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消化性潰瘍怎麼辦?聽聽醫生怎麼說

發生在胃腸道的潰瘍即為消化性潰瘍,許多人只知道胃潰瘍,但實際上十二指腸的發生率遠遠高於胃潰瘍,約為胃潰瘍的三倍,尤其是青壯年患者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率較胃潰瘍更高。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常見的特殊類型潰瘍,如:複合型潰瘍、幽門管潰瘍,巨大潰瘍等,對於不常見的類型這裡不加過多描述。

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機理很好理解,胃內有大量胃酸(主要為鹽酸,三大強酸之一),雖為強酸環境,但因存在胃腸黏膜的保護,所以正常人的胃腸皺襞並不會被強酸腐蝕而發生潰瘍,如果胃內酸性過強或者黏膜被破壞使胃酸的侵襲作用和胃腸黏膜的保護機制之間失去平衡,即會發生潰瘍。使之失去平衡的因素主要包括: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激素等藥物;胃排空障礙刺激更多胃酸分泌等。

Advertisements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臨床表現是有區別的:一,十二指腸潰瘍一般於秋冬季易發病,而胃潰瘍並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發病規律。二,胃潰瘍典型的疼痛部位一般在左上腹和劍突下(劍突即老百姓所說的心口窩兒);十二指腸潰瘍疼痛部位多位於腹部的正中或偏右。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同,就是疼痛規律不同,胃潰瘍是典型的「餐后痛」,進食后,胃酸大量分泌,刺激潰瘍創面出現疼痛,一般於進食后1小時左右出現疼痛,於下次進餐前疼痛已緩解或消失;十二指腸潰瘍是「餐前痛」,也叫「飢餓痛」,飢餓時基礎胃酸分泌,因無食物的稀釋作用直接進入十二指腸刺激潰瘍床面引起疼痛,一般於飯後3~4小時開始出現疼痛,進餐后疼痛又有所緩解;還有就是夜間疼痛加重或者痛醒者一般為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很少出現夜間疼痛。不管是何種潰瘍通過胃鏡都可以明確診斷。

Advertisements

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併發症其實是出血,而不是老百姓擔心的癌變,潰瘍創面在侵蝕胃壁、腸壁周圍時,正好損害走形血管即會引發出血,其次就是穿孔,這也不難理解,當創面過深突破胃壁或者腸壁即引發穿孔,臨床上胃腸穿孔就以消化性潰瘍繼發穿孔多見。對於癌變,這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畢竟胃癌的發病率很高,對於十二指腸潰瘍癌變者極其罕見,對於胃潰瘍者的癌變率也小於1%,所以對於廣大胃潰瘍患者不要總以為自己會得胃癌,但當出現疼痛的節律消失、潰瘍發作后的正規藥物治療效果不如以往明顯或出現體重減輕、貧血等都是胃潰瘍惡變的訊號,需及時胃鏡複查。

消化性潰瘍很常見,但並不可怕,發病後重在及時消化內科就醫,正規而積極的治療,治療以藥物為主,以減少胃酸分泌,清除幽門螺桿菌,保護胃粘膜為目的。不論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正規治療1~1.5個月,幽門螺桿菌即可清除,潰瘍癒合率均達到90%以上。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僅供參考)

(作者 萬乾,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研究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