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汗在釣魚城死亡真相

釣魚城炮台(敖力召攝影)

文:敖力召

釣魚城,位於重慶合川城區嘉陵江南岸釣魚山上。南宋時期,蒙哥(成吉思汗之孫,元世祖忽必烈之兄)鐵騎所向披靡,卻在釣魚城遭遇頑強抵抗,最後死於重慶合州(今合川)附近。釣魚城保衛戰長逾36年,寫下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緩解了蒙古勢力對歐、亞、非的威脅。

1251年,蒙哥登上蒙古大汗寶座,穩定了蒙古政局,並積極策劃滅宋戰爭。蒙哥為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長子,曾與拔都等率兵遠征過歐、亞許多國家,以驍勇善戰著稱。1252年,蒙哥命其弟忽必烈率師平定大理,對南宋形成包圍夾擊之勢。1259年2月,蒙哥大汗親自率領4萬軍隊到釣魚城下,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宋知合州王堅嚴辭拒絕並殺了使者,蒙哥憤怒至極,開始進攻釣魚城,然而釣魚城主將王堅與副將張珏的頑強抗擊下,大將汪德臣戰死;7月,蒙哥率眾圍攻釣魚城而久攻不下,最後死於合州附近。戰爭前後歷時僅僅5個月。於是「釣魚城之戰」中蒙哥之死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歷史事件。

Advertisements

先看《元史》對於蒙哥之死的記載:

丁丑,督諸軍戰城下。辛巳,攻一字城。癸未,攻鎮西門。三月,攻東新門、奇勝門、鎮西門小堡。夏四月丙子,大雷雨凡二十日。乙未,攻護國門。丁酉,夜登外城,殺宋兵甚眾。五月,屢攻不克。六月丁巳,汪田哥複選兵夜登外城馬軍寨,殺寨主及守城者。王堅率兵來戰。遲明,遇雨,梯折,后軍不克進而止。是月,帝不豫。秋七月辛亥,留精兵三千守之,余悉攻重慶。癸亥,帝崩於釣魚山,壽五十有二,在位九年。追謚桓肅皇帝,廟號憲宗。

《元史》的記載中只說了蒙哥死在釣魚山,至於什麼原因沒有記載,而對於蒙哥之死因,現在的史學界也是眾說紛紜,並無定論。關於「蒙哥之死」,從南宋到清代的各種史料中,至少有12種不同說法。仔細梳理歸類后,其死因說法主要有3類:疾病致死說、箭傷或砲傷致死說、戰死說。此外,還有氣死、溺死和驚悸而死。這些說法大部分都是引用一些當時南宋情報消息、蒙哥身邊大臣記錄、釣魚城附近百姓記載等渠道流傳至今。

Advertisements

蒙哥攻打釣魚城戰略部署

2015年7月22日,釣魚城國際學術會議在合川舉行,來自美國、韓國、香港地區以及內地33所高校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70多人中既有文化學家、歷史學家,也有考古專家、軍事專家,他們對蒙哥之死進行揭秘。

關於蒙哥之死的12種說法,從南宋到清代都有史書記載: 一、疾病致死說14世紀初的波斯拉施特的《史集》認為,蒙哥嗜酒,當時軍中痢疫盛行,因此染病而死。明人宋濂等編撰的《元史·憲宗本紀》認為,蒙哥當年6月生病後,秋7月癸亥死於釣魚山。清畢沅的《續資治通鑒》卷175記載,也說是得疾病。清屠寄的《蒙兀兒史記》卷6 《蒙格(哥)可汗本紀》,也同樣是寫其生病。 二、箭傷或炮傷致死說南宋詩人劉克莊的《蜀捷》一詩,隱喻蒙哥在攻打釣魚城的戰役中被強弩擊中而亡。 明萬曆 《合州志· 釣魚山記》 記載, 蒙哥為 「炮(炮) 風」所傷,文曰「為炮風所震,因成疾。 」清邵遠平《元史類編》 ,也認為是被矢擊中。馬可波羅《東方見聞錄》中描述「最後攻奪Caaj u(合州),膝蓋骨中箭而死」。 三、戰死說耶律鑄《述實錄·四十韻》,描述了戰鬥中發生的不可思議的異象,比如狂風大作將旗杆折斷,之後架設於嘉陵江上攻打釣魚城的浮橋也忽然折斷,更驚人的一幕是蒙哥親自督戰時,戰鼓聲傳至數十里以外,卻突然雅雀無聲,顯然是戰場上發生了令眾人驚愕的大事,表明大汗在戰鬥中死亡。四、氣死說 南宋末年黃震在《古今紀要逸編·理宗》中所載,「蒙哥敗於合州,憤死軍中」 ,說是氣憤而死。 五、驚悸而死 明萬曆《合州志·祀名宦王堅》記載是驚悸而死。 六、溺死記載亞美尼亞國王海屯一世赴蒙古的《海屯行紀》認為是溺死,「坐船被鑿,沉水溺斃」 。

最終,眾多專家普遍認可了「砲風」說法,明萬曆《合州志·釣魚山記》中,關於「砲風」的說法,用現代的話來說,「『砲風』就是指火器爆炸時產生的衝擊波」。南宋是什麼炮會產生如此巨大的衝擊波呢?

以上的各種說法,筆者更傾向於蒙哥「親隨大臣」耶律鑄的說法,耶律鑄是蒙古帝國宰相耶律楚材之子,親隨蒙哥伐蜀。關於蒙哥之死,他在《述實錄·四十韻》中描述了戰鬥中發生的不可思議的異象,狂風大作將旗杆折斷,之後架設於嘉陵江上攻打釣魚城的浮橋也忽然折斷,更驚人的一幕是蒙哥親自督戰時,戰鼓聲傳至數十里以外,卻突然雅雀無聲,顯然是戰場上發生了令眾人驚愕的大事。

耶律鑄在《憲宗實錄》中告訴人們蒙哥的死因,在這篇詩稿中說出來了。詩篇用記實的方式描述了蒙哥伐宋入蜀的全部經過,直至死亡。全詩40韻,從頭起直到36韻,都在說蒙哥伐宋途中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英雄氣慨。到第37韻,突然急轉直下,留下這樣幾段詩句記述了蒙哥之死――(自注,是耶律鑄的自己解釋)「無雷東陊孤山峰(自註:御營東山無雷傾圮),驚風西卷旌桿折(自註:御營西軍,風折旗杆)。龍橋忽鄢悉中圮(自註:功釣魚山,上下浮橋遽中圮),夔鼓鼛然尋亦歇(自註:大駕戰鼓初聞數十里之外,后雖三數不聞)。忍令飛駕鼎湖龍,持拔龍髯墜塵劫(自註:《烈山傳》丁約曰:儒謂之世,釋謂之劫)。笛聲喚得夢回來,梅梢猶印西窗月。」千古之謎就在這幾句詩篇之中,誰能讀懂?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