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那些自殺的帝王

能夠登上皇位,成為九五之尊,位高權重,呼風喚雨,理應只是祈求長生不老,活上萬歲萬萬歲,永享人間榮華。可是,歷史上居然有連命也不要,自尋短見、自殺身亡的帝王!真是 「壽星公弔頸——嫌命長」!令人覺得匪夷所思。

自古到今,中國共出現了大約559位帝王,其中當皇帝的有397人(開始於秦始皇嬴政),成為王者有162人。根據統計,其中就有1/3的帝王死於非命,即今天所說的「非自然死亡」,屬於警方(公安)要法醫驗屍調查真正死亡原因的案件。所以做皇帝是「高風險行業」,他們活在腥風血雨、刀光劍影的宮廷內,每分每秒都可能喪命。難怪南朝劉宋前廢帝劉子業要殺只有10歲的新安王劉子鸞,劉子鸞聽到聖旨后,悲憤地對左右說:「願後身不再生帝王家!」二十多年以後,劉宋末代皇帝順帝劉准被殺之前,也說出了相同的話。

Advertisements

說到自殺的帝王,這裡只舉出自刎和自縊的例子,他們之死多是逼於無奈,自忖大勢已去,難容於人,惟有自行了斷。

說到自刎,史冊有記錄的第一個以這種方式「殉國」的皇帝,竟然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寶貝兒子胡亥。秦始皇死後,宦官趙高把持秦政。胡亥對隱瞞真相的趙高深表不滿,而本來就有篡位之心的趙高來個先下手為強,動民絕念,於是派女婿閻樂帶領上千人,借口要抓捕盜賊,直闖胡亥的行宮。在這種情況下,胡亥自知已是窮途絕路,逼於無奈,抽劍自刎。胡亥遭此下場是罪有應得。他兇殘暴政,殘殺手足,在位時肆意誅殺,天下讓他搞得一團糟,導致陳勝、吳廣起義反秦,出現後來項羽、劉邦楚漢爭霸的局面。

另外一位自刎帝王,人們自然想到那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項羽(公元前232—前203)。當時項羽的軍隊被劉邦(公元前256—前195)擊潰,逃到垓下(現在的安徽靈壁縣)。劉邦率領的漢軍把垓下團團包圍,在四周圍奏起楚人之歌曲(四面楚歌),以此動搖楚軍軍心。在這種窮途末路的情況下,項羽的愛妾虞姬為了不使牽挂,先行自盡,希望他振作起來,反敗為勝。

Advertisements

項羽帶領軍隊突圍到了烏江亭,當時亭長還勸他渡過淮河,在江東自立為王,重起爐灶。但是項羽選擇放棄,說了:「天之亡我,我何渡為!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這即是歷史上的名句「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拔劍自刎而死,死時31歲。這段事迹被記錄在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

西方亦有一位選擇自刎的古羅馬皇帝。公元64年,羅馬城曾經發生一場大火,當時很多人認為那是窮奢極侈的尼羅皇帝(37—68)派軍隊去乾的,其目的是要在那裡興建一座富麗堂皇的金宮,讓自己享受。結果引起一場叛亂,推翻了尼羅皇帝,逼使他自殺。這就是歷史上的「暴君焚城記」。它曾多次被搬上銀幕,我念中學時,也曾經看過這套電影。

比起楚霸王項羽,尼羅皇帝的死就窩囊得多。他自知大勢已去,也知道元老院宣布他為人民公敵,群眾可得而誅之,於是寧可選擇自殺。可是這個膽怯怕死的暴君,竟然下不了手,多次拿起匕首,卻不敢往胸膛上刺進去,到頭來還是他的私人秘書幫他把匕首捅進喉嚨。他死得完全沒有一點英雄氣概,不是壯烈死去。據說,他臨死前還發出豪語:「看我這個藝術家是怎樣死的!」(Qualis artifex pereo!)看來有點阿Q精神!

至於以自縊方式結束生命的帝王,遠自春秋戰國時期的楚成王(?—公元前626),就因為立嗣事情,招致縊死之難。這位平生有所作為的成王,晚年昏庸,不聽從令尹子上的勸說,立了生性兇殘的兒子商臣做太子。後來成王改變主意,要把他廢黜,改立公子職。商臣獲悉此事,發難圍攻成王,成王自知無望活命,臨死要求「……請食熊蹯(掌)而死(要煮熟熊掌需要一段時間,他想藉此拖延時間),不聽」,無可奈何,惟有「自絞殺」。

46年前,楚成王正是殺掉了親兄楚王堵敖才當上國君。難道這傷天害理、骨肉相殘的造孽,是因果報應,惡有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另一位以上吊自縊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的帝王,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朱由檢(1610—1644)。

很多史學家認為,崇禎比起前任的皇帝,他的哥哥熹宗朱由校、父親光宗朱常洛、祖父神宗朱翊鈞等老祖宗,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他心懷大志,要力挽狂瀾於既倒,挽救大明江山於不敗。他的氣概和急切心情,感動了史學家,獲得同情。

生於萬曆三十八年的朱由檢,17歲當上了少年天子,在位18年,可惜他只活了短短的34年,壯志未酬,成了末代皇帝。當李自成攻入北京,情況萬分危急之下,朱由檢還在早朝時親自擊鼓,召喚群臣上廷,共商對策,結果卻沒有一個臣子前來。

他知道大明氣數已盡,自覺無顏見列祖列宗,遂決意自盡殉國,選擇在煤山自縊。朱由檢在自己的衣襟上留下遺言,「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有記載說崇禎在煤山死後多天,無人收斂已經腐爛的屍體。還好一個叫趙一桂的人,把他葬在一個先他而死的妃子墓穴里。

有說,他的死連奪走他的江山的滿族人亦深受感動,把崇禎帝上吊用的老槐樹稱為「罪樹」,還用鐵鏈鎖起來將它「治罪」。後來清朝以「帝體改葬」,下令臣民服喪三日,謚號庄烈愍皇帝,把陵寢命名「思陵」。當然,後人認為清朝此舉,無非是收買民心,「作秀」而已!

本文選摘自《皇家有病知多少》何乃強(新加坡) 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自古以來,圍繞著中國古代帝王的病情與死因,有太多的撲朔迷離,迷影重重,引發後人的無盡猜想。本書獨具一格,以一個現代醫者的專業眼光,從臨床病理學的角度,為千百年前的這些權勢人物把脈,力求透過史書記載的蛛絲馬跡,揭示出古代九五之尊生病和死亡的真相,也還那些背負千古罵名的帝王一個公道。

公眾號:jzhpres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