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冬至「吃餃子」「湯圓」民俗的來歷

冬至臨近

你在北方吃著餃子

我在南方煮著湯圓

一日一簽

冬至

冬至

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

是我們離太陽最遠的一天

年關將近,余日不多

街邊餃子的香氣

煙花在天空中響徹

包裝袋上印著的節日祝福

這些都是想回家的訊號

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

我們聰明、樂觀的老祖宗

為冬至增添了很多有趣習俗

這中間還暗藏著養生之道

冬至大如年

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坐標

到了冬至,離過年也不遠啦

民間常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從漢朝開始,冬至都會有三天法定節假日,朝廷官員休假,皇帝也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全民歡度節日(小編強烈要求恢復冬至三天法定節假日!)。那麼古人怎麼度過這三天小長假?

作為傳統大吃貨國

冬至這一天

根據南北方習俗不同

Advertisements

數千年的發展

形成了現在獨特的飲食文化

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餃子,相傳是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有「驅寒矯耳」的作用,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

便形成了北方習俗,「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成為湯圓」。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

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

天還未亮,主婦就起來生火煮湯圓

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

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逐漸回來

也代表了家庭團圓

冬至養生,應順應天時

Advertisements

《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這是因為節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髮,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

1.起居

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

冬至是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

在起居上,應早睡早起

有晨練習慣的人群應注意,晨練時間不宜過早,以免誘發呼吸道及腦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複發。

2.食補

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

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

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

對於滋補更是拔高效果

①溫補類食物:如黑糖、龍眼肉、荔枝、飴糖、扁豆、山楂、胡桃等,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

②平補類食物:如阿膠、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銀耳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③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小黃姜、木耳、黑棗、芝麻、黑豆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