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車出行雖環保,但這些健康隱患要小心

如今,共享單車風靡一時,大街小巷都是它的身影。因為它不僅方便了人們的出行,還能鍛煉身體。然而,有專家表示,不正確的騎車姿勢不但不能鍛煉身體,還可能帶來健康隱患,例如會影響男性前列腺健康狀況和精子質量、造成膝關節損傷、引發腕尺管綜合征和梨狀肌綜合征等。

專家建議,要選擇適合自己體型與健康狀況的單車,單車的座位與把手的高度也要符合自己的身體。對經常騎自行車的騎行愛好者來說,為了避免一些損傷,最好選擇專業的騎行服。

創意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1、 長期騎行可能導致前列腺炎

「隨著共享單車的普及,男性前列腺炎的發病率將迎來一個小高峰。」朋友圈的一句話引起廣泛關注。健康君向有關專家求證后,確認這句話有一定道理。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中心男科主任姜輝認為,除久坐、長期嗜辣、飲酒等前列腺炎發病因素外,長時間騎自行車也會影響男性局部生殖器健康。「長時間騎自行車是否一定會引起男性前列腺炎還沒有定論,但長期騎自行車,男性前列腺炎的發病率會增加。再加上不少自行車的坐椅並不很舒適,也可能影響前列腺健康。在騎自行車時,腳向下蹬,會陰部會與車座不斷摩擦,也可能會擠壓到睾丸,長此以往,可能會影響前列腺健康狀況和精子質量等。

當然,這是理論上的情況。」姜輝解釋,另一種較為危險的情況是,如果騎車太快,突然急剎車,也可能會造成睾丸或外生殖器損傷。相對來說,由於沒有外生殖器,女性騎自行車對生殖系統造成的健康影響會小一些。

騎行建議:選擇專業騎行服減少損傷可能性

不少人騎共享單車以短途為主。姜輝表示,如果是騎行愛好者,建議選擇專業服裝,「專業的騎行服會將男性生殖器向前兜緊,尤其是睾丸和陰莖,從而增加會陰部和自行車坐椅的接觸面積,減少損傷的可能性。」

另外,如果騎行后,會陰部有麻或脹的感覺,「可能是自行車車座不適合導致的,應適當進行調整。」

2、 靠騎單車減肥需有一定強度

騎單車不僅能親近自然,愉悅身心,還能排汗、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因此,不少人把它作為一種減肥方法。網上有傳言稱,騎單車每小時能消耗熱量480大卡,和跑步消耗的熱量相當。

中國十大明星健身教練步建軍表示,騎自行車看似簡單,其實對全身肌肉的鍛煉可以達到70%。在踩動腳踏板的時候,可以鍛煉大腿表側的四頭肌和臀部的大臀肌,由踏板傳遞的力量能夠起到鍛煉小腿三頭肌的作用;雙手扶著把手,可以使背部肌肉得到鍛煉,雙手手腕上的上腕三頭肌以及上半身的肌肉也可以得到鍛煉,達到良好的塑形效果。

「能否達到明顯減肥、塑形效果還是得看運動強度。一般來說運動的最佳時間是40~60分鐘,低於40分鐘,無法保證減脂效果;超過1小時,則會造成身體傷害。」

運動類專家趙之心也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單車不可能消耗大量熱量,只有健身房等專業級訓練單車才可能達到明顯減脂效果。

騎行建議:中速騎行半小時是減肥人士首選

不同的騎車方法鍛煉的部位、消耗的能量是不同的,對減肥塑身也有不同的效果。趙之心表示,騎單車時注意以下幾個點能夠讓減肥效果更加明顯有效:上坡的時候應該坐著,抬臀會降低減肥效果;平路上可以單腳蹬車,盡量用前腳掌蹬車,這樣能夠健美小腿肚的肌肉,使小腿線條更美。「以中速騎行,一般保持一定力量連續騎行30分鐘左右,是普通人減肥的首選。」

3 、姿勢不正確當心膝關節損傷

不容忽視的是,在鍛煉身體肌肉的同時,騎單車也存在一些健康隱患。步建軍表示,不正確的騎車姿勢不但無法減肥,還可能造成膝關節損傷。膝關節一旦出現問題,走路時就會感到劇烈的疼痛。

如果受傷后不注意保養,膝蓋損傷會使半月板損傷,越變越薄。趙之心認為,日常生活中的騎行運動量不足以造成膝蓋磨損等嚴重的傷害,只要不超過個人運動負荷都是沒問題的。如果膝蓋上部出現疼痛,一般是運動量比較大造成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肌肉疲勞。這類疼痛也是肌肉向人體發出的信號,是人體的一種機體自我保護的方法。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試著提高單車踏頻,因為如果踏頻低於60轉/分,不但會使你的肌肉勞損,而且會給關節處施加額外的壓力。如果膝蓋後部疼痛,常常是因為車座高度太高引起的,嚴重的也會導致腿後部韌帶拉傷。「多數情況是因為很久沒有騎車,突然間進行大運動量的騎行,身體無法適應而造成的。」步建軍表示。

騎行建議:結合自己實力控制運動強度

要減少騎自行車對膝關節的損傷,專家指出,騎單車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步建軍指出,準備活動是避免膝蓋受傷的最關鍵環節,每次騎行前至少要有10分鐘的準備活動時間(冬天時間要20-30分鐘),可進行韌帶的拉伸,尤其是膝關節、踝關節和腕關節,最好活動到身體微微出汗再開始運動。同時要結合自己的實力控制運動強度,避免長時間或者不間斷騎行,騎單車之後要對大小腿進行拉伸按摩,這也是保證膝關節不受傷的重要一步。

4 、錯誤姿勢易使腰椎手腕受傷

在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柏立群看來,騎單車是一項很好的運動,但前提在於單車要適合自己的體型與健康狀況,單車的座位與把手的高度也要符合自身的身材。「因為手把的高度會影響身體上半身的姿勢,而座位的高度則會影響騎車時上半身的姿勢和兩隻腳踩動踏板時的角度。簡單來說,當扶手與座位等高、甚至比座位更低時(類似騎跑車的姿勢),身體會過度前傾,兩邊肩膀容易不自覺地抬高,長時間下來會造成肩頸與下背部的僵硬或疼痛,對原來這部位就有宿疾的人來說更是一大負擔。」柏立群進一步解釋。

同時,騎車姿勢錯誤還容易導致腰椎、頸椎受傷。騎一個小時的車,踏板大約要踩5000圈,等於膝關節在一小時內彎屈伸直5000次,騎車者身體過度前傾時,為了觀察前方必然要抬頭仰頸,而這是一種強迫性姿勢可造成頸部肌肉緊張。同時騎車時腰部負擔最重,因此長期遠距離騎車可能會導致頸肌和腰肌勞損。

柏立群指出,如果人們在長時間騎行后感到兩手麻木、酸脹無力,握筆寫字、用筷進餐受到影響,很有可能為「腕尺管綜合征」,這通常是因為騎行中上肢長時間受壓且運動量極小、上肢的血液循環減少造成的。具體來說,腕關節與手掌相交處的尺側有一個腕尺管,由豌豆大小的豌豆骨和纖維組成,尺神經由此管穿過分佈到手部尺側。騎車時若雙手緊握車把,手掌尺側與車把接觸、豌豆骨卡居當中,當蹬車上坡或逆風前進,加快速度、身體前傾時,腕關節必然會過度背伸,使尺神經受到牽拉,同時上肢的支力增加,腕尺管內的壓力也隨之增大,因而引起上述癥狀。

梨狀肌綜合征也是要警惕的癥狀。柏立群告訴記者,長時間騎行使得臀大肌使用過度,水腫壓迫坐骨神經,引起腿或屁股的疼痛或麻木,也被稱為梨狀肌綜合征、錢包綜合征。而因為肌肉緊繃或力量不足引起髕骨在踩踏時處於不應該的位置而導致膝蓋疼痛,這種情況也非常普遍。

騎行建議:膝蓋有損傷者不宜長期騎行

為了避免腰肌勞損,柏立群建議,騎車時間較長時,要注意變換騎車姿勢。正確的騎車姿勢是上體較低、頭部稍傾斜前伸;雙臂自然彎曲便於腰部弓曲、降低身體重心防止由於車子顛簸而產生的衝擊力傳到全身;雙手輕而有力地握住車把,臀部坐穩車座。

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通過騎自行車來進行鍛煉,尤其是發育中的青少年。因為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高峰期,骨骼和許多器官都尚未發育完善,如果因為騎車不當造成骨骼畸形,後果十分嚴重。

此外,心臟病患者、高血壓患者、癲癇病患者及孕婦和處於生理周期中的女性也都不適合騎車運動,因為這些人在劇烈運動的時候,極易發生騎行事故。

柏立群認為,進行長時間騎行應每一個小時左右下車活動一下上肢。如果正遭受「腕尺管綜合征」疼痛,首先要調整的是騎行姿勢,減少施加在手上的壓力,重新合理分配身體的重量。最常見的解決方案就是縮短車把與身體的間距,這樣就能將更多的重量放在腳踏上。通過佩戴在尺骨神經部位加入凝膠墊的手套也可有效緩解癥狀。

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實習生 蔡妍霏

運營人員: 馮玉鵬 MZ014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