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非科學和偽科學劃界與中醫學的生存與發展

摘要 從科學的含義和目前採用的科學劃界標準分析,中醫學理論體系屬於非科學,但中醫學中包含著科學成分,其具有將醫學與心理、社會、環境相結合的特點。科學性問題探討對於如何發展中醫具有重要意義。對於科學性內容,要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對於非科學性的部分,要用適合中醫特點的方法研究。中醫現代化不應是簡單的當代科學化,應走自己的發展道路。中醫學中蘊含著超越當今科技的內容,需要進一步探索。中醫學與偽科學具有本質區別,必須剔除摻雜到其中的偽科學行為,才能很好地生存與發展。對於打著中醫的幌子騙取錢財的偽科學,必須嚴厲打擊,以保護中醫的發展。

科學的誕生與發展是人類取得的重大進步。時至晚清,近代科學引入東方,與古老的中華文明相遇,引起了劇烈的衝撞。人們以其為標準考察中醫學時 對其科學性產生了疑惑。一些學者將中醫視為偽科學,從而引發了激烈的中醫廢存之爭。因此,科學、 非科學和偽科學劃界,對於認識中醫的科學性、中醫 能否生存以及如何發展至關重要。

老中醫把脈

1 中醫學的科學性問題及中醫學的發展方向探討

1.1 科學的含義與劃界標準

科學一詞來源於古拉丁語scientia,其本意是「知 識」、「學問」,與我國古代的「格物致知」一詞的意思相近[1],即窮究事物的原理而獲得知識。科學具有客 觀真理性、邏輯性、系統性,其結論和結果應具有可 檢驗性和可重複性。

非科學是指對客觀存在,即自然、社會和思維的 客觀規律未能作出客觀的、系統的和規律性解釋的學說,如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科學的劃界問題 就是區別科學與非科學。對科學劃界主要有以下3種標準:邏輯經驗主義的劃界標準、證偽主義的劃界 標準及歷史主義的劃界標準[2]。

邏輯經驗主義的劃界標準認為只有由經驗(觀 察、實驗)證實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科學知識。而其它都是無意義的、非科學的、形而上學的。證偽主義的 劃界標準認為任何科學理論都可能錯誤而且都包含著潛在錯誤,總有一天會經不起檢驗而被證明是錯 誤的。其提出「證偽」是科學劃界的標準,以可證偽性程度作為評估科學理論的標準。歷史主義的劃界 標準認為歷史上每個研究領域在成為一門真正學科的過程中都經歷了「前科學——常規科學——科學 革命——新科學」的發展模式,常規科學在解決疑難的過程中總會遇到相異的例子,異例的積累就會導 致範式危機,而危機的加劇必然要引起新範式取代舊範式的革命,並形成新的理論體系。劃界標準為 其是否佔據範式地位,即統治地位。

1.2 中醫科學性的探討

陰陽五行學說、精氣學說與臟腑學說構成中醫學的基本理論

陰陽五行學說認為,任何事物都包含著陰陽兩 個方面,中醫學中用陰陽學說從整體和臟腑水平闡述人體的功能和病理變化。陰陽的概念與哲學中的 矛盾的概念一致,即對立統一。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其運用「取類比象」方法,通過五行的相生相剋說 明臟腑組織之間的生理、病理的相互關係,以及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在哲學中即為事物之間相互聯繫、 相互制約的關係。所以陰陽五行學說是將古代的哲 學思想運用到醫學,屬哲學範疇。

精氣學說認為氣是世界的本源,是運動著的精 細物質,一切事物都是氣運動的結果。因此,氣是生命活動的動力。元氣充盛維持人體臟腑的各種功能 活動;氣的生成和運行失常,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髮展。但氣代表的究竟是什麼物質沒有一個令人信服 的證明。因此,氣是有名而無形的。

臟腑學說闡述了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 相互關係。但中醫學的臟腑並不是以解剖學中的臟器為基礎的,而是從長期臨床實踐及對人體結構粗略 認識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抽象法,高度概括、綜合起來的理論,它主要反映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針灸

可見,中醫學基本理論並不是基於科學理論建 立的,而是以古代樸素的唯物辯證法為基礎的,是一個富有整體觀和辯證觀的理論體系,但缺乏理性的 精神,是籠統的、模糊的,應屬於哲學範疇。這些理論既不能被科學方法證實,也不能被證偽。因此中 醫學作為一種理論體系從嚴格意義上講不是科學, 應歸屬於非科學。

應歸屬於非科學。 但中醫學中包含有科學成分,如中藥學、針灸的 生理效應等。中藥的治療作用可以通過體外研究、生物實驗和臨床研究證實。針灸的生理效應已為許 多研究所證實,例如,針灸后測定生物體內激素水平,可見某些激素水平顯著增高或降低[4]。針灸的鎮痛效 應也己為臨床研究所證實[5]並得到應用。

中醫學中包含現在仍屬於未知的內容,尚無法 證明其科學性,如經絡等。雖然目前學者們提出了如神經傳導學說、體液循環學說、生物場學說等假說, 但自然科學尚未發現經絡實體。

1.3 中醫具有醫學、心理、社會、環境相融的特點

中醫治療與西醫治療的思維方式不同,西醫主要 是治「病」(病原體或組織器官的病變),而中醫則注重整體,治的是生病「人」,其通過調節人體自身的功 能治療疾病。人體功能與環境和精神情志有著密切聯系,中醫學中通過六淫、七情分別反映外界環境和精神情志對機體的影響。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當氣候的變化超過了人體調節機能的限度,或者人體調節機能失常,不能對外界變化作出適應性的調節時, 即成為致病因素。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如果受到長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劇烈的精神創傷,超過 了生理活動所能調節的範圍,就會引起臟腑功能失調而發病。中醫學將環境因素和神經情志活動與臟腑功 能聯繫起來,反映了環境、社會、心理因素對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影響。從這個意義上,中醫更具有合理性。

拔罐

1.4 對中醫科學性的認識與中醫學的發展

正確認識中醫學的科學性問題,對於如何發展中醫非常重要。

①中醫學中包含科學的成分,對於其科學性的內容,要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如從中藥紅豆杉屬植物樹皮中分離得到的紫杉醇,具有強效抗癌作用;從 金雞納樹皮中分離出有效的抗瘧疾葯奎寧。目前,對中藥有效成分的研究已在疾病治療中發揮了重要 作用,通過這些研究,更加明確了中藥治療疾病的作用機制,從而進一步了推動中醫藥學的發展。

②中醫學的理論體系是非科學的。充分認識中醫的非科學屬性,並遵從其所決定的發展規律,對中醫的發展非常重要[6]。目前,一些學者致力於中醫現 代化研究,試圖用現代醫學科學試驗的方法探討中醫理論的本質,驗證或修改中醫理論,比如症的實質、 四診客觀化、辯證規範化等。然而中醫的每一個證都很難解釋,都可能會找到許多的物質基礎,因此, 研究結果往往似是而非。許多中醫現代化研究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使人們失去對中醫的信任,使中醫 偏離自己的發展軌道,導致中醫不但沒能科學化,反而有萎縮和消失的趨勢。因此,中醫現代化不應是 簡單的當代科學化,要用適合中醫特點的方法研究,走自己的發展道路,才能很好的傳承與發揚。

③中醫具有將醫學與心理、社會、環境相結合的 特點,這種多學科屬性也決定了我們可以運用更多的方法來研究中醫,既可以充分利用中醫經典的研 究方法拓展中醫理論及臨床研究水平,也可以與社會、人文科學結合,引入這些學科的研究方法來研究 和發展中醫理論,使中醫理論更豐滿和完善。

④中醫學中蘊含著很多超越當今科技的內容, 現在的科技手段還不能充分解釋它。但中醫學經歷了幾千年的臨床驗證,其中許多理論和方法是行之 有效的。因此,對於目前尚無法解釋但有事實支持的理論和方法,不能輕易否認,需要進一步探索。許 多事實證明,中醫理論的不少觀點與現代科學的許多最新成果不謀而合。因此,對這些目前尚無法解 釋的理論和方法的研究,有可能在科學上獲得重大突破,推動科學的發展。

2 中醫學與偽科學的劃界與中醫學的生存與發展

2.1 中醫學與偽科學的劃界與中醫的存廢之爭

第一次激烈的中醫存廢之爭發生在北洋時期, 北洋政府大力推行西洋醫學,把中醫排斥在醫學教育系統之外,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統漏列 中醫案」,引起中醫界極大的不滿。1914年,余雲岫發表了《靈素商兌》、《醫學革命論》,對中醫藥學的科學 性提出了根本性的質疑。1928年,余雲岫等人又提出「廢止中醫提案」,引起了激烈的中醫存廢之爭。新 中國成立后,黨中央提出了加強中醫工作的指示,使中醫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最近,新醫改方案提出 「扶持中醫藥發展,促進中醫藥繼承和創新」,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7]。但是,關於中醫科學性問題 的論辯一直沒有停息。最近,又一次出現了「告別中醫中藥」的呼聲,2006年,張功耀在《醫學與哲學》中發 表了《告別中醫中藥》一文[8],把中醫中藥與偽科學相提並論,引發了又一場激烈的中醫存廢之爭。

刮痧

中醫學與偽科學的劃界是中醫存廢之爭的中心 問題。提出廢除中醫的學派認為:現代科學的共同基點是以物質為研究對象。而中醫中所說的「虛、虧、 火、濕、風」等都不是物質,也不是疾病的根本原因,中醫理論是錯誤的,並且認為中醫中蘊含著裝腔作 勢的醫理解釋,從而給中醫貼上了「偽科學」標籤。堅持存留中醫的學派認為:中醫與西醫完全是兩個思 維體系,不能用西醫學的方法驗證中醫學的問題,中醫絕對是有醫療效果的。因此,中醫學與偽科學的 劃界對中醫的生存具有重要意義。

2.2 中醫學與偽科學的根本區別

偽科學就是打著科學的旗號搞不科學的東西。 如迷信、巫術、算命、風水、假醫假藥等。偽科學與科學、非科學的質的區別,有以下3點最為明顯[9]:①偽 科學的核心是「偽」,本質是欺騙,它的內容不具有客觀真實性,而是無視客觀事物的捏造;②偽科學所采 用的手段和方法是反科學的,不具有可重複性和可驗證性。③偽科學總是打著科學的旗號,冒用科學的名 義,其目的是通過欺騙他人而獲取不正當的利益。

艾灸

中醫學與偽科學有著本質的區別。首先,中醫 理論不是憑空編造的,它是在整理臨床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經過了兩千多年的臨床檢驗,謬誤者 被淘汰,核心理論被保留下來。而且,中醫學的根本目標是挽救生命、解決臨床實際問題,中醫的發展是 在儘力尋求和搜集解決臨床問題的可能方法和理論,是對真理的永恆追求。中醫藥的有效性也是顯而易 見的。因此,中醫學不是偽科學是不容置疑的。

2.3 中醫學與偽科學的劃界與中醫學的發展

科學與偽科學是水火不容的。偽科學猶如思想 的病毒,可以侵襲人的思想,使整個文化癱瘓,損害科學的尊嚴。對於中醫學也是如此,必須嚴格區分 中醫學與偽科學,中醫學才能生存與發展。

中醫理論幾千年來有效地指導了臨床實踐,為 中國人的繁衍昌盛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在中醫發展的同時,一些偽科學的東西,如巫術、占星術也 一直存在。而且,由於過去人類認識水平的限制,人們對某些生理病理現象難以理解與解釋,在很多疾 病面前無能為力,因此,有些中醫學家或多或少地相信一些巫術之類超自然的迷信的東西,或者出於為 解決臨床問題提供可能線索的考慮,在醫書中記載了一些巫術方法,使一些偽科學的東西摻雜到中醫 書籍中,導致魚目混珠。必須剔除這些糟粕,中醫才 能更好地生存與發展。

現在,雖然醫學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 於人體生命現象及疾病的複雜性,醫學仍有其局限性,在某些疾病面前仍無能為力,在一定文化背景、 社會背景、經濟因素存在的條件下,為「偽科學」的滋生奠定了基礎。一些人打著中醫的幌子,以科學為 誘餌,以賺錢為目的,欺騙病人。這不僅坑害病人,貽誤病情,直接關係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危,而且給 中醫戴上了「偽科學」的帽子,破壞了中醫的名聲,阻礙了中醫學的發展與進步。對此必須嚴厲打擊。為 了拒斥偽科學對中醫學的侵害,保護中醫的發展,中 醫學與偽科學的劃界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陳凡,邢懷濱,郭沖辰,等.科學與偽科學辯析[J].東北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 1999,1(4):29-31.

[2]張傑.中醫科學性問題的研究[J].科技資訊, 2007(33):245-246.

[3]李德新.中醫基礎理論[M].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4]秦正玉,胡玲,夏曉紅,等.電刺三陰交對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 生殖內分泌影響的隨機對照研究. 針刺研究[J], 2007,32(4): 255-259.

[5]李霽,張俊海,董競成.針刺鎮痛對坐骨神經痛患者腦功能成 像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誌,2007,26(8):3-6.

[6]張秀峰,王運萍.哲學語境下中醫發展的分析[J].醫學與社會, 2009, 22(9):52-53.

[7]葉艷芸,李曦輝.中醫藥發展的現實必要性及方向選擇[J].醫 學與社會, 2009, 22(9):34-35.

[8] 張功耀. 告別中醫中藥 [J]. 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 2006,27(4):14-17.

[9] 李宏宇. 從醫學中偽科學現象的泛濫談轉變醫學模式的重 要性[J].醫學與社會,2002,15(3):1-4.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