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能不能治現代人的病?

【導讀】

曹穎甫是近代經方派的代表人物,是民國時期15名最為著名的中醫之一。在丁甘仁創辦的上海中醫專門學校任教務主任,主講仲景學說。在傷寒學說方面造詣頗深。

古方可以治今病

《經方實驗錄》:「昔與章次公診廣益醫院庖丁某,病下利,脈結代,次公疏炙甘草湯去麻仁方與之。當時鄭璞容會計之戚陳某適在旁,見曰:此古方也,安能療今病?次公忿與之爭。僅服一劑,即利止脈和。蓋病起已四十餘日,庸工延誤,遂至於此。此次設無次公之明眼,則病者所受苦痛,不知伊於胡底也。」

醫案中連會計的親戚也能說出「古方不能治今病」這種話,說明當時是流行這種觀點的。而曹穎甫和章次公用臨床的事實,批駁了這種觀點。

經方良法勝時方

曹穎甫認為,古方不但可以治今病,而且經方有時療效超過時方。

Advertisements

①《經方實驗錄》引《悼惲鐵樵先生》云:「……越年,二公子三公子相繼病傷寒殤。先生痛定思痛,乃苦攻《傷寒論》……如是者有年,而四公子又病傷寒。發熱,無汗,而喘。遍請諸醫家,其所疏方,仍不外乎歷次所用之豆豉,山梔,豆卷,桑葉,菊花,薄荷,連翹,杏仁,象貝,等味。服藥后,熱勢依然,喘益加劇。先生乃終夜不寢,繞室躊躇。迨天微明,乃毅然曰:此非《傷寒論》『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之病而何?乃援筆書:麻黃七分,桂枝七分,杏仁三錢,炙草五分。持方與夫人曰:『吾三兒皆死於是,今四兒病,醫家又謝不敏。與其坐而待斃,曷若含葯而亡!』夫人默然。嗣以計無他出,乃即配藥煎服。先生則仍至商務印書館服務。及歸,見病兒喘較平,肌膚有潤意,乃更續予葯,竟得汗出喘平而愈。四公子既慶更生,先生乃益信傷寒方……」時醫遇風熱輕證,能以桑菊梔翹愈之,一遇傷寒重恙,遂不能用麻黃主方。這說明,在溫病學術發展的同時,傷寒的許多良方良法被丟棄了。事實證明,仲景方在治療重證方面,療效優於時方。

Advertisements

②「光緒中,赴試金陵,途中卧病,偕行者略知醫方,日以藿香、佩蘭進之,汗出而熱不除,抵金陵,病益殆。適先表伯陳葆厚先生來同寓,診予脈曰:病當速愈,但累經發汗,津液已耗。因向葯肆中購荷葉露三大瓶,及哀家梨十餘枚,曰:渴即飲之,飢即啖之!予從其言,半日而盡。抵暮,攜葯及煎粥之器及米炭來,予睡方醒,聞葯香,葆伯令侍者進一甌,自覺滿身沾漬,中夜,衣被俱濕,葆伯為予易衣被,問其方?則曰:桂枝白虎湯也。予至是,全體舒暢,呼粥盡二碗,安眠達旦,非復病夫之故態矣。予至是,益信經方」。 儘管病人津液已耗,似乎不宜再用溫葯,但只要補充津液,然後再用經方,仍然有效。所以,曹穎甫更相信經方。

③「又記昔在丁甘仁先生家,課其孫濟華昆季,門人裴德炎因病求診於濟萬,方治為荊防等味,四日,病無增減,亦不出汗。乃招予往診,予僅用麻黃二錢,桂枝一錢半,杏仁三錢,生草一錢。明日,德炎不至,亦不求再診,予甚疑之。越日,德炎欣然而來曰,愈矣。」此醫案表明,溫病醫家與傷寒醫家同時治療一個病人,傷寒方勝出。

上述三個醫案,都表明在時方無法治癒時,用經方能夠治癒。在發展溫病時,要丟棄傷寒的良方,曹穎甫認為是不可取的。「良藥棄而不用,伊誰之過,丟棄傳統,甚為可惜。」「近世醫家棄良方不用,為可惜也。」

更多精彩的養生內容、健康諮詢,不一樣的中醫知識,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小道經方」!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