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使用原則 這樣使用抗生素有益無害

導語:很多人認為,不濫用抗生素就是不用和少用抗生素,殊不知,在明確感染需要用藥時,不及時用和隨便停用也是不合理利用抗生素 。

說到抗生素,相信每個人都是知道的。因為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病人是會使用抗生素的。那使用抗生素有什麼原則呢?抗生素又有什麼危害與副作用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

一個5歲的女孩1個月里有3次因扁桃體發炎而發燒,父母帶著她頻繁跑到診所輸液。每次輸抗生素3天,燒就退了,但不到一個星期,她又開始發燒。到醫院檢查后發現,她的癥狀是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治療3天後雖然退燒了,但真正痊癒卻需要10天。孩子熱度稍退、癥狀緩解,家長就趕緊把葯停掉。這樣中途停葯使病菌消滅不完全,反覆發作還可能誘發風濕熱等後遺症。

很多人認為,不濫用抗生素就是不用和少用抗生素,殊不知,在明確感染需要用藥時,不及時用和隨便停用也是不合理利用抗生素,以上的例子就是抗生素沒有用夠惹來的麻煩。

我們看一下整個耐葯是怎麼形成的。假如這個細菌用了這個抗生素,細菌有很多代,有很多細菌,現在正好殺個半死,這個時候把葯停了,這個細菌就又活過來,它又繁殖傳遞給下一代。如果這個細菌子子孫孫向下傳,如果這個細菌每次都打不死,一代一代向下傳,對這個葯就很熟悉了,細菌就對抗這個葯,這就是濫用的結果。所以說,抗菌素用得不撤底、不夠療程也是細菌耐葯的一個主要原因。

1992年,演員劉曉慶在長沙演出前削眉筆,被小刀劃破指尖后匆忙中撕下粘窗戶的報紙,包在手指上便上場演出。兩天後她開始高燒不退,開始她以為是感冒,但吃藥後效果不好,後來經診斷為敗血症 ,並且誘發了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療了一段時間。

細菌一旦通過某種途徑進入體內,就有可能進入血液。發現其他感染的徵兆時,應及時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否則病菌會繁殖並隨血液遷徙到肝、肺或腦,嚴重時可能引起肝膿腫、肺膿腫或腦膿腫 。如果沒正確按療程用抗生素,會讓後續治療更困難。

一般來說,抗生素應用到體溫恢復正常、感染癥狀消失后3~4天。切不可用一陣停一陣,也不能過於頻繁地調換品種。如果服用劑量不夠,達不到有效血葯濃度,不但不能徹底殺滅細菌,反而會引起耐葯。

當然,這裡用夠抗生素並不是給「濫用抗生素」找理由,在臨床上,醫生應該遵循「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則:

  1. 用藥指征明確。及早明確病原菌,然後選擇合適的抗生素。

2.針對性要強,最好選用一種藥物。

3.劑量要足、療程要夠。這樣既保證療效,也可防治病菌產生耐葯或病情反覆。

4.掌握既往用藥反應。主要了解以往有無對藥物的過敏史。

5.選擇適宜的給藥方法。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為主,較重者宜肌肉注射給葯,嚴重者可靜脈輸液。

6.謹慎換藥。不能隨意增量或減量,更不能隨便改葯或加藥。

7.有肝腎功能損壞者用藥宜慎重。有腎功能損害時要慎用氨基糖苷類、多肽類、萬古黴毒等藥物。有肝功能損害時應慎用氯黴素、四環素、大環內酯類、利福平、兩性黴素B等藥物。

8.有下列情況時不宜用抗生素:

①病毒感染;

②發熱原因不明;

③對休克、昏迷、心衰或外科手術前後預防感染。

抗生素使用原則

抗生素的使用原則是什麼呢?相信大多數人是不知道的。既然不知道,那接下來小編就來為大家解答一下吧。

(一)嚴格掌握適應證凡屬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而且除考慮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針對性外,還必須掌握藥物的不良反應和體內過程與療效的關係。

(二)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採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懷疑為細菌感染者外),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檢出,且使臨床表現不典型,影響臨床確診,延誤治療。

(三)如果是病毒性或者是估計為病毒性感染的患者則不用抗生素。因此抗生素對各種病毒性感染是無效的,而對麻疹、傷風、流感等患者是有害無益的。

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為細菌感染者外,一般不採用抗生素。

(四)皮膚、粘膜局部盡量避免反應應用抗生素因用后易發生過敏反應且易導致耐葯菌的產生。

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黴素、桿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別是青霉素G的局部應用盡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膚燒傷時應用抗生素要選擇告知適合的時期和合適的劑量。

(五)嚴格控制預防用抗生素的範圍在下列情況下可採用預防治療:

1.如果是風濕熱病人的話,則需要定期採用青霉素G。這樣可以消滅咽部溶血鏈球菌,也可以防止風濕熱的複發。

2.風濕性或先天性心臟病進行手術前後用青霉素G或其它適當的抗生素,以防止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發生。

3.感染灶切除時,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選用適當的抗生素。

4.戰傷或複合外傷后,採用青霉素G或四環素族以防止氣性壞疽。

5.結腸手術前採用卡那黴素,新黴素等作腸道準備。

6.嚴重燒傷后,在植皮前應用青霉素G消滅創面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或按創面細菌和葯敏結果採用適當的抗生素防止敗血症的發生。

7.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擴張症患者,可在冷季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限於門診)。

8.顱腦術前1天應用抗生素;可預防感染。

(六)強調綜合治療的重要性在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人體防禦機制的重要性,不能過分依賴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視了人體內在的因素,當人體免疫球蛋白的質量和數量不足、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細胞性能與質量不足時,抗生素治療則難以奏效。

因此,在應用抗生素的同時應盡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狀況得到改善;採取各種綜合措施,以提高機體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過高的體溫;注意飲食和休息;糾正水、電解質和鹼平衡失調;改善微循環;補充血容量;以及處理原發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抗生素的危害與副作用

  1、對肝臟造成影響

有些抗生素使用不正確,會對病人的肝臟造成影響,嚴重的可能會導致慢性肝炎或肝功能損傷。

2、抗生素對胎兒或者嬰兒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

准媽媽、產婦、新生寶寶,最好不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不當會對這些體弱的群體造成傷害。

  3、藥物過敏

有的抗生素使用后病人容易出現過敏反應,如:有的病人使用抗生素后,可能會出現瘙癢、皮膚紅疹,有的還會發生哮喘。

  4、影響腎臟

有些抗生素使用不當,會對病人的腎臟造成危害,使腎臟受損,因為大部分抗生素都是通過腎臟代謝的,所以,腎臟很容易受到損傷。

  5、影響消化道

有的患者使用抗生素后,可能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腹瀉、便秘、腹脹等癥狀,這些癥狀都是抗生素對消化道作用產生的不良反應。

  6、影響神經系統

有的患者使用抗生素後會產生頭暈、頭痛、耳聾、耳鳴、抑鬱、失眠等癥狀,這些的抗生素對神經系統作用造成神經系統受損所導致的。

  7、抗生素一般可以也破壞人體正常的菌群

導致不敏感微生物的過度生長,如黴菌、耐葯菌等,到時候很可能會產生多重感染。

  8、抗生素長期使用可以加快細菌的進化

出現耐葯菌株(MRSA、VRE、NDM-1超級細菌等就是後果)。

  9、有些抗生素長期使用還有一些特有的不良反應

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萬古黴素等,還可以導致藥物性耳聾和腎功能損害。

  10、誘發感染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口腔、呼吸道、腸道都有細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拮抗下維持著平衡狀態。如果長期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敏感菌會被殺滅,而不敏感菌乘機繁殖,未被抑制的細菌、真菌及外來菌也可乘虛而入,誘發又一次的感染。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有關於抗生素的一些使用原則以及抗生素的一些危害與副作用。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此也是有所了解了。因此,在使用抗生素的時候,一定要按照其原則使用的哦,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問題出現。

本文來源:「醫學界雜誌」,轉載請標明出處。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