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診了11年的舌咽神經痛

11年前,49歲的大姐無明顯誘因出現右舌及右咽部疼痛,為發作性針刺樣或電擊樣疼痛。每年發作5-6次,每次均能持續3-4天,均可自行緩解。多次就診當地醫院,診斷不是「牙周炎」就是「三叉神經痛」,口服各種葯,如去痛片、卡馬西平、強力抗癲靈、中草藥等,均無明顯效果。理療也做了,一樣無效。嚴重時喝水、咽東西都很困難,連張口說話都費力。右面部及右側牙床對痛覺過敏,怕冷怕熱。

忍了十年,實在受不了,去當地醫院進行了3次封閉治療,打了封閉后當時疼痛可緩解,但一周后就再次複發且難以忍受,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上北京看病」成了大姐最後的希望。門診很快明確了診斷:「舌咽神經痛」。手術是唯一的治療方法。

微創手術:在耳朵后打開了約2.5X2.5cm的骨孔,進入顱內發現小腦後下動脈從椎動脈發出後向上走行,形成一襻繞過舌咽神經,再折返向下,在小腦外側走向小腦底面。隨後,遊離壓迫神經的血管,取一塊墊棉墊於神經和血管之間。手術完畢。

Advertisements

患者術后疼痛基本緩解,術后10天出院。術后早期寒冷刺激仍會誘發疼痛。但3個月後疼痛開始逐漸減輕並完全緩解。

舌咽神經痛為什麼會被誤診為三叉神經痛和牙周炎?

雖然這三種疾病的疼痛特點有類似的地方,但只要經細心分辨還是能鑒別開的。

  • 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表現為單側面部的電擊樣疼痛,多見於顏面、上下頜部,大部分病人有明確的「扳機點」。疼痛的性質與舌咽神經痛相似,根據疼痛發作的部位可進行鑒別。

  • 牙周炎

牙周炎的疼痛表現為持續性鈍痛,伴有局部紅腫。舌咽神經痛的發病初期,疼痛範圍不確切時,易於此疾病混淆。持續性鈍痛和電擊樣、刀割樣銳痛是此兩種疾病的鑒別要點。

舌咽神經痛的發病機制是什麼?

發病機制並不是很清楚。但普遍認為,神經發生脫髓鞘病變,形成了神經纖維之間的短路。一個小小的刺激就可誘發神經衝動,並可被循環放大,從而造成電擊樣疼痛。

Advertisements

「扳機點」是其典型特徵,這是什麼東西?

在某一點上受到刺激,可誘發疼痛,此點就被稱之為「扳機點」。舌咽神經痛的扳機點並不十分明確,通常在舌根部或咽部,此處受到刺激即可誘發出電擊樣或刀割樣疼痛。

哪種治療方案最靠譜?

這種神經痙攣性疼痛最初主要採用的手術方法是神經根切斷術,但後遺症難以接受。20世紀80年代的大量臨床手中發現,許多病例都有一粗大的血管襻與神經根接觸,並造成神經根的彎折。術中將血管襻推離神經之後,患者癥狀減輕或消失。於是發展了一個新的手術方式,即「顯微血管減壓術」。

該手術方法沿用至今,成為根治神經痙攣性疼痛的最有效的根治術。隨著治療方法和經驗的進一步發展,還發現對嚴重耳鳴、自發性眩暈、眼上斜肌痙攣、扭轉痙攣,特別是神經源性或稱原發性高血壓有奇效。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