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讀書吧,它真的能讓人變聰明!


內容來源:8月26日,由樊登讀書會主辦的「閱讀領航者時代峰會」在上海盛大舉行,峰會邀請到了崔永元、秦朔、袁岳、雷玟、賈生亭、韓焱、陳學等多為業界大咖。本文由韓焱老師所做分享整理而成,經主辦方和講者審核發布。

今日筆記俠客 | 謝莉莉 責編 | kay

第1725篇深度好文:3802字 | 5 分鐘閱讀

精華筆記·自我學習

本文新鮮度:★★★ 口感:六個核桃

筆記君邀您,先思考:

1. 看過很多書,忘記的也多,那麼讀書的意義在哪?

2. 讀書真的能讓我們變聰明嗎?

前幾天,我在一篇文章看到這樣的意思:我們不應該把重點放在讀書的質量上,而是應該關心認知迭代的次數。那篇文章提出了一個問題:雖然我看了很多書,但是都忘掉了,那麼讀書的意義在哪兒呢?

Advertisements

今天,從親自閱讀、親自思考以及共同進化三個方面與大家分享我對於閱讀的理解和想象,並嘗試回答上面提及的這個問題。

一、從腦科學看親自閱讀

最新的腦科學研究揭示了閱讀的五大特性,可以很好地解釋我們制定讀書計劃、堅持親自閱讀的原因,我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其中倡導「親自閱讀」的三個緣由:

1.大腦中存在著一個閱讀腦區,它具有可塑性,用進廢退。

閱讀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項創舉。大家都知道,文字的產生只有4000多年的歷史,與人類500萬年的進化時間相比是非常短暫的,因此沒有富餘的時間讓人類進化形成專門的閱讀神經迴路。

但腦科學研究表明,成人的腦中確實存在著專門應用於閱讀的精緻腦迴路。這個區域叫做左側枕顳區,它在閱讀中發揮了專門而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只有當我們在閱讀一本書或者看手寫下來的文字的時候,才會點亮這個腦區。

Advertisements

腦科學研究證明,無論閱讀者的母語是哪國語言,當我們閱讀的時候,在大腦中被點亮的腦區都是一樣的,這就是我們人類所共同擁有的一個閱讀腦區。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看不懂文字的文盲、還不擅長於閱讀的兒童,在進行文本閱讀時左側枕顳區幾乎沒有被激活。

持續閱讀的意義就像持續跑步對我們腿部肌肉的鍛煉一樣,刻意訓練讓腦區功能越強大。

2.閱讀可以重塑神經元和大腦結構,整體提升認知能力。

耶魯大學的幾位研究者,他們測試了幾百名不同年齡層、不同閱讀水平的大眾群體,得出一個結論:

大腦皮層的神經元之間存在競爭關係,也就意味著如果我們常常閱讀文本信息,就可以讓更多的神經元用於辨別書面文字,並增加連接神經元的突觸數量,連接密度越大,認知水平就會越高,反之則否。

同時,閱讀也會改變大腦結構,常常閱讀的人胼胝體後部會更厚,兩個大腦半球之間的信息交換就會明顯增多,因此常常閱讀可以擴大人們的記憶廣度。會顯著擴大。

特別提醒大家一點,腦科學專家對兒童文學繪本持保留態度,因為繪本會把孩子的注意力從文字中轉移開。

視覺辭彙量與圖像辭彙量是兩碼事,建議孩子們通過多讀字書來進行最初的閱讀學習。持續閱讀可以使書面語技能自動化,並且能夠極大豐富他們的視覺辭彙量,讓他們在解碼文字和理解文章的過程中,逐漸塑造起自己的閱讀神經迴路。

3.閱讀腦區和創造性思維腦區緊密相連,閱讀腦區越強,創造性思維腦區越強。

當我們閱讀時,左枕顳區被激活,同時我們就會啟動語義聯想,激活左下前額葉,與創造性思維能力強相關的腦區。

這也就意味著,只要你在進行閱讀,你就在不斷刺激和塑造自己的閱讀腦區和創造性思維腦區,即便你沒記住書的內容,每一個閱讀的瞬間,你都在調用自己的閱讀腦區和塑造創造性思維腦區。

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追蹤了閱讀所激發的神經元傳導過程,就像海水漲潮一樣,閱讀時我們腦海中會產生巨大的同步震蕩波,瞬間席捲數量龐大的神經元,閱讀涌潮到達1億個神經元只需要0.25秒。

二、親自思考:打破無知的詛咒

親自閱讀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親自閱讀,引發自己的親自思考。

舉一個例子,物理學家費曼小時候經常被父親帶到樹林中散步,並且得到父親的引導與教育。有一次,費曼和一群小夥伴們一起去樹林,朋友問起一個鳥的名字,費曼回答說不知道,小夥伴則得意地說出了鳥的名稱。

實際上,費曼的爸爸指著這種鳥跟費曼科普過,它在漢語、英語、葡萄牙語等不同語言的叫法,更重要的是,爸爸傳達給費曼的一個觀點:僅僅知道一個事物的名稱時,我們對這個事物其實是一無所知的,這是一種自知的謙遜。

關於無知,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曾經有一個綁匪,無知到認為臉上塗抹檸檬汁就可以隱身,於是光明正大去搶劫銀行。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對這件事情萌發了很大的興趣,就此展開了一系列的心理學研究,於是推出了達克效應。

達克效應的主要研究結論是:

(a)人們會對自己的無知沒有覺察;

(b)人們會認為自己能力高過他人;

(c)人們會認為別人才是無知的人或者低估他人;

(d)經過學習,人們會明白自己無知,並且了解到自己的無知程度。

前三點可以稱之為「無知的詛咒」,第四點是破解詛咒的解藥

在當下這個概念和趨勢頻出的時代,我們可能陷入「無知」的陷阱里。大家不能把自己的思想體系建立在一個盲從的世界或者一種趨同的力量之上,而是應該建立在一種寶貴的基礎信念和洞察之上,這樣的信念和洞察應該是可以依賴、值得堅守的,這樣才能真正打破個人「無知」的疆界。

這樣的基礎信念和洞察,只能從第一手資料中來,從閱讀中來,從好書中來,從親自閱讀中,引發親自思考,從與最聰明的人共同進化中得來。

和大家分享,傳說中,埃及國王賽馬斯和閱讀書寫之神休斯曾經有過的對話:

你的這項發現將會在學習者的靈魂中產生健忘,

因為他們將不會使用自己本身的記憶;

你發現的這種特效藥會相信依賴外部,而不靠自己進行記憶。

你傳授給信徒的不是事實,而僅僅是事實的假象,

他們可以從別人那裡聽到許多事情,卻什麼都沒有學到;

他們貌似無所不知,而事實上卻一無所知,

他們會成為令人討厭的同伴,他們炫耀的智慧是脫離現實的。

這段文字值得當下所有的內容提供者、文字創作者、閱讀推廣者和教育者共勉。

三、與最聰明的人共同進化

前面用大篇幅說了「親自閱讀」和「親自思考」,大家可能會覺得我在反對當下如日中天的「知識提供商」們。

但我個人觀點認為,出版人就是「知識提供商」,我感激並且欽佩所有知識提供者所做出的事業,並且期望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我們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才能把更多叼著安慰奶嘴的人從過度娛樂化、過度遊戲化、過度消費化的狀態下叫醒。

1.你就是你身邊最聰明的人。

我們身邊最聰明的人有四類,除了知識提供商關注的兩類人:

(1)研究者和解讀者、(2)實踐者和應用者;

更需要引起大家重視的是另外兩類:

(3)思想的原創者;(4)你自己。

當你聽到「第一性原理」、「第一序改變」這些名詞的時候,不要只停留在知識提供商給你的既有範圍內,要找到它們的出處,去閱讀相關的著作;

聽完了樊登老師解讀的《指數型組織》,一定要找來原書讀,之後你會發現45分鐘的音頻是幫助你打開了一扇通往新疆域的大門,親自閱讀之後,你會發現原作有更多的精彩。

如果你進一步思考和探索,你會發現自己更多的問題能夠通過主動閱讀獲得解答:

要進一步了解柯達這樣的巨無霸是怎麼被 Instagram 為代表的新行業逼停破產的,《創業無畏》這本書可以告訴你;

想知道為什麼面臨同樣的行業狀況,柯達破產了,富士卻崛起了,《靈魂經營》這本書可以告訴你富士二次創業順利崛起的神話;

想知道具體怎麼打造指數型組織的11個屬性當中的每一個屬性,甚至根據你自己的企業規模,小、中、大型組織都有可以有對標的成功企業和做法,有《富足》、《精益創業》、《OKR》這些書籍可以幫助你……

我想,如果45分鐘的精彩導讀,能夠通過每一個人的親自閱讀,和作者通過文字進行450分鐘的精彩對話;甚至,能夠通過每一個人的親自思考,進行4500分鐘的進一步深入探索,這樣的指數級學習效果,應該是樊登讀書會為代表的閱讀倡導者嚮往和熱愛的終極境界吧。

2.什麼是真正科學的進化觀?

最後,跟大家分享我對真正科學的計劃觀的理解。

進化是理解人類世界和自然界變化的最佳概念,比大多數人所想的更有影響力,足以解釋幾乎所有人類文化改變的方式。所謂進化指的是:

(a)世事如何變動;

(b)從某種東西中冒出其他東西;

(c)不是迭代,不是顛覆,是漸變的,自發的,勢不可擋的;

(d)沒有目標的變化,對於結果抱持開放的態度,通過試錯來進行;

(e)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如上5點定義中,我想強調的是第3點和第4點。因為,目前的知識提供商們,太過於強調顛覆、迭代、躍遷這些充滿了革命氣質的詞語。但生物學家通過無數本著作告訴我們:漸變的、自發的,才是勢不可擋的。

我們只是乘上了創新的浪潮,而不是我們在推動創新;同樣,新事物會發現它的發明者,而不是我們常規理解的探索與發現。

創新是一個比我們所意識到的更為自發的現象,是一連串經驗法則的故事,是透過偶然發現、試錯學習,不斷修修補補而成的。

只要條件合適,新科技會以其自己的節奏在適當的地方和時間點出現,只要讓人能夠自發學習、交流思想,回到自己的直覺和預感上,創新將隨之而來,科學見解也是如此。

人類有10萬億個細胞,這些細胞每時每刻都在轉錄上千個基因,每個基因都扮演一個小角色,沒有一個基因理解整套計劃,但正是通過這種沒有目標的變化,這種不斷試錯的行動,人體本身無與倫比的複雜和秩序得以自發被設計出來。

所以,要打造出一台完美的機器,並不需要先知道打造它的方法。達爾文告訴我們:平衡和次序都是從個人行動中凸顯出來的,不是從外部干預,也不是由神所控制的。

創新和進步會一點一滴地出現,無需訴諸於任何形式的目標,這是一種既有耐心又無意識的過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與最聰明的人為伍,擅用自發和漸變的力量,融入創新的浪潮,等待新事物用自己的節奏在適當的地方和恰當的時間出現。

我有一位畫家朋友,法國一位策展人邀請他去參加一個畫展,我在他的畫室里看到了他正在準備的參展品,那是一口中世紀的老舊皮箱,一下子就讓人聯想到它裝滿金銀財寶的樣子,可它空空如也,我的畫家朋友只是在箱子上寫了幾個字:我不是守門人,我沒有鑰匙。

這句話,權當是今天分享的尾聲和迴響,送給所有內容傳播者和閱讀倡導者,謝謝大家。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