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說不清楚的矛盾之有根與無根

有根與無根自然是相反的,然而太極拳卻要求兩者必須是合一的。

所謂「有根」是形容站立十分穩固,古代拳譜的「五指抓地」、「沉著」就反映了「有根」。近代有的太極拳家如鄭曼青先生則表述為「欲將足心貼地,進而則欲足陷入地……則我之足已有根矣」,甚至有的太極拳家稱之為足似「入地三尺」。

足有根的程度反映了站立沉穩的程度,對於任何武術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如果站立不能沉穩,怎麼能夠有效攻擊別人與保護自己呢?然而任何武術移步輕靈也是性命攸關的重要。有的人練武術,沉穩有餘、輕靈不足,其它功力再強大、技巧再好也容易挨打敗北。所以太極拳古代拳譜尤其強調要「舉動輕靈」,如果不能舉動輕靈那就是古代拳譜所謂的「雙重之病」了。

太極拳要求有根與無根合一就是要求「沉著」與「輕靈」必須是同時的。

Advertisements

打個比方,虛步變為弓步過程的始終,既必須站立十分沉穩,同時又必須兩腳隨時都可以輕靈地提起。許多人都無法這樣,那就是雙重了,太極拳就難以學會了;其實弓步只要能夠步幅合適、體重始終由後腳支承、前胯內收等,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這種情況就是以一腳之沉保證另一腳之輕靈,也就是太極拳的輕靈是必須以沉著為基礎的。因為如果一腳的移動沒有另一腳的沉著是無法輕靈的。而太極拳的沉著又是有賴於輕靈的。因為太極拳的沉著不僅僅是依靠體重與技巧,主要還是要使得別人難以將攻擊力作用到自己的身體重心,這就需要依靠另一腳的輕靈。

所以,太極拳的沉著與輕靈是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的。如果認為既有根又無根是不可能的,太極拳自然是不可能真正學會的。有的人以為太極拳是無根而不能有根,以為手臂完全被軀幹帶動、全身動作就如同是水浪的動態就是太極拳,其實是將太極拳的靈魂「隨人而動」完全摒棄了,這樣的拳是根本不能認為是太極拳的。

Advertisements

太極拳的矛盾還可以舉出很多,如太極拳的掤勁對於別人的攻擊是既不頂抗又有阻力的,如果不是這樣,如現代有的名家所說的對於太極拳家「掌扶,便有掌大的極空極松,什麼也摸不著的空松區域。

用力或是想用力按,這塊掌大面積立即變得堅剛無比」,這「堅剛無比」其實就是頂抗無比,那就是將古代拳譜的「進之則愈長」否定了。而這種所謂「摸到哪兒哪兒空,什麼也摸不著」又將阻力否定,那就根本談不上隨人而動與借人之力的掤勁了。那麼這樣的太極拳高人其實根本不是太極拳功夫的表現了。

又如太極拳手臂往往既與人接觸很輕,在別人沒有覺察的情況下貼實對方,然而手臂又是沉重的,其實,手臂接觸很輕與沉重都是放鬆的表現,這很輕與沉重也是相反相成的。

又比如太極拳手臂的活動軌跡往往表現為圓弧,但手腕對於身體某部位卻始終是表現為直線往返移動的,這圓弧與直線也是相反相成的。太極拳的所謂「引進」與「落空」也是如此,使得別人的攻擊往自己身軀外落空是必須依賴於使得別人的攻擊往自己身軀正中引進的,所以「引進」與「落空」也是相反相成的。

再如太極拳的攻擊與化解也是如此,太極拳的任何瞬間是可以既化解又攻擊的,攻擊與化解也是相反相成的。還有太極拳既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動無有不動的,同時又是難以牽動的;既是上下相隨全身節節連帶的,又是全身似乎節節脫開的;既是豎起往上的,又是沉墜往下的;既是開展往外的,又是緊湊合攏的;既是反映為柔的,又是反映為剛的都是相反相成。

還有太極拳所謂的「神內斂」與「用意」,太極拳的「神內斂」與「用意」必須是同時存在的,不然就不是太極拳。

太極拳之所以有令人神往的養生健身效果與匪夷所思的武術效果,「神內斂」是十分重要的核心關鍵。而「神內斂」就是無思無慮,這種情況也可以稱為「用真意」,因為古人所謂的「真意」就是無思無慮。

太極拳所謂的「用意」就必然是包括了「用真意」的。也就是說「神內斂」與「用真意」其實是一回事。但太極拳的「用意」對於初學者而言還指記憶、體驗、檢查、思悟等等思維意識,這思維意識的「用意」與「神內斂」是相反矛盾的。

太極拳的這些矛盾有的會表現為時彼時此,如所謂的「極柔軟」的化解與「極堅剛」的發勁就是會忽彼忽此的;然而,這些矛盾都是同時共存的,如「動手」與「不動手」等等,即使是「極堅剛」的發勁也必然是以「極柔軟」放鬆的肢體作為載體的,也是同時共存的。太極拳處處矛盾的情況不能以詭辯相對主義所謂「白馬即黑馬」這樣的錯誤理論理解為無所謂彼無所謂此。

比如有人說「太極拳無所謂沉無所謂浮,沉就是浮,浮就是沉」,這種說法就是詭辯相對主義十分錯誤的。這是因為太極拳每一矛盾的彼此都是有明白無誤判斷標準的。

比如「不動手」就是手臂放鬆、不用力、毫無主動、被動、無所為的等等,有絲毫違反就不是「不動手」了;「動手」就是手臂在空間發生位置的移動或者轉動,如果毫無這樣的情況就不是「動手」;但太極拳同一手臂的「不動手」與「動手」確確實實又是同時的等等。

太極拳的這許多矛盾都有學習鍛煉的難度,難度當然也是有大有小的。而要真正學習、繼承、傳承太極拳,這些難度就都必須一一克服,克服的關鍵,或者說打開太極拳一道道關隘大門的金鑰匙就是放鬆、不用力的「不動手」。

總而言之,太極拳的最難、消除太極拳之最難的方法,也就是太極拳的總規律,就是「反也者,道之動也」。這「反也者」的能夠認識、能夠同時掌握也就是王宗岳所說的「須知陰陽」與「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能夠這樣了,太極拳的最難也就消除了,就如王宗岳所說的從此就能夠「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而使得太極拳「愈練愈精」了。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