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原丨中藥如何煎服

隨著國粹中醫不斷深入人心,服用中藥日見增多,尤其罹患腫瘤后要康復必服中藥已成共識,那麼如何正確服用中藥,各種說法不一,矛盾互見,現在就我行醫四十年的經驗講述個人觀點。

  1,煎藥前中藥需要一定的浸泡,原因是中藥很多有效成份經浸泡可溶於水,便於煎出。一般講夏天浸泡1-2小時為宜,而冬天可浸泡過夜。

  2,煎藥時間,因病因葯而異,一般講,補益葯需時間長些,補血滋陰葯如煤氣煎可達40分鐘為宜,補氣健脾則短些,25分鐘左右即可。常見疾病如開胃化濕﹑止咳化痰﹑調經止血等一般15-20分鐘即可,不可長時煎熬,而外感發熱﹑中暑﹑風寒等外感之葯,一般大火煎熬,5分鐘即可,不可超過10分鐘為宜,否則芳香揮發之氣煎熬而走失,有關治腫瘤的中藥,一般講20-25分鐘為宜,假如其中有毒之藥品,宜適度增加煎熬時間,以降低毒性。二煎一般是頭煎的1∕2時間(大火煎開后小火煎熬)為宜。現今大多患者用電壺煎藥時間一般為煤氣煎藥的2倍為宜,即腫瘤中藥在40-60分鐘為宜,並非時間越長越好。

Advertisements

  3,服法,世面大多服中藥者把二次葯煎好合二為一,分二次服用,這樣藥物濃度相等,便於吸收,提升療效,但我有不同看法,傳統中醫服中藥均為煎后即服,下次服藥前再煎,是否有理,我認為單一一味中藥中,有效有機化學成分就有十幾,幾十種,而復方中藥中至少有幾百種化學有機生物鹼。煎完葯後幾百種有效成份在水溶液中互相作用進行化合分解反應形成新物質,而新物質是什麼東西,依現代科學是無法知道的,煎完葯即喝有其科學合理的一面,另外傳統中醫有中藥不過夜之說,其原理也在化合反應后,對藥理之變化的不可知。我想一定有其中的道理。兩者服法孰好孰壞,無可分辨。

  4,一天2次服與多次服,一般大家喝中藥均為每日二次,但垂危病人中醫歷來均有多服或漸服之法,腫瘤患者病重、轉移複發多者,本人也建議每日分4-5次服,往往療效明顯增加,即一次煎熬量多些一分為二、三分服之。

Advertisements

  5,煎藥的藥量,因葯而異,一般中藥煎好后在150-200ml左右,但腫瘤用藥一般量多些,一次煎出葯汁,大多在200-300ml,胃腸功能好者可一次服完,不好者可分二次服為宜。

  6,服藥時間,調補藥以空腹為宜。傷胃藥以飯後一小時最好,外感發熱病宜空腹服藥后,再用米湯或米粥送服以助胃氣而祛邪,腫瘤服藥一般二頓飯中間為好,即上午10點到10點半,下午3點4點位宜,四次服藥者按此原則而定。

  7,先煎後下,理論講先煎的葯要先煎一小時以上,然後再合其它葯同煎,而後下藥,中藥煎好前3分鐘入葯,本人以為先煎之葯可將一周葯同煎1-2小時,然後分出其中1∕7入當天之葯同煎,其餘放入冰箱待明後日再用,以省時,而後下可在中藥將煎完時,把中間起泡處擴大倒入後下之葯,把旁葯蓋住新入之葯等起泡即好,倒出服用。

  8,中藥房代煎,二大缺點,其一,大凡自煎與代煎作比較明顯藥物濃度相差甚遠,療效肯定不同,中藥劑量明顯縮水。其二,中藥不過夜,時間越長中藥之間的化學反應更不可控,療效減,毒副增,特別夏天代煎藥約5天後中藥即變質,放入冰箱冷藏也無濟於事,冷藏也非常麻煩,所以能自煎者,請有勞花點時間,對得起自己。

  9,農藥超標,這是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但如此農藥一般亦無大礙,我的病人天天服藥五六年,幾乎沒有出現肝腎有損傷者。想減輕農藥殘留,可將干藥材放入鋼絲網兜內,再放入乘滿水的盆中,浸拉一二次即拿出,放入熬藥罐內,可部分清除農藥,而不損藥性。

  10,煎藥器皿,一般陶瓷﹑搪瓷均可,但鋁製品﹑鐵製品大患,不鏽鋼一般不用,但較之鋁﹑鐵要好。目前認為不鏽鋼與重金屬超標有關。

  會不會煎中藥直接影響中藥療效,不要以為煎藥時間越長越好,因為有效成份久煎會破壞,煎藥因葯因病而定,熬制時間很有學問,我在此粗略講述而已,其間精妙之處不是三言兩語能道明。不到位之處請病家原諒。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