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友,我的多巴胺說你越界了」

CREDIT:123RF

科學家說,人類之所以會在某些時候覺得自己的個人空間被別人侵犯了,都是因為體內的多巴胺在起作用。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跟人聊天的時候突然就覺得別人有點越界了。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並沒有經過什麼刻意的思考,我們也沒有在之前設置好什麼「界限」,但就是會感覺到被侵犯了。於是便重新將談話帶回我們的舒適區域,而這幾乎是出於本能。

地球人都有「個人空間」的概念,因此你可能會覺得這並沒有什麼好研究的,但事實並非如此。西安大略大學生物學院的Anne F. Simon等人就人類對個人空間的需求、以及它是如何被侵犯的展開了研究。他們發現,多巴胺是決定個人空間需求的主要物質,人們之前都認為這種物質是大腦獎賞迴路中的重要神經遞質。

Advertisements

團隊在研究中用到了黑腹果蠅。這種果蠅發育速度很快,產卵多,而且很容易養活,所以經常被用於科學研究,孟德爾也是用它們打下了遺傳學的基礎。

科學家通過遺傳學和藥理學手段,對一些果蠅的神經元進行了修改,使它們分泌出較多或較少的多巴胺。結果發現這種物質對果蠅的社會空間需求有著很重要的決定作用,但它的決定作用只在白天有效,而且根據果蠅身體組織、性別和實驗手段的不同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舉個栗子,多巴胺分泌過少的果蠅更喜歡獨處,而分泌量過多的果蠅則更喜歡拉幫結派。但對雌性果蠅來說,多巴胺分泌過多或過少都會使它們更加喜歡獨處。

Anne Simon說道,「所有動物都對個人空間有著自己的需求。人類與動物有著相似的神經遞質,如果我們能夠成功解讀神經遞質對相處模式的影響,或許就能解決跟個人空間有關的一些行為障礙。」這項發現或許也能讓我們更加了解精神分裂症和自閉症等跟多巴胺分泌失調有關的疾病。

Advertisements

該團隊還打算從相反方向研究這個課題,看看社交信號是如何影響多巴胺分泌的。Simon說道,「這項研究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那些不願意進行社會接觸的人,使我們更了解為什麼某些有社交意願的人卻無法解讀社交信號。」

相關論文發表在Biology Letters雜誌上。

本文譯自 zmescience,由譯者 蛋奶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原作者:ALEXANDRU MICU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