格局、判斷、預見。

這個世界,依然是大部分人用第一個層次的能力在生存,少部分人學習並用著所謂的專業,極少部分人運用著軟實力。

如果以下棋來做比喻,讀書識字學英語學畫畫等,都只不過是在獲得一種工具性能力,就相當於你在學「馬走日象走田」這些基本規則,至於「布局、判斷、預測、應變」等能力,才是高手真正具備的能力,也就是真正的軟實力精妙所在。

我一直覺得,這社會很多人在進行技能教育、專業教育,為什麼不讓一部分人先學軟實力呢?為什麼這麼多人痴迷於英語、計算機等工具性能力,但鮮有人重視格局、思維、見識呢?

因為這些教育者及被教育者,能充分意識到這種能力的並不多。農民工不會對孩子說思維很重要,他只會說讀書算數很重要。普通知識分子不會對孩子說見識和格局很重要,他們只會說學好某個專業很重要。

這種技能型思維反映在大學裡面,就是成群結隊的人在背書本應付考試,就是一天到晚在背英語單詞。很多非英語專業的人都在拿英語當救命草(因為他們不找不到出路),如果你知道他們在英語或四六級上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你就知道我用「他們整個大學跟四六級同歸於盡」這樣的話來形容他們一點也不為過。

大學讀什麼?僅僅背那幾個專業知識?僅僅為了過四六級計算機二級?僅僅為了考幾個證書?天哪,你才做了應該做的1%,不殘缺才怪。

在大學,你修正了被中學折磨得很殘缺的性格了嗎?

你想法認清自己了嗎?

你想法找到職業興趣愛好了嗎?

你想法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性格興趣對自己進行定位了嗎?

你想法開闊眼界見識了嗎?

你想法提高了自己的思辨能力了嗎?

你想法增強了學習能力了嗎?

不然,你跟人才這個詞有關係嗎?

大部分學生只不過在耗日子以取得那紙文憑罷了,然後拿著那張紙去騙父母——我是大學生了。其實你自己是不是大學生,你很清楚,而社會的用人單位更清楚。除了能暫時騙得了老實巴交的父母,這個社會,你誰也騙不了。

五、軟實力的訓練培養方式

關於情商、性格品質及人際溝通能力、思辨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等軟實力的訓練培養方式,見軟實力著作《大學生的墳》、《異類》,進入軟實力圖書商城或聯繫吳華平購買。

聯繫人:吳華平

QQ:1023353025

CEL:18379215697

軟實力教育

微信ID:rsl100

長按二維碼關注軟實力教育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