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流鼻涕打噴嚏是一種防禦能力

通常感冒了都會流鼻涕或者打噴嚏,那麼流鼻涕和打噴嚏是為什麼被保留下來了呢?為了呼吸、攝食、排泄和生殖,必須有一些開口。這些開口都是病原可以入侵的途徑、門戶,也都備有特定的防禦機制。口腔不斷地被唾液沖洗,唾液還可以殺死一些病原菌,把另一些趕到胃裡讓胃酸和消化酶把它們殺死。眼睛被含有防禦性化學物質的淚液所沖洗。呼吸系統富含有抗體和酶的分泌物,它們不斷地向咽喉移動,然後被吞咽掉,使入侵者在胃酸中被殺滅。這些酶蛋白和粘液還可以再循環使用。外耳道分泌一種抗菌的蠟質。鼻內的鼻甲,以巨大的表面積把吸入的空氣加溫加濕,濾除塵埃和病原菌、病毒。用口呼吸的人得不到這種保護,因而容易被感染。鼻孔和耳朵里毛髮排列的順序,可以防止昆蟲的入侵。

  這些開口處的防禦能力都會在發生危險時迅速增強。眼睛受到刺激立即大量流淚。鼻子被病毒感染,立即排出大量粘稠的鼻涕,使你一天能用掉一卷衛生紙。很多人用噴鼻劑去阻止這種似乎是討厭的反應,卻很少有人研究查明這是否會延遲感冒的痊癒。如果真是幾個有限的資料所說的那樣並不延遲痊癒,就可以認為這是病原操縱調理宿主功能以達到播散目的的一個例證。

打噴嚏是牽涉到隔肌、胸肌、聲帶互相配合的一次劇烈運動,是一種主動性的防禦活動,並不是無奈之舉。當特定的感受器發覺了特定的危險的線索時就會予以激活,是進化過程中專門設計的一種複雜的機制。打噴嚏肯定是一種防禦反應,但也不是每一次都是必要的,當然也是有利於病毒播散的機會。人被病原調理的重要例子,可能是細菌和病毒觸發的噴嚏、咳嗽、嘔吐和腹瀉。在感染的某個時期,這種排出對宿主和病原都有利。宿主因減少攻擊組織的病原而得益,病原體因增加機會找到別的宿主而得利。有時,我們又能完全抵制調理;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折衷的解決。這種矛盾的每一個例子多半都是處在進化過程中的暫時平衡,有著比較一致的結局。矛盾常常是以對抗雙方中勝利者獲利較多的條件解決。如果打噴嚏兩次對驅逐感冒病毒說來應當是更加理想,但是病毒找到新的宿主的機會也增加了一倍。在這場競賽中,看來病毒是贏家。不過真正的贏家是當你順其自然讓這些難受的流鼻涕打噴嚏完成它們的使命的時候就一目了然了,贏了的當然是自己得到鍛煉的身體。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