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加碘鹽會引起甲狀腺癌嗎?

甲狀腺是位於脖子中間的一個酷似蝴蝶的器官,是掌管著甲狀腺激素分泌的「人體發動機」。最近兩年裡,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上升,增幅排名第一。甲狀腺癌的中位發病年齡為30多歲。甲狀腺癌應該如何進行檢查和預防呢?

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保護甲狀腺,預防癌症呢?

甲狀腺癌目前還預防不了,因為病因還不甚清晰。目前比較明確的病因是放射線,大量的輻射。這不是說咱們家裡開個微波爐就能引起甲狀腺癌。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當地的核輻射量很大,觀察一段時間后發現周圍居民的甲狀腺癌發生率明顯升高。說明甲狀腺這個器官對核輻射是非常敏感的。但是這種危險因素很少遇到。日常生活中為什麼會得甲狀腺癌,目前病因不明。

傳言:碘吃多了會得甲狀腺癌?

Advertisements

這個說法挺流行的,但其實國內外並沒有一篇科學研究可以證明碘吃多了能引起甲狀腺癌。相反,碘缺乏引起甲狀腺腫大,是導致甲狀腺濾泡癌的明確因素。在加碘鹽給全民補碘之前,內地居民,像內蒙古居民,不住在海邊,吃不到海鮮,含碘的食物缺乏,大脖子病就比較常見,有些人會出現惡變,變成甲狀腺癌。我自己吃的都是加碘鹽。只要每人每天食用量不超過6克,肯定是沒問題的。

甲狀腺結節一般如何發現?

近些年來大部分患者主要是通過體檢B超發現甲狀腺結節。這類患者的甲狀腺結節一般比較小,自己看不出來,一般都是B超檢查出來或醫生摸出來的。一小部分患者由於結節較大,一般超過兩公分,能從外觀上看出有頸部腫物或者無意中觸摸到頸部腫物而發現。

Advertisements

如果發現甲狀腺有結節,該怎麼辦?

患者應該到醫院就診。醫生首先會通過觸診手法對患者頸部進行檢查。甲狀腺位於下頸部,正常的甲狀腺非常軟,是摸不到的。觸診能夠大致了解甲狀腺結節的位置、數量。

超聲檢查是進一步檢查的有效方法。超聲檢查的精度比較高,能發現1mm大小的結節,非常小的結節都能在超聲探頭下發現。做B超時就能能夠觀察結節的數量、大小、位置。另外,超聲會特別關注結節邊界是否清晰、形態是否規則、是囊性還是實性、有無鈣化灶、結節的血流情況等,這些特點往往能夠能反映腫瘤的良惡性。超聲檢查是高效、準確的檢查手段。

因為甲狀腺癌的頸部淋巴結轉移比較常見,所以一般在做甲狀腺B超的同時,往往也會看一下頸部淋巴結的情況。

如果懷疑是甲狀腺癌,並出現了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情況,患者還需要進行頸部增強CT的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腫瘤和頸部周圍結構,包括食管、氣管、周圍淋巴結和血管的關係。B超和CT是甲狀腺結構變化的影像學檢查。

此外,甲狀腺功能也是常規需要檢查的。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是調節人體新陳代謝的一種必須激素。檢查甲狀腺功能主要看有沒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的情況。如果有異常,需要內分泌科治療。

B超結果出來以後,下一步怎麼辦呢?

如果B超提示甲狀腺結節良性的話,是不需要繼續檢查的,只要定期觀察就可以了。超聲檢查甲狀腺結節懷疑有惡性可能的,建議進行穿刺檢查。穿刺的目的是進一步明確結節的性質,有利於:1.提高惡性腫瘤的檢出率2.減少不必要的小結節手術。一般在超聲引導下對甲狀腺結節行細針穿刺,然後進行細胞學檢查。

甲狀腺結節穿刺是否有風險?

很多患者對穿刺有顧慮,常常問穿刺是否會「刺激」腫物,另一些患者會擔心如果結節是惡性的,穿刺會不會導致腫瘤的轉移。

一般來說,結節的良惡性是由其本身的生物學特點決定的,觸摸、穿刺等外界刺激不會改變結節的性質。如果結節本身是良性的,不會因為穿刺而變成惡性的。

甲狀腺癌最常見的轉移是頸部淋巴結轉移,其次常見的是肺轉移,這往往與甲狀腺癌發生的時間以及癌細胞本身的侵襲性強弱有關,而穿刺不會改變癌細胞本身的這些特點。細針穿刺有引起炎症、種植的風險,但這個風險特別小,不到千分之一。目前,全世界的醫療、科研機構都認為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是安全而有效的檢查。美國的穿刺比例達到90%以上,我院穿刺比例也高達60—70%。總體而言細針穿刺是安全的。

甲狀腺癌患者手術後為什麼要長期服藥?

甲狀腺是甲狀腺激素的內分泌器官。如果動了手術,切掉一半或大部分甲狀腺,就相當原來有兩個人給你打工,現在走了一個,剩下一個人給你幹活,比較累,容易長結節。

術后口服人工合成的甲狀腺素,第一能減輕健側腺葉的負擔,不容易長結節。第二能降低促甲狀腺素的分泌。促甲狀腺素是刺激甲狀腺上皮細胞生長的激素,如果太高的話有刺激甲狀腺癌複發的風險。吃藥抑制促甲狀腺素的水平,不容易複發。

促甲狀腺素的水平是越低越好嗎?

口服甲狀腺素藥物劑量越大,促甲狀腺素一般相應的會被抑製得越低。但是服用藥量太大時,會導致患者的藥物性甲狀腺功能明顯亢進,產生明顯的副作用,患者容易心慌、手哆嗦、出汗等。

因此,每次複查時均應該驗血查甲狀腺功能,根據結果調整藥物用量。有的對於甲狀腺髓樣癌的患者,適當補充甲狀腺素使甲狀腺功能維持在正常範圍即可,不需要過度抑制促甲狀腺素。

甲狀腺癌應該如何治療?

甲狀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是手術,包括原發腫瘤和頸部淋巴結轉移癌的手術切除,複發腫瘤能夠切除的也首選手術。術後主要依靠內分泌治療,即口服甲狀腺素。甲狀腺素可抑制垂體前葉促甲狀腺素的分泌,從而對甲狀腺組織的增生及癌組織的生長起抑制作用。

一部分患者術后需要做核素治療,也就是碘131治療,也是喝一種葯,類似於內放射治療。主要目的是殺死殘留的甲狀腺組織和可能存在的微小殘留病灶。主要用於甲狀腺高危患者,以及不能證明是極低危患者。

絕大多數甲狀腺癌患者術后不需要做放療或化療。極少許患者腫瘤侵犯較廣泛、手術無法切凈的術后可能需要放療,對於局部控制腫瘤有一定好處。

近些年新出現的靶向治療對於一些晚期甲狀腺癌患者有效,但仍在探索研究階段。除此之外,生物細胞免疫治療對甲狀腺癌患者也能起到不錯的效果,可作為術后的輔助治療以及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療,可有效減輕癥狀、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甲狀腺癌術后複查淋巴結腫大,會不會是轉移或複發?

頸部淋巴是正常人體的組成部分,頸部淋巴結有三百多個,占人體1/3。雖然甲狀腺癌最常見轉移到淋巴結,但不是一得甲狀腺癌都會轉移到淋巴結。頸部手術后,淋巴結腫大,可能是炎症反應,這種是比較多見。我們感冒、牙腫、咽炎都可能出現頸部淋巴結的腫大。如果出現淋巴結腫大,應該先做B超,如果邊界清晰,長條形,血流不豐富的話,一般不是癌變。

甲狀腺癌術后的飲食上有什麼注意事項嗎?

得病後,建議要看醫生,第二應該想到營養夠不夠?應該找營養師的搭配指導,來助力機體的免疫力。營養治療應該貫徹到疾病治療的全過程中,手術和放化療需要營養的。

病友在飲食上應該做到平衡膳食,即選擇多種食物,經過適當搭配配製作出的膳食。這種膳食能滿足人們對能量及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因而稱為平衡膳食。在《黃帝內經》里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穀指稻米、小麥、老玉米、小米和黃米,統稱為五穀雜糧,我們每個人每天應該吃夠一斤以上,一斤到一斤半。「五果」指桃、李、栗、杏、棗。「五畜」就是咱們吃的肉,雞鴨魚肉蛋。65歲以上老人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優質蛋白。包括植物蛋白,豆子和動物蛋白。防止老人肌力的減少而跌倒,增加機體免疫力,防止病毒、細菌趁虛而入。「五菜」泛指各式各樣的蔬菜,是我們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

癌友應該吃多飽?餓死癌細胞的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

在癌症手術、放化療治療期間不建議節食,病人需要營養儲備,需要好的營養來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來幫助恢復。

在癌症的康復期,病友吃七八分飽就夠了,不要過飽,過食。乳腺癌、內分泌癌、結直腸癌都是飲食相關的,是吃出來的病。因此,我們提倡一個理念:飲食留一口,營養要均衡。根據病人的情況搭建框架,蔬菜多樣化,糧食要有1/3到一半是五穀雜糧,雜豆或薯類,苦蕎麥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質,有解毒功能,對肝臟有益。同時還要注意應季水果的攝入。十字花科的蔬菜,包菜,西蘭花,白菜花,建議每天至少一種。吃各種顏色的蔬菜水果。比如像藕,抗氧化能力非常強。肉,每天吃2-3兩足矣,如果膽固醇不高的話,建議每天吃1-2個雞蛋。膽固醇過高過低都不好,太低影響免疫力和抵抗力。

甲狀腺腫瘤患者手術后要吃無碘鹽嗎?

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維持碘營養狀態在安全的範圍內是必要的。高碘並不是與所有的甲狀腺腫瘤的發病有關,在一些情況下,採取補碘干預可使甲狀腺癌向低惡性轉化。所以甲狀腺腫瘤患者手術后不需要特意吃無碘鹽,否則會造成碘不足的情況,碘過低對患者是有害的。

甲狀腺癌患者能吃堅果、海鮮和其他含碘食物嗎?

魚、蝦、堅果都可以正常吃,一星期吃兩三次都是可以的。不能吃熏制的、腌制的、不健康的食品。要盡量吃新鮮的食物,不要吃加工食品。咖啡可以喝,不要加咖啡伴侶,直接倒牛奶會更健康。

北京腫瘤生物中心微信關注公眾號:cls-bjwj2y,專家在線一對一問診。更多健康,養生資訊。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