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重磅!腸道菌群失衡如何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

僅在我們人體腸道中,就含有超過100萬億個細菌,這些細菌有助於人體消化食物,產生維生素以預防食物中細菌所誘發的疾病,同時刺激免疫系統。隨著研究深入,科學家發現腸道微生物在許多慢性疾病和癥狀中,如炎症、肥胖等也起了關鍵作用。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細菌通過影響它們寄主的信號通路可能引發癌症、代謝綜合征、甲狀腺病變等疾病。近日,來自世界著名的醫療機構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表示,腸道細菌還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個體對風濕性關節炎的易感性,相關研究刊登在了國際雜誌GenomeMedicine和Arthritis andRheumatology上,這兩篇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闡明了腸道微生物菌群和個體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聯。

Advertisements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引發個體關節疼痛隆起的機體障礙,科學家們並不是非常清楚引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具體過程和機制,研究者Taneja及其同事就通過研究發現腸道細菌或許是引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原因,研究結果表明,測試腸道中的特殊菌群或可幫助臨床醫生預測並且抑制患者發生風濕性關節炎。預測且有效抑制風濕性關節炎的應用研究者指出,腸道微生物群落和代謝特定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一種預測的輪廓,為闡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機制以及制定新型的解決思路提供幫助。基於對小鼠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腸道微生物柯林斯菌屬(Collinsella)細菌和小鼠關節炎表現直接相關,而且這些細菌的存在就可以幫助開發診斷關節炎患者的方法,在患者發病早期階段腸道菌群的平衡也會引發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

Advertisements

風濕性關節炎的起因並不清楚,但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腸道微生態的失調可能與之密切相關。圖片來源:theatlantic.com此前,來自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刊登在eLife雜誌上的一篇研究中,他們發現,人體腸道細菌--普氏菌(Prevotellacopri)可能介導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文章中,研究人員使用先進的DNA分析技術,通過比較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和健康者糞便樣本中的腸道細菌,結果發現,類風濕關節炎初診患者所攜帶的P.copri數量,比健康者或病人與慢性、接受治療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多。此外,過多P.copri也與腸道有益細菌減少相關。

腸道菌群紊亂可能導致普氏菌(Prevotellacopri)異常增多,進而介導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圖片來源:grandviewresearch.com而發表在ArthritisandRheumatology雜誌上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Taneja及其同事對腸道菌群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們利用普氏菌屬(Prevotella)細菌Prevotellahisticola來處理一組關節炎易感小鼠,同時以非治療組小鼠作為對照進行研究;研究者發現,利用細菌治療的小鼠機體中和風濕性關節炎相關的炎症癥狀明顯減輕了,而且癥狀發生的頻率和嚴重性都相應降低了,這就表明,這種療法或許可以有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同時副作用較小,比如體重增加及絨毛萎縮等。小鼠的免疫系統和關節炎都可以模擬人類,具有較強相似性;腸道細菌作為健康人群腸道中的一部分,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所造成不良的副作用較小。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當機體錯誤地攻擊自身時就會發生,一旦發病,機體就會自我攻擊,破壞圍繞關節的組織,引發特殊隆起,從而侵蝕骨質並且促進關節變形,同時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會損傷機體其它組織,比如皮膚、眼睛、心臟、肺部和血管等。

文章:普唯爾益生菌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