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導管勝利會師,栓塞複雜動脈瘤

上周日BDG浦南基地再次收治一位中年女性患者,突發頭痛、嘔吐、意識不清3小時由「120」送入。頭顱CT平掃檢查證實患者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CTA(CT血管檢查)顯示左側椎動脈動脈瘤——即此次出血的原因。做好準備后急診為該患者行腦血管造影及動脈瘤栓塞治療。

CTA(CT血管檢查)是一種快速篩查動脈瘤的檢查方式,其準確率可達到80%-95%,但是,為了準確了解動脈瘤的位置、大小、形態、周圍正常血管的關係等詳細信息,制定更周詳的治療方案,腦血管造影檢查仍是無可替代的。本例患者在行腦血管造影后就證實了,這是一例複雜的動脈瘤。

這個動脈瘤表面有多個凸起,即子瘤,是破裂的高危信號,預示著該動脈瘤再次破裂的風險明顯高於普通動脈瘤,因此治療要徹底,栓塞要盡緻密;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那支重要的小腦後下動脈是從動脈瘤瘤體部分發出,栓塞動脈瘤的同時要保證小腦後下動脈血流通暢。要想到這一點、設計出治療方案並不難——支架輔助技術,即在小腦後下動脈至椎動脈內放置支架,在動脈瘤腔內填塞彈簧圈。

Advertisements

難就難在如何將設想變成現實。

經過近3個多小時的不懈努力、反覆嘗試,放置支架的微導管終於到達了小腦後下動脈內,這是手術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難、最關鍵的一步。

左上圖示支架微導管經對側椎動脈到達病變側椎動脈;右上圖示支架微導管到達小腦後下動脈

後面就是彈簧圈微導管到達瘤腔內、放置支架、填塞瘤體的過程,沒什麼困難,一氣呵成。整個手術過程近4個小時,微導管「會師」的過程就用了3/4的時間!

左上圖示栓塞完成後支架及彈簧圈的形態(放大后);右上圖示栓塞完成後複查造影動脈瘤不顯影,椎動脈及小

手術很成功,大家都很高興,宋教授卻謙虛地說:「是病人的好運氣,也是我的運氣好。」誠然,雖說動脈瘤可以分門別類,但是每個動脈瘤都有它的特殊性,治療方案的設計是因「瘤」而異的。因此,動脈瘤的治療需要豐富的經驗,才可以隨機應變、遊刃有餘。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