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酒的人,更懂生活

現代著名詩人郭小川曾在詩中寫到:「一杯酒,開心扉。」「五杯酒,豪情勝似長江水。」「十杯酒,紅心與朝日同輝。」可見詩人對酒定有一種鍾愛之情了。酒,在古時有個別稱叫做「釣詩鉤」,是點燃詩情的引子,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樣也是普通百姓生活的必需品,更是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之間聯絡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我的老家直到今天還流傳一種「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的俚語,此語雖有誇張成分,卻也道出了普通百姓人家對酒的珍視和喜好。在我的家鄉,白酒是伴隨了一個人一生的成長。誰家的小孩出生了有滿月酒,孩子一周歲要喝酒,高考錄取了要請酒,長大結婚了更要請酒……這一生總是與酒結緣。

八十年代,在農村老家父輩們都是異常好酒的,尤其是在春節期間盛行一種「請年酒」的習俗。 「請年酒」,就是在農曆春節期間把親朋好友請到家裡,燒上七碟八碗,備上幾瓶好酒,來個開懷暢飲。而最關鍵的是大家相互請,他家請過你家請,這樣你來我往的要連續請上好多天,從初一到十五大多是在這「請年酒」中度過了。那時候的我一直弄不明白,這酒咋就這麼有喝頭呢?

Advertisements

那時候因父親燒的一手好菜,是鄉里小有名氣的「大廚「,不管是紅白事都會被鄉鄰請過去幫忙。在八十年代農村無論紅白事不像現在安排在酒店裡,既省事又方便。只要遇到事情都是在家門口擺上桌子,架起鍋灶,自己做飯燒菜,請來左鄰右舍,大家相互幫襯。而作為燒得一手好菜的父親自然是東家忙完西家忙,一忙就是幾天。時間一長他與十里八村的人都非常熟悉,每到正月,總難免不了東家邀西家請的。而他們喝酒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談論著張家的兒子還沒娶上媳婦,李家的女兒還沒有找到婆家;東家病重的老人身體怎樣,西家又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在接下來的推杯換盞之際,就是爭論著如何如何的去為張家的兒子介紹對象,李家的女兒張羅婆家。如何幫助東家病重的老人,如何解決西家的燃眉之急……這種相互照顧,彼此關心的濃濃鄉情在酒中愈加彰顯的淋漓精緻。

Advertisements

隨著喝酒左一輪右一輪的進行,很多事情就在酒桌上拍板了。諸如明天誰家房子需要修理了,哪家的麥苗需要追肥了……,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父親借著「酒勁」答應借給鄰村的一個大伯家1000塊錢。原因是這個大伯家的兒子已經30出頭了,媳婦也說好了,就是沒有錢辦喜事。父親在酒桌上聽到這個大伯的難處后,竟毫不猶豫的答應借錢了。要知道那時候的1000塊錢可是不小的數目,況且家裡的財政大權是掌握在母親手裡的,父親竟然能爽快的答應借錢估計也多半是酒精的作用了。可既然答應了就不能食言,好在母親也是個通情達理之人,在父親的一番勸說下還是把錢借給了那位大伯。

正如父親所說,在人的一生中,總會醉過那麼幾次,尤其是愛酒的男人就更加深有感觸了。參加工作后,我也學會了喝酒,也時常喝酒,在酒桌上時而暢飲,時而淺酌。逢年過節,在家也會陪父親喝上幾盅,由於父親上了年紀也就自覺的控制酒量,不再像以前那樣豪飲了。即使這樣,他每逢過完年還是會依然邀請幾個鄰村的老弟兄到家裡聚聚,而喝酒也只是成為他們相聚的一種理由,更多的是聊天敘舊了。

在生活中,酒改變著一個人,同樣也塑造著一個人。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在酒桌上勸酒派酒的習慣已經不復存在,更多的是一種隨心的飲酒,但不管是開懷暢飲還是隨意淺醉,都是一種真情的流露,都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