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絡脾經原穴——太白穴

足太陰脾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脾經。脈腧穴有21穴,左右合42穴。循行部位起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在內踝上 8 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本經脈分支從胃別出,上行通過膈肌,注入心中,交於手少陰心經。

位置: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一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主治:胃痛,腹脹,便秘,痢疾,吐瀉,腸鳴,身重,腳氣。現多用於急、慢性胃炎,急性胃腸炎,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胃痙攣等。

可灸。

配伍:配公孫、大腸俞、三焦俞,有清利濕熱的作用,主治腸鳴,腹瀉;配復溜、足三里,有和胃調中的作用,主治腹脹。

Advertisements

文獻摘要:《甲乙經》:熱病,滿悶不得卧,太白主之;胸脅脹,腸鳴切痛,太白主之;身重骨痠,不相知,太白主之。 《千金方》: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膝股腫,痠轉筋。 《金鑒》:太白、豐隆二穴,應刺之症,即身重,倦怠,面黃,舌強而疼,腹滿時時作痛,或吐或泄,善飢不欲食,皆脾胃經病也。

胎位不正 對胎位異常者,艾灸太白可使腹部鬆弛,胎動活躍,有較好的轉胎效果。

小兒腹瀉 配豐隆,每穴艾灸10分鐘,經治療后大便轉為正常。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