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的時候水裡撒一把,三天逼出體內寒氣!肚子平了,腰也細了!

不少人在冬季就成為了「冷血動物」,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

明明穿得很多很厚,可就是手腳冰涼,怎麼都暖不熱,怎麼辦?一到冬天就越發頻繁這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冬季會手足冰冷呢?

熱從頭生,寒從足入

腳離心臟最遠,是全身血液循環的末端,熱量從頭傳到腳很慢,又在身體的最下部,是陰氣聚集的部位,本身就易寒邪侵襲,人們常說「寒從腳起」也就是這個意思,冬季腳部更容易因缺少陽氣滋養而顯得冰涼。

此外,腳部乃『三陰交之始,三陽交之終』,以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而有『第二心臟』之稱,腳上的許多反射區與人體的內臟相對應,如果腳部受涼會引起人體許多器官的不適,外在就表現出畏寒怕冷。

寒氣的性質

俗話說:「十病九寒」。又有「萬惡淫為首;百病寒為先」之說。寒為冬季的主氣,寒邪侵入肌膚,出現表徵的稱為「傷寒;寒邪直中臟腑,出現里正的,稱為「中寒」。黃帝內經就有這方面的記載,我們大部分疾病都是因為受寒引起的,幾乎佔到了99%。寒屬陰邪,寒則氣收。

人感受寒邪發病後,可導致肌膚收縮、汗孔不開、筋脈拘急等癥狀。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病人主訴身上不出汗,很難受,到處去尋找治療出汗的方法。寒又具有凝結、停滯的特性。人體的氣血,得溫則行,遇寒則凝。因此寒一旦邪侵入機體,可就導致氣血運行遲滯,嚴重者則凝結不通而出現疼痛癥狀,如頭痛、骨節痛、腰痛等。

黃帝內經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

寒性質寒涼,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寒邪直中脾胃,開始可出現嘔吐清水,腹瀉,腹痛,得溫則輕,遇寒更重的脾胃實寒症,繼而就會出現食欲不振,四肢冰冷,神疲乏力等陽氣虛弱的癥狀。各類寒症表現不一致,一般都有怕冷喜暖,面色晄白,肢冷身涼,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滑,脈遲,緊,眩。

泡腳

入睡前用熱水泡腳,水溫不宜過高,一般維持在38℃至43℃為宜(即放下去以雙腳耐受為主),一般泡15至25分鐘為宜,最好是微微出汗即止,因冬主收藏,如果出汗太過反而容易招致寒邪入侵。

每天用艾葉加上生薑、白酒一起泡腳,保持20分鐘左右時間,對緩解痛經非常管用。另外,泡腳的時候還可以對腳部穴位進行按摩。包括足心的湧泉穴、足趾和足跟處。

如果覺得自己買材料麻煩的話,完全可以用一包泡腳粉來取代。

忙碌一星期的工作終於結束了,可是寒氣一直困擾這我的生活,天天上班無精打采,提不起精神,今天休息給我一個哥們聚了聚,沒想到他和我一樣被寒氣所困擾!我也吃了很多關於濕氣的食物,但都因為不方便堅持不下去而效果不理想,今天我哥們給我推薦了一種艾草泡腳藥包,效果真心不錯,小編給大家推薦推薦!

按摩

湧泉穴位於腳底足心前三分之一處,是腎經的最初穴位,為全身關鍵穴位之一。摩擦湧泉穴,能導引腦部血液下行,加速腳部血液循環,同時還能提高睡眠質量,固腎暖足,祛病延年。

具體按摩方法:每天用熱水洗完腳后,仰卧床上,舉起雙腳用勁地相互摩擦至腳部感到溫熱即可。然後用手的勞宮穴和腳的湧泉穴相互按摩刺激,心腎相交。

冬天腳冷的人就試試以上三個方法吧,可同時進行,也可選擇一種來堅持。

如果想要更加方便快遞地暖足,大家也可以選用艾草足貼,刺激足心,養護足心,只需睡前貼在足心(湧泉穴),早上起床撕掉足貼即可,你會發現足貼上面有了一團黑黑的東西,那就是排出來的濕毒和濁氣,以起到祛濕、排毒、通經絡、助睡眠的作用。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