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的功效與作用,黃連的副作用

黃連,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涼、濕潤之處,屬毛莨科黃連屬。根莖黃色,常分枝,密生多數鬚根。葉全部基生;葉柄長5-12(-16)cm;葉片堅紙質,卵狀三角形,寬達10cm,3全裂;中央裂片有細柄,卵狀菱形,長3-8cm,寬2-4cm,頂端急尖,羽狀深裂,邊緣有銳鋸齒,黃連也是一種常用中藥,最早在《神農本草經》中便有記載,因其根莖呈連珠狀而色黃,所以稱之為「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和雲連的乾燥根莖,分別習稱「味連」、「雅連」、「雲連」。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別名】黃連、川連、姜連、川黃連、薑黃連、姜川連、姜制黃連、萸連、萸黃連、炒黃連、吳萸黃連、酒連、酒黃連、酒飲連、豬膽汁炒黃連、鹽炒黃連、黃連炭、薑汁炒川連、尾連等

入葯部位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雲連的乾燥根莖。以上三種分別習稱味連、雅連、雲連。秋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乾燥,撞去殘留鬚根。

性味歸經

性味:苦;寒。

歸經:心經;肝經;胃經;大腸經。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於目赤,口瘡。薑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於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於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1. 口腔黏膜潰瘍

黃連、地榆各10g,冰片末0.5~1.Og。黃連、地榆搗成粗末,加水150ml,煎至50ml,加入冰片末,裝瓶搖勻後備用。用消毒棉簽將藥液塗布在潰瘍面上,早晚飯前、飯後各1次,塗藥后不漱口,3~5日用藥1劑。共治療536例患者,其中複發性口腔潰瘍283例,創傷性119例,皰疹性124例。以用藥后3日內,局部紅腫、疼痛消退、消失,潰瘍癒合視為痊癒。複發性口腔潰瘍痊癒108例,有效162例;創傷性分別為87例、32例;皰疹性口炎分別為72例、43例。

2.中耳炎

(1)黃連15g,冰片1g,75%酒精100ml,製成醇浸滴耳液。先將3%過氧化氫(雙氧水)溶液沖洗外耳道,拭凈,將滴耳劑滴入患耳,每次2滴,每日2次,至痊癒。共治療53例患者,治癒率達92.5%,一般7日痊癒。

(2)3%過氧化氫(雙氧水)溶液清除膿液后,取小檗鹼(黃連素)滴耳液,每次1~2滴,每日3次滴耳,並作對症處理。吳本端共治療82例患者,治癒52例,好轉27例,無效3例。

3.單皰疹病毒性角膜

藏紅花、黃連各2g,用200ml蒸餾水浸泡24小時,經水煎、過濾、滅菌,調pH值至7.4製成滴眼液,每日6~8次點眼。停用其他各種藥物。共治療48例患者51眼,淺層型40例患者43眼,深層型8例患者8眼。以角膜潰瘍癒合,熒光素染色陰性,角膜水腫和后彈力層皺褶消退,角膜后沉著物消失或殘留極少,房閃陰性視為治癒。結果治癒和好轉率達94%, 治癒者平均治癒時間為15日。除1例1眼深層型外,其餘病例用藥后視力大多有明顯改善。

4.萎縮性胃炎

黃連500g,食醋500ml,白糖500g,山楂片1000g。加開水4000ml,混合浸泡(禁用塑料製品容器)7日即可。每次50ml,每日3次,飯後服,連用90~150日。自1979年年底共治療24例患者,均經胃鏡檢查、胃液分析確診。結果胃鏡複查除2例由萎縮性胃炎轉變為淺表性胃炎外,其餘病例胃黏膜萎縮性病變消失,恢復正常;臨證表現形體漸豐,胃痛、胃脹消失,食量增加或正常;胃液分析空腹總酸度、遊離酸度達正常範圍;隨訪至1985年無1例癌變或複發。

5.頑固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黃連10g,炙甘草10g。每日1劑,煎汁后少量多次頻服。7日為1個療程,隔1周后再進行第二個療程。共治療42例患者,均排除心臟器質性病變。以癥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視為顯效。平均治療3.8個療程,並隨訪1年以上,陣發性心動過速36例,顯效19例,改善12例,無效5例;頻發房性期前收縮4例,顯效2例,改善、無效各1例;頻發室性期前收縮2例,顯效、無效各1例。

6.原發性高血壓

觀察病例停用各種降壓藥物,1周后給予口服小檗鹼(黃連素)片每次0.4~0.5g,每日3次,療程4周。共治療42例患者,治療前血壓值取非同日3次測量均值。Ⅰ期13例患者,顯效8例,有效5例;Ⅱ期19例患者,顯效10例,有效6 例,無效3例;Ⅲ期10例患者,有效2例,無效8例。患者服小檗鹼(黃連素)片后3~5日血壓開始下降,1周后達最低值;收縮壓平均下降42mmHg。

7.帶狀皰疹

黃連、梔子各9g,黃芩、黃柏、生甘草各6g,柴胡、白蒺藜、玄參各10g,連翹15g。每日1劑,水煎服。蔣薇等以黃連解毒湯加味共治療帶狀皰疹67例,用藥7~12日,獲愈62例,好轉5例。

8.腦卒中后焦慮症

黃連、柏子仁、酸棗仁各15g,黃芩、白芍各12g,阿膠、龜版各15g,生地黃20g,龍骨、牡蠣各30g,雞子黃2枚。每日1劑,水煎溫服,治療4周為1個療程。黃堅紅等將中醫辨證為陰虛火旺、心腎不交型腦卒中后焦慮症患者以黃連阿膠湯加味治療36例,總有效率達88.89%。

9.反流性食管炎

法半夏、茯苓、浙貝母、海螵蛸各15g,炙甘草、竹茹、枳實、黃連各10g,陳皮6g。每日1劑,水煎服。林益群以黃連溫膽湯加味共治療反流性食管炎32例,總有效率達90.62%,複發率為20.69%。

10.白喉

(1)黃連粉每次0.6g,每日4~6次,口服,並配合1%黃連溶液漱口。治療輕症白喉11例,體溫在1~3日恢復正常,假膜平均在2.6日消退。治療后咽拭子培養平均在2.8日轉為陰性。

(2)10%黃連梗浸液(黃連梗10g加水浸泡48小時濾過,煎成100ml,涼透備用)以噴霧器噴入口腔內,每日3~4次。共治療50例患者,全部獲愈。

11.傷寒

黃連粉適量,裝入空心膠囊內,每次口服2g,每4小時1次,直至體溫恢復3~5日為止。共治療15例患者,治癒 13例,無效2例。治癒患者完全退熱的平均日數為5.6日。

12.肺結核

小檗鹼(黃連素)片每次300mg,每日3次,口服,3個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30例患者,經治療后,患者的咯血、發熱、咳嗽等癥狀全部消失,排菌者的陰轉率達83.3%,X線攝片病灶吸收好轉。

13.猩紅熱

口服黃連干浸膏(每0.25g約等於原生葯1g), 兒童劑量為0.15~0.3g,成年人0.45g,每日3~4次,連續用藥6日,少數患者兼用5%黃連液滴鼻或噴喉。共治療38例患者,均獲痊癒;也有人用10%黃連糖漿口服治療44例患者,全部獲愈。

14.肺膿腫

採用氣管內滴入與口服同時進行。每次氣管滴入小檗鹼(黃連素)4~6mg,每日1次;同時每日取小檗鹼(黃連素)1.2~4.8g,分3次口服,4周為1個療程,每隔1周複查血常規、痰常規及X線胸透1次。共治療32例患者,其中病變在1個肺葉內28例,痊癒14例,顯效10例,進步3例,無效1例;超過1個肺葉4例,顯效和進步各1例,無效2例;X線胸片確診有空洞25例,治療后閉合23例,無效2例。

15.膿胸

川黃連適量,研細末,用水浸煎2次,配製成10%的溶液做電離子透入,每次20分鐘,每日1次,15~20次為1個療程。如病變頑固者,休息10日後繼續下1個療程。共治療12例患者,透入10次以內獲愈3例,好轉1例;透入10~23次獲愈6例;另2例病情嚴重,控制感染無效,僅做數次透入療法即出現呼吸衰竭而死亡。

16.潰瘍性結腸炎

(1)噴粉法:先洗凈患者腸內容物,凡使用乙狀結腸鏡可窺視到的潰瘍及其他炎症病變,均可用帶有長金屬管的噴粉器,將黃連粉直接噴到潰瘍或病變部位,每次用藥1.8~2.4g,隔日1次,9次為1個療程,以後視病情需要可每隔1周進行1個療程。

(2)定位灌腸法:病變如系高位,按X線檢查測知的病變部位,計算好自肛門到病變區的距離插入膠管(使用洗胃管、硬度合適),待膠管頭部抵達病變處,將生黃連粉混入150ml溫水中灌入。掛葯后根據病變部位採用左側、右側,平卧和臀部高位等體位,同時囑患者用雙手壓迫腸段病變的兩端安靜休息,一般1~2 小時可隨意活動。隔日灌腸1次,9次為1個療程。需要時每隔1周可進行第2~3個療程。

行噴粉法和灌腸法治療,開始時偶有痛感,經2~3次治療后痛感即可消失,並且無其他副作用。如添加適量普魯卡因粉劑(過敏試驗陰性者),可避免疼痛,亦不影響療效。共治療18例患者,治癒15例。

17.肛裂

10%黃連煎劑浸泡棉簽后,於肛裂面做雀啄法治療,每次連續使用10餘根棉簽,手法由輕至重。共治療20例患者,一般只需治療1~2次便血即止,疼痛瘙癢減輕,2~5次后獲得痊癒。

18.滴蟲陰道炎

20%黃連浸劑,浸漬陰道用棉栓以治療49例患者,治癒率達95%以上。

19.沙眼

10%黃連液,每日滴眼2次,療程3周。共治療110例患者,總有效率達86. 3%。

20.口腔頜面部炎症

小檗鹼(黃連素)口服,成年人每次600~900mg,每日3次,口服;重症感染者每次600mg,每日4次,口服,並加用注射法,兒童用量酌減,療程為2~8日。用於口腔頜面手術16例,創口癒合良好,唇裂修補創口呈Ⅰ期癒合;治療急性 牙周炎及急性根尖周炎患者共66例,經用藥2~4日癥狀消失45 例,顯效9例,無效6例,未再複診6例;治療急性智齒冠周炎患者共20例,經口服或注射本品后,痊癒11例。

21.萎縮性鼻炎

取長約6cm、寬0.5cm的消毒紗條浸於10%黃連液內達24小時以上,以此填塞於患側鼻腔,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輕、中度患者10例,療效頗佳。使用本品后對嗅覺恢復、結痂及鼻腔分泌物減少等方面,療效顯著。

22.急性扁桃體炎

10%小檗鹼(黃連素)注射液每次4ml,每日2次,肌內注射。共治療8例患者,經用藥1~2日,體溫及白細胞總數均明顯下降,癥狀消失。亦有少數患者採用黃連素溶液噴霧,療效迅速,一般4小時后體溫即降至正常,咽痛消失。

23.咽峽炎

黃連粉0.4g(裝入空心膠囊內,小兒酌減),每日4次,口服;兼用1%黃連溶液含漱。共治療咽峽炎患者56例(卡他性咽炎19例,急性咽峽炎33例,潰瘍性咽炎4例),均在服藥1~4日恢復正常。

24.多形性滲出性紅斑

口腔與唇部多形性滲出性紅斑,取黃連粉與蜂蜜調成10%糖漿塗布;軀幹、肛門及外陰多形性滲出性紅斑取10%黃連溶液塗抹(連渣);眼部多形性滲出性紅斑取澄清的溶液滴眼;同時口服黃連粉膠囊1g,每日3次。共治療9例患者,3~13日獲愈。

25.濕疹

黃連粉與香油以1:3的比例調成混懸液,塗搽於患部。共治療20例患者,痊癒12例,進步5例,不明顯3例。

26.瞼腺炎(麥粒腫)

黃連3g,搗碎後置於瓶內,加入乳汁,以浸沒藥物為度。浸泡1日後,濾出其汁,點塗患處,每日3~4次。共治療80餘例患者,大多在2~3日獲愈。

27.糖尿病

小檗鹼(黃連素)片0.5g,每日3次,口服,連續用藥3周。邢漢學共治療糖尿病患者33例,其中2型糖尿病癥狀消失30例,3例1型糖尿病胰島素注射次數由3次減為2次未見不良反應。

28.頭部毛囊

黃連200g,研為細末,加蒸餾水1000ml,浸泡1周,濾液;再取未成熟之新鮮苦瓜,一端切斷掏出瓤和子,然後裝滿芒硝,將兩端連接封閉,懸挂於室內通風處,待苦瓜的表面出現白色芽霜后,颳去芽霜。黃連液與苦瓜霜按5:1混合,避光貯存備用。用時,取以上藥末局部外塗頭部毛囊處,每日2~3次。

29.妊娠合併心律失常

小檗鹼(黃連素)片0.2~0.4g,每日3次,口服,3~4周為1個療程。宋淑娟共治療16例患者,顯效8例,有效5例,無效3例。未見發生異常反應。

30.咳嗽

川黃連、法半夏各等量,研為極細末,過100目篩。取以上藥末、大蒜泥各2g,加雞蛋清(或蜂蜜)調成稠糊,分為2等份,置於醫用膠布上,貼敷於雙側湧泉穴,男性貼6~8小時,女性貼3~6小時,兒童貼1~3小時。藥量酌情增減,皮膚充血明顯者,可2~3日1次(或雙側穴位交替貼敷),3日為1個療程,治療1~2個療程。章進共治療97例患者,治癒61例,好轉29例,未愈7例。

31.充血性心力衰竭

(1)治療組34例患者:治用小檗鹼(黃連素)片每次0.3~0.6g,每日3次口服。並取附子、川芎各10g,西洋參6g,葶藶子、炙甘草各12g,丹參、麥冬各15g,茯苓30g。風濕性心臟病,加黃芪、防己;高血壓性心臟病,加紅花、葛根;肺源性心臟病,加桑白皮、白朮。每日1劑,水煎服,7日為1個療程。

(2)對照組25例患者:均採用西醫常規治療。

治療組顯效(心功能改善Ⅱ級,水腫、肺部啰音及頸靜脈怒張消失或減輕,肝回縮>1.5mm)24例,有效8例,無效2例;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7例,無效8例。

32.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

黃連30g,加水300ml,煎取100ml,每晚睡前灌腸,20日為1個療程,可連用2個療程,用藥2個療程無效,則停止治療。治療期間,不服用任何抗生素及其他治療藥物,忌食辛辣、生冷、油膩及酒精飲料。何建結共治療156例患者,治癒76例,顯效38例,有效24例,無效18例。通過觀察病程5年以上者發現,對輕、中度的患者療效佳,病程短,治癒率高;對於重症患者,則療效較差,但可緩解癥狀。年齡越小,病程越短,療效越佳。對於獲效者,待治療2個療程后,間隔10日,可繼續治療。

33.牙根尖周病

常規根管預備,消毒時並用1%黃連混懸液沖洗根管,根充劑中加黃連粉。脾胃濕熱型用黃連、黃芩、半夏、生薑、甘草各10g;肝火亢盛型,用黃連、黃芩、梔子、龍膽草、菊花、柴胡、薄荷各10g。每日1劑,水煎服,用藥3~7日。姜淑芳共治療124例患者,顯效(癥狀消失,X線示牙周組織發生癒合反應)119例,有效4例,無效1例。

34.治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

黃連、乾薑、炙甘草、半夏、桂枝各9克,人蔘6克,大棗4枚,水煎,去渣,分5次溫服,白天3服,晚上兩服。

35.治大熱煩躁、濕熱黃疸、痢疾

黃連、梔子各9克,黃芩、黃柏各6克。水煎,去渣,分兩次服用。具有瀉火解毒的作用。

 黃連的作用

1、抗潰瘍:對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潰瘍有明顯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強度與西米替丁相當。

2、抑制胃酸分泌:可明顯減少胃液分泌量,P<0.01; 作用強度與西米替丁相當。

3、保護胃粘膜:明顯抗鹽酸乙醇氫化鈉、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為粘膜損傷。

4、抗炎鎮痛:用熱板法、扭體法試驗,均有明顯的鎮痛作用;有明顯的抗炎作用。

5、抑菌:對金葡、霍亂弧菌、乙型鏈球菌作用較強,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作用較弱。

 黃連的應用

1、濕熱痞滿,嘔吐吞酸 尤長於清中焦之熱,治療由於濕熱阻滯中焦,氣機不暢所致的脘腹痞滿、 噁心嘔吐常配蘇葉用,如蘇葉黃連湯。或配黃芩 乾薑 半夏 如半夏瀉心湯。配石膏,可治胃熱嘔吐,如石連散。

2、濕熱瀉痢 本品為治療瀉痢的要葯,單用有效。

3、高熱神昏,心煩不寐,血熱吐衄 尤善清瀉心經實火,可用於治療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煩躁之證。

4、癰腫癤瘡,目赤牙痛

5、消渴 善清胃火可用於治療胃火熾盛,消谷善飢之消渴證常配麥冬用如消渴丸。

6、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製為軟膏外敷可治皮膚濕疹,濕瘡。取之浸汁塗患處,可治耳道流膿。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紅腫。

  • 【宜忌】

  • 凡陰虛煩熱,胃虛嘔惡,脾虛泄瀉,五更泄瀉慎服。

    ①《本草經集注》:"黃芩、龍骨、理石為之使。惡菊花、芫花、玄參、白鮮皮。畏款冬。勝烏頭。"

    ②《藥性論》:"惡白僵蠶。忌豬肉。"

    ③《蜀本草》;"畏牛膝。"

    ④朱震亨:"腸胃有寒及傷寒下早,陰虛下血,及損脾而血不歸元者,皆不可用。"

    ⑤《本草經疏》:"凡病人血少氣虛,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驚悸不眠,而兼煩熱躁渴,及產後不眠,血虛發熱,泄瀉腹痛;小兒痘瘡陽虛作泄,行漿后泄瀉;老人脾胃虛寒作瀉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