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流鼻涕了怎麼辦?

感冒是最常見,也是幾乎任何人都得過的一種病。但是,卻不要以為常見,就容易治療。感冒沒有經過正確的治療,就容易治出很多其他毛病來。

感冒,一年四季都有,尤其是春天和冬天最多。一般是感受風寒引起來的,但是有輕重的不同。比如輕的,一般我們說是傷風感冒,容易發生在氣候換季的時候;重的,時行感冒,一般是氣候嚴重反常的時候就發作,有流行性,大致分別就是現代醫學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還涉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那麼,出現什麼情況,就要注意是不是感冒了呢?

比如鼻子塞了,說話聲音比較重了,流鼻涕,打噴嚏,咳嗽,頭痛,怕冷,怕風,發燒,身體不舒服等的表現。

感冒病程一般是3到7天,最多2周,多能夠自愈。但是如果比較嚴重的,也可以發生其他情況,比如高熱急喘,神昏驚厥,或者病情比較久還不好,有可能繼發慢性咳嗽、氣喘、心悸、水腫、關節炎、蕁麻疹等比較頑固的病。也有許多疾病是因為容易感冒而引發、加劇,甚至死亡。有嚴重內外科基礎疾病的患者,一般也不能按常例治療,必須考慮基礎疾病的基本情況,分主次先後施治,就比較複雜了。

說到用中醫藥治療感冒,其實是很有優勢的。中醫有本書《傷寒論》,整本書就是在講怎麼治療傷寒病,更是通過治療向人展示了疾病是一個變化的過程,怎麼隨機應變,創立了一套辨證論治看病的方法。所以要說感冒有多少種?可能有幾百種,甚至無數種。病是分不完型的,模型永遠分不完,無限可分。所以說,其實任何病都難治。因為任何變化都是可能的。

但是臨床中,很多人一感冒,就問:「醫生,我這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呢?」

其實,現在是沒有那麼單純又單純的疾病的。

中醫的系統和現代醫學觀察疾病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就病因來說,就有風寒濕熱燥火,還可以有水濕痰飲瘀毒,還需要分層次。

病因呢?還會疊加,還可以有相反的。比如外面風寒了,可能還夾了濕氣,或者先感寒,復受濕,先感濕復受寒,或內蘊暑濕,復感外寒等等,同時裡面卻可能有熱了,這是體質從化,本有內熱,痰熱等,復受外寒、風濕等等,比如口乾了,喉嚨痛了,甚至還有痰了,比如咳嗽咯痰了,再複雜點,病人形體很胖,臉色黃油膩,可能還有個體質性的痰濕熱。

那麼治療,怎麼處理?

就需要外面祛風寒濕氣,裡面就需要去痰熱濕。

所以,每個病都需要這樣分析是什麼病因?然後外面是什麼?裡面是什麼?還要考慮患者的生活史,比如嗜好,飲酒,厚味等,這樣一排列組合,感冒的種類就很多很多了。所以中醫當然是有理論的,並且通過理論指導治療疾病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可以治療沒有看過的病,而不是很多人誤解的只是經驗。

如果病情相對單純,有時候其他的情況可以暫時不管,擒賊先擒王,抓個主要方面,其他方面可能就順著人體正常的康復趨勢就都回歸到正常了,這也是中醫說的「因勢利導,補偏救弊」,所以才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具體來說:

鼻塞流清水鼻涕,怕冷比較明顯,發熱比較輕微,沒有出汗,可能身體會痛,可能會咳嗽等情況,可能就是風寒感冒了。這種如果開湯藥,可能用用荊防敗毒散。癥狀比較輕了,可能就用用香蘇飲了。

那麼,反過來,如果鼻涕可能粘稠,發熱可能重,怕冷不是很明顯,小汗或者沒汗,喉嚨會痛,比較口乾,咳嗽有痰濃稠的,可能這個時候你是風熱感冒了,用用銀翹散加減可以。

現在大多數中成藥也好,西藥也好,都偏重於清熱,是寒涼性質的。以為感冒發熱了,當然就需要用清熱的辦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用在這裡其實有很大問題。一般來說,清熱的葯即使用壞了,一兩下看不出問題來的,可是溫熱葯,一用壞,就有很明顯的反應。

如果是受寒的感冒發熱,最最重要的不是發熱多少度,而是怕不怕冷,而如果是溫熱病濕熱病,發熱這個癥狀卻又是重要的。所以,雖然癥狀很多,但是每個癥狀在判斷的時候起的分量是不同的,有些比較重要,有些則不那麼重要。如果把所有癥狀都看成同樣的分量,那麼基本上什麼病都看不了。因為你沒有辦法找到一個一模一樣的癥狀描述的病人。一個癥狀出現了,需要知道為什麼;一個癥狀沒有,又需要知道為什麼。所以感冒病人求診,我一般會問:「你怕不怕冷?怕不怕風?穿衣服能不能止到風和冷?」然後會問:「會不會出汗?」現在有個感冒治療的誤區就是:只重「炎症」,不重「受涼」,導致濫用抗生素,錯用板藍根。其實中醫退熱的優勢更多是體現在了「透熱而非清熱」。如果單純的熱性感冒,打點滴很快就好的,因為直接寒涼葯打到血管里了。

如果患者精神好,胃口或好或欠佳,大小便正常,發熱,38度多,同時還怕冷,如果就來個感冒清熱顆粒問題就大了,或盲目輸液治療,有時候反而會讓病情拖延,如果僅僅是喝喝熱水或者觀察,身體卻會感覺很不舒服。

其實可能這個時候用些辛溫解表的中藥,半天就好了。我自己有次非常怕冷,發熱,頭痛彷彿要裂開,我就直接用的羌活、荊芥、防風、桂枝、杏仁、甘草,兩個小時服一次,蓋被子,出出汗,很快能夠生龍活虎,不會有疲倦等後遺症。

關於感冒病人出汗,一般應該是微微出小汗,並且出到兩個小時左右。當然這是常例,但也有大汗解的,比如蒸蒸而振,複發熱汗出而解,一般汗比較大,也有少部分邪輕無汗解的,要看病種,傷寒是這樣,別的病因不一定,這樣分情況熱退的就比較平穩,不會反覆,並且出汗了要把汗擦乾。很多小孩子發熱了,家長盲目用美林退熱,一般都是大汗,沒有多久就汗收,往往一過性退熱,下午或者次日又燒起來了。

我一般治療感冒,這些都會特別交代。因為任何疾病的治療,護理都是特別重要。如果這邊怕冷的感冒,那邊還吃著冰棒,吹著冷氣,甚至冰敷等物理降溫,那肯定很難好。有時候常識是最大的道理。大道理管著小道理。自然環境氣候是可以致病的,此種情況就需要遠離這些導致冷的病因。再如,中暑,就必須到陰涼的地方等等,都是一通百通的道理。

但是,具體到臨床,就沒有這麼單純,有時候還加了濕,有時候還夾了暑氣,很多感冒病人,輸液后熱暫時退,過後又反覆,有很多就是沒有考慮濕的因素。人是自然之子,長在天地之間,自然氣候肯定是會影響人體生老病死的。比如,最近是不是容易下雨又出太陽,我就會考慮是不是有濕氣。夏天大太陽,有時候我就會考慮是不是還有暑氣,諸如此類,都是需要做參考。

我曾經治療過一個3歲小孩的發熱,38、39度,看了一天還沒有好,加入解暑的香薷就好了。臨床中,更多是這樣的病因疊加的病人的。像最近看的幾個小孩,就是外面有風寒濕,裡面有濕熱的發熱,我就用藿香、羌活、荊芥、防風、杏仁、甘草、連翹、赤小豆、金銀花等藥物加減,往往一天左右就可以平穩退熱。

最後在飲食上,生冷瓜果,魚腥蛋雞鴨肉暫時緩一下,別急著吃,尤其很多人稍微好一點,就吃雞湯等,都有可能導致食復,就是病情反覆。不要過早用補品。

還有一些手足發熱,手背手心發熱,用手摸上去,放著,會發現溫度越來越高,甚至用體溫計一測量,溫度甚至比腋溫還高的發熱,牛奶,冷液體等都需要盡量避免的。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