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新技術,能做檢查能治癌!第一屆中山大學消化內鏡論壇舉辦

12月22日至12月24日,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內鏡科牽頭,中山大學各大附屬醫院聯合舉辦的「第一屆中山大學消化內鏡論壇」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召開。記者獲悉,目前消化道早期癌症可通過消化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切除病變,ESD術以及傳統外科手術治療消化道早期癌的5年生存期基本相仿。

徐國良主任(前排中)與科室部分醫生合照

聯合辦會模式整合優勢資源

本次會議亮點是首創了附屬醫院的聯合辦會模式。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內鏡激光科主任徐國良介紹,該模式改變了過去由一家醫院、一家單位「單打獨鬥」的做法,進行優勢整合、「強強聯合」。主辦單位包括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附屬第一醫院等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協辦單位包括佛山、汕頭、江門、東莞、中山等市級醫院,吸引了全國各大消化病學、消化內鏡學等學會成員、各地各級醫院近500名醫者註冊參會。

Advertisements

內鏡團隊部分專家,對病人做「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

會議特別邀請了樊代明、李兆申、林東昕、顧瑛4位院士開設「院士論壇」,分享他們在學術領域的經驗以及對消化內鏡未來的展望,還邀請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多位著名專家進行「名家講壇」專題報告。同時設有膽胰疾病內鏡診療、消化道早癌內鏡診治、消化道出血診療、梗阻性胃腸病診療、內鏡護理等5個專場,向與會人員展示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

首創「腸腸吻合術」

會議內容精彩紛呈,在各大專題之外還特別推出了「內鏡新視野」單元,重點展示消化內鏡臨床治療方面的新技術、新研究。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內鏡激光科主任徐國良教授告訴記者,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發展,此技術不僅能夠做檢查,還可以治療消化道的早期癌症。「在切息肉、膽管石頭、做胃造瘺等方面,消化內鏡的技術已經成熟。」徐國良說,消化道早期癌症可通過消化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切除病變,ESD術以及傳統外科手術治療消化道早期癌的5年生存期基本相仿。

Advertisements

全自動內鏡清洗消毒系統,引來同行參觀

除了常規治療,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今年還成功完成了「超聲內鏡(EUS)引導下腸腸吻合術」。徐國良介紹,這個技術是該院的首創。「患者是一位胰腺癌患者,胰腺手術后出現原因不明的吻合口梗阻,導致胰液和膽汁的流通受阻。」徐國良說,若再次開刀,剛做完胰腺開刀手術不久的患者恐怕難以承受。而且若搭支架通過胃部到輸出端,流過的胰液和膽汁可能傷害到胃。

張蓉教授為病人做電子無痛胃鏡檢查

能不能通過無創的超聲內鏡,直接繞過胃部進行輸入端與輸出端的腸道吻合?徐國良說,該手術對主刀醫生和團隊有很高的技術要求,但該院手術團隊已成功做過上千例的穿刺手術,對手術進行了充分論證后,有信心能成功完成。經過患者的知情同意,手術團隊為他成功進行了「超聲內鏡引導下腸腸吻合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

此次會議還舉行了「院士工作站」的簽約儀式,在會議之後繼續搭建消化內鏡診療領域的高規格學術平台,進一步加強醫院、高效、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聯合院內外、國內外醫療資源、技術、人力,大力推進內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科研水平的快速增強,造福廣大患者。

廣東科技報記者 陶慧 通訊員 余廣彪 圖片:楊森攝

責任編輯 姚贊原

運營人員: 楊亞茹 MX004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