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右心導管」

肺動脈高壓是各種原因引起的靜息狀態下右心導管測得的肺動脈平均壓≥25mmHg的一組臨床病理生理綜合征。右心導管是確診肺高血壓病的「金標準」,不管是美國、歐洲還是我國的肺高血壓診療指南中都指出,每個患者和疑似患者應至少接受一次右心導管檢查。很多肺高壓患者對「右心導管」顧慮重重,大家對右心導管到底認識多少?

問題一:肺動脈高壓為什麼必須做右心導管?

首先,前面提到診斷肺高血壓病的標準是肺動脈平均壓≥25mmHg。目前能夠測定肺動脈壓力的方法只有:右心導管、心臟超聲和心臟核磁共振檢查。而後兩種方法是通過數學公式估測肺動脈平均壓,誤差較大。只有右心導管才能直接精確測定肺動脈平均壓。

其次,要評估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不單要看肺動脈壓力水平高低,還要注意心排血量和肺血管阻力等血液動力學數據。只有右心導管才能測定全套的血液動力學數據,從而全面地分析患者病情,明確患者是肺動脈高壓還是肺靜脈高壓。在進行右心導管的過程中醫生可以留取心臟各部位的血標本進行血氣分析,通過血氣分析結果可以了解先天性心臟病的血液分流方向,為是否能行手術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Advertisements

第三,通過右心導管可以行急性肺血管擴張實驗,肺動脈造影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等檢查。同時,可進行溶栓、介入、放置濾器等治療。

問題二:右心導管安全嗎?

右心導管是一種有創檢查,患者擔心有異物進入心臟和大血管,安全性能否保證?右心導管是一種安全、成熟的檢查。世界上第一個右心導管檢查是在1929年,一位德國外科醫生從自己左手將一根導管放入自己的右心房完成了血流動力學測定。經過80多年的發展,無論是設備還是操作技術都已經非常成熟。有患者在與醫生進行術前談話時看到知情同意書上有那麼多不良反應,嚇的不敢簽字。其實,雖然不良反應的種類很多,但發生概率卻很低。國外統計了五年內的7000多例右心導管病例,其中只有1%發生了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穿刺點出血、一過性心律失常。右心導管無需進行全身麻醉,檢查後患者也無需特殊處理。

Advertisements

總之,右心導管是一種微創檢查,總體安全性較好,嚴重併發症發生率非常低。但由於肺高血壓患者存在一些特殊性,所以應該在有經驗的中心或者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操作。選擇適合的導管和穿刺路徑,熟練的操作技巧可以顯著降低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問題三:右心導管檢查一般通過哪個徑路進行操作

右心導管的穿刺部位主要有:右側頸內靜脈、雙側前臂、雙側股靜脈和左側鎖骨下靜脈。各種不同的穿刺部位各有優缺點。國內大多數醫院進行右心導管檢查時均採用右股靜脈或者右頸內靜脈作為穿刺入路。其優點是靜脈位置固定,靜脈直徑較粗穿刺成功率較高,但術後患者需平卧較長時間。而在國外目前首選左側前臂靜脈穿刺入路,這種穿刺方法創傷小,安全性高,到位率較高,術后對患者的影響最小,上海市肺科醫院肺循環科在全國最先採用左前臂靜脈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達95%以上。

認識新事物,才能接納新事物,通過消除民眾對「右心導管」的認識誤區,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我國肺動脈高壓的診治意識和診療水平!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