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典》:補腎助陽之「沙漠人蔘」肉蓯蓉的作用與功效及選方

肉蓯蓉有「沙漠人蔘」的美譽,也是補腎助陽類處方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名貴藥材。李時珍曾說:「此物補而不峻,故有從容之號。從容,和緩之貌。」也就是說,肉蓯蓉是平補藥,溫而不熱、暖而不燥,不容易補過頭。

老人頭髮變白、眼花、聽力下降、牙齒脫落、腰酸背駝、大小便不利等,在中醫上都認為與腎虧、衰老有關。正確使用肉蓯蓉,能延緩這些癥狀的發生。漢代《神農本草經》記述,肉蓯蓉能「養五臟、強陰、益精氣,久服輕身」。唐代名醫甄權也認為它「益髓,悅顏色,延年。」這都表明,肉蓯蓉是一種能延緩衰老的珍貴藥材。

【名稱】

肉蓯蓉(學名:Cistanche deserticolaMa),別名疆芸、寸芸、蓯蓉、查干告亞(蒙語),屬瀕危種。高大草本,高40-160厘米,大部分地下生。花期5-6月,果期6-8月。主產於新疆、內蒙古阿拉善盟,甘肅、寧夏也有分佈。

肉蓯蓉是一種寄生在沙漠樹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從梭梭寄主中吸取養分及水份。素有「沙漠人蔘」之美譽,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是中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肉蓯蓉在歷史上就被西域各國作為上貢朝廷的珍品,也是歷代補腎壯陽類處方中使用頻度最高的補益藥物之一。

【藥用部位】

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或蓯蓉、迷肉蓯蓉等的肉質莖。

【成份】

肉蓯蓉含有微量生物鹼及結品性中性物質。迷肉蓯蓉含有生物鹼。

【功能主治】

補腎,益精,潤燥,滑腸。治男子陽痿,女子不孕,帶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

①《本經》:"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婦人癥瘕。"

②《別錄》:"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

③《藥性論》:"益髓,悅顏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壯陽,大補益,主亦白下。"

④《日華子本草》:"治男絕陽不興,女絕陰不產,潤五臟,長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遺瀝,帶下陰痛。"

⑤《本草經疏》:"白酒煮爛頓食,治老人便燥閉結。"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劑。

【選方】

1、治男子五勞七傷,陰痿不起,積有十年,癢濕,小便淋瀝,溺時赤時黃:肉蓯蓉、菟絲子、蛇床子、五味子、遠志、續斷、杜仲各四分。上七物,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平旦服五丸,日再。(《醫心方》肉蓯蓉丸)

2、治下部虛損,腹內疼痛,不喜飲食,平補:肉蓯蓉二斤,酒浸三日,細切,焙乾,搗羅為末,分一半,醇酒煮作膏,和一半入臼中,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溫酒或米飲下,空心食前。(《聖濟總錄》肉蓯蓉丸)

3、補精敗,面黑勞傷:蓯蓉四兩(水煮令爛,薄切細研),精羊肉,分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服之。(《藥性論》)

4、強筋健髓:蓯蓉、蟬魚。為末,黃精酒丸服之。(《本草拾遺》)

5、治虛損,暖下元,益精髓,利腰膝:肉蓯蓉(酒浸一宿,颳去皺皮,炙干)、蛇床子、遠志(去心)、五味子、防風(去蘆頭)、附子(炮裂,去皮、臍)、菟絲子(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巴戟、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各一兩。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二十丸,鹽湯下亦得,漸加至四十丸為度。(《聖惠方》肉蓯蓉丸)

6、治腎虛白濁:肉蓯蓉、鹿茸、山藥、白茯苓等分.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棗湯每下三十丸。(《聖濟總錄》)

7、治發汗利小便亡津液,大腑秘結,老人、虛人皆可服:肉蓯蓉(酒浸,焙)二兩,沉香(別研)一兩。上為細末,用麻子仁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濟生方》潤腸丸)

8、治高年血液枯槁,大便燥結,胸中作悶:大肉蓯蓉三兩,白酒浸,洗去鱗甲,切片,白湯三碗,煎一碗,頓服。(《醫學廣筆記》)

9、治消中易飢:肉蓯蓉、山茱萸、五味子。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鹽湯下二十丸。(《醫學指南》)

10、勞傷,精敗面黑。用肉蓯蓉四兩,水煮爛,切薄研細,燉羊肉吃。

11、腎虛白濁。用肉蓯蓉、鹿茸、山藥、白茯苓,等分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棗湯送下。

12、汗多便秘(年老或體虛的病人)。用肉蓯蓉(酒浸,焙過)二兩、沉香末一兩,共研為末。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丸。白開水送下。

13、消中易飢(按:患此病者常多食,但身體很消瘦)。用肉蓯蓉、山萸、五味子等分,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鹽酒送下。

⒁破傷風(口禁,身強直)。用肉蓯蓉切片晒乾,燒成煙熏傷處,累效。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