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成本核算失誤一年又白忙,說說印刷成本核算的六大誤區

客戶成本,在計算過程中沒有包含進去(或不知道有這項成本),結果給客戶的報價(印刷企業的收入)只包含總成本的一部份,總成本沒有完全回收,也由於成本分析不到位,往往應報高價的卻報低價,應報低價的卻報高價,前者降低利潤,後者降低競爭力。

在微利的市場環境底下,雖然不少印刷企業都高度重視成本削減,但由於傳統會計的局限,無法把訂單的成本計算清楚,導致印刷定價沒有收回總成本,這是印刷企業不賺錢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在走訪過的印刷企業當中,即使年營業額超過10億的中大型印刷企業,或廠齡超過30年的成熟印刷企業,其財務部在核算總成本方面也是缺乏一套準確方法,所計算的成本,不是漏算了帳外成本,就是扭曲了製造費用的分攤,或根本缺乏收集成本數據的方法。

Advertisements

印刷企業的報價,一般都按工藝和物料要求,用一項一項加上去的方式計算訂單成本,在成本的基礎上再加點利潤把價錢報出去。但其中一項很重要的成本:客戶成本,在計算過程中沒有包含進去(或不知道有這項成本),結果給客戶的報價(印刷企業的收入)只包含總成本的一部份,總成本沒有完全回收,也由於成本分析不到位,往往應報高價的卻報低價,應報低價的卻報高價,前者降低利潤,後者降低競爭力。

成本分析是戰略決策的基礎,成本信息錯誤,會引致戰略方向選擇錯誤,後果嚴重。有些印刷企業對每份訂單的料、工、費對都進行核算,以此來控制成本。例如:紙張費(包括損耗)+印刷費(包括版費)+后加工費(包括模費)+包裝費(包括運費)+管理費可惜在料、工、費的核算之中,只有料費核算較准,工費較含糊,直接費用較准,間接費用含糊。儘管有控制成本的決心和滿腔熱情,但由於缺乏適當的方法、流程和知識,成本控制的努力仍付諸東流。曾經有一間初始形勢大好的印刷企業,由於主事者缺乏成本分析知識,接下不少高毛利卻低盈利的訂單,雖然業務火爆,多年來卻沒什麼發展,原地踏步。

Advertisements

以下六項是一般印刷企業做成本核算常陷入的誤區:

1

只核算材料成本,不知道產能成本

在只核算材料和產量的方式下,兩份材料相同、工序相同、數量相同的訂單,便會算出相同的成本。但是這兩份訂單的效果要求可能不同,所需要的生產時間,也會不同,因而實際成本也完全不同。有時,印刷企業為了節省材料而增加生產複雜性(如合拼訂單生產),拉長了生產時間,這些因時間拉長而增加的成本,在只核算材料和數量的方式下,完全無法反映,或者憑主觀猜測,往往賺了材料卻輸了產能。

2

按訂單金額分攤製造費用(間接費用),大訂單補貼小訂單。

訂單的金額和生產數量有一定的比例關係, 按金額攤分其實是按數量攤分, 但是很多製造費用( 間接費用) ,都是和生產數量無關。採用這種分攤方法會增加了大金額訂單的分攤費用, 降低了小金額訂單的分攤費用, 扭曲了真實成本和利潤,結果會引致選錯客戶、選錯巿場和選錯產品的嚴重失誤。舉個例子:假定都是同樣的產品,A 客戶下了10張訂單共生產5 0 萬, B客戶也下了1 0張訂單卻只生產5萬,A客戶和B 客戶的製造費用非常接近(因為是同樣產品) , 但在按金額攤分的方式下, A客戶要多承擔10倍的費用。

3

報表管理不到位,工時消耗不清楚

印刷企業依賴生產日報表來進行成本統計, 可惜這些報表都存在各種各樣的錯漏問題, 例如填寫不及時, 數量虛假, 或只是照抄工單,所填報生產時間都是事後回憶, 憑印像估計等等, 即使印刷企業能算出每分鐘的產能成本, 但採用錯漏的生產數據,只會得出錯誤的結論。現在有些印刷企業開始用i P a d 做生產報告的實時更新, 情況或許會有改善。

4

沒有分析客戶成本,大客戶不等於賺錢客戶

選錯客戶和定價失誤是印刷企業致敗的主要原因。很少有印刷企業因為一兩張訂單倒閉,卻可以因為一兩個重要客戶,或某類主要產品,長期成本計算失誤而虧損。這些虧損不易察覺,因為表面看起來,客戶的毛利不錯,特別是工藝複雜或較有要求的訂單,一般都能收到較好價錢,可惜較好的價錢仍無法收回完全成本(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完全成本),結果形成長期慢性虧損。尤其是以業務額拿提成的業務員,都希望較容易接單,但公司要清楚自己的底線,一些我們指導進行成本分析的印刷企業,往往發現,40%訂單隻帶來1%凈利潤。

5

只會事後算帳,沒有事先預算

進入某個巿場,爭取某個大客戶,開發一項新工藝等等,都要先投入資源,以換取將來的回報,但該項業務在什麼範圍定價,需要多少最起碼的業務量(每月、每季及年),需要什麼階段性目標,以驗證該項業務確有意義,卻往往還沒有分析清楚,便去馬了再算。結果印刷企業承擔額外風險,卻沒帶來額外回報,這是一種變相的賭局,而且是賠率不利情況下的賭局。

6

只算會計成本,沒算經濟成本

經營印刷企業是一項經濟活動,因而必須核算經濟成本。會計報表上的利潤,只是用來計算稅付的多少。只有透過經濟成本的分析,才能回答以下這類問題:上印刷機打樣的成本是多少?客戶帳期由30天變為60天,等於增加了多少成本?根據資產和債務情況,印刷企業的合理利潤應該是多少?增加20%業務額。最少需增加多少營運資金,才會避免現金斷裂風險?

最近這幾年,經常聽到同業說訂單利潤微薄,價錢已到了減無可減的地步。我們做過幾間說這種話公司的成本分析輔導,所謂的沒利潤,其實是質量偏低、效率緩慢、管理落後及定價失誤的結果,沒有理由要巿場為這些原因買單。有些公司的改善只需調整售價,有些則需要重新設計整間公司的運作,但無論那類情況,根據正確的成本分析進行戰略布局,印刷企業仍有很大利潤潛力。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