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高地》:一個小土丘讓日軍遺屍上萬

100多年前發生在中國東北的這場日俄戰爭,是一場對世界格局影響深遠的戰爭。這場戰爭過程極其慘烈,作為參戰雙方的日本和俄國都付出了慘重的傷亡。

反映日俄戰爭的電影比較少見,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部電影《203高地》,它不僅反映了日俄戰爭的慘烈程度,也還原了日本侵略者侵佔中國土地時的醜惡嘴臉。從電影的角度,勿忘國恥,提醒國人時刻警醒,只有真正強大,才不至於遭致別國軍隊在本國開戰的恥辱。

《203高地》是以日本和俄國軍隊在日俄戰爭期間爭奪中國旅順口之軍事重地「二零三高地」為題材的日本戰爭片,比較真實的還原了日俄戰爭時期的武器裝備和戰略戰術,《203高地》於1980年上映,日本著名導演舛田利雄執導,三船敏郎、丹波哲郎和仲代達矢主演。

該片拍攝於1980年,講述的是日俄戰爭時旅順戰役中決定性的203高地攻防戰。日本第3軍為爭奪該高地先後發動了三次總攻,損失1.7萬人。旅順口戰役的成敗是整個日俄戰爭的關鍵,而203高地之戰又是整個戰役的重中之重。203高地激戰過程中,俄國守軍拚死防守,把日本第3軍的攻擊部隊殺得屍橫遍野。當日軍以數萬人傷亡為代價攻佔了血染的203高地時,陣地上只剩一個活著的俄國人。

日俄戰爭爆發之初日軍就舉兵攻擊俄軍重兵防禦的旅順要塞,在戰爭爆發前俄軍已經對這個要塞進行了長達7年的經營,這個集軍港,軍事堡壘為一體的綜合防禦體系被譽為是遠東第一要塞,電影也對旅順要塞的堅固程度進行了直觀的刻畫。

在《203高地》中戰役剛一打響,日本第三軍元帥乃木希典就使用人海戰術對旅順要塞展開瘋狂衝擊。

但是在機槍、火炮、鐵絲網組成的死亡無人區內,沒有任何血肉之軀能夠活著通過,在留下了幾萬具屍體后,乃木希典終於決定將攻擊重點放在旅順旁邊的制高點203高地上。

203高地位於旅順西部,高地高出旅順地區平面,站在高地的山頂上便可以鳥瞰整個旅順要塞的布防和旅順軍港內的俄國軍艦,因此這裡便成為了日本攻擊的主要目標,但是該高地易守難攻,也是俄軍防守的重點,因此可預見的是日軍將在這裡遭受極大的損失。

果不其然日軍以優勢兵力直接衝上203高地,但是俄軍居高臨下,機槍和火炮炸的日軍血肉橫飛,乃木希典的兒子就在這場攻防戰中陣亡。

日軍在連續5天對203高地的進攻中傷亡慘重,僅新補上來的第七師團就因為陣亡14000人而取消番號,如此大的傷亡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俄國製造的馬克沁機槍,這種新式水冷機槍是任何一位普通日本士兵的噩夢,給日軍造成了幾萬人的死傷。

與此同時在海面上,俄國波羅的海艦隊也正加快腳步想提前趕到旅順與俄國太平洋艦隊會合取得制海權。

第三軍對203高地的攻擊進度立刻關係到整場戰爭的勝負,只要他們拿下203高地,就可以對旅順軍港內的俄軍艦隊進行炮擊。

在203高地的進攻之中,日軍在俄制馬克沁機槍的火力封鎖下吃盡了苦頭。

傳統的機槍和火炮已經難堪攻打混凝土工事的重任,於是日本和俄羅斯幾乎同時配備了當時西方國家炮兵通用的速射火炮,這種火炮又輕又准既可打步兵又可平碉堡,可以說是多快好省的火炮,日軍在203高地攻堅戰中就多次用速射炮轟擊俄軍馬克沁機槍陣地掩護步兵攻擊。

在進攻受阻,海面威脅與日俱增的局面之下日軍第三軍參謀兒玉源太郎直接越級上報取代了乃木希典的指揮權,調來了280mm臼炮對203高地上的俄軍發起轟炸。

這種仿製義大利的火炮威力巨大,原本是用來打軍艦的,在旅順攻堅戰中被直接調上來轟炸俄軍203高地上的陣地。其威力巨大以至於在發射前甚至要加裝水泥墩來抵抗開炮時的后坐力,在一輪地動山搖的轟炸之後俄軍陣地土崩瓦解。日軍發起衝鋒,終於拿下了久攻不下的203高地。

在拿下203高地之後,兒玉源太郎立刻在203高地山頂建立了炮兵觀察哨,用280mm炮對旅順軍港內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發起炮轟,這次炮轟標誌著日俄海上力量對比徹底偏向日軍一方,山腳下的旅順基地也已經是日軍炮火下的囊中之物。

203高地的爭奪戰是日俄戰爭中日本轉敗為勝的轉折點,在日本國內被宣傳為黃種人第一次打敗了白種人,也標誌著日本正式成為亞洲第一個躋身世界列強的國家,但也自此走上對外侵略的不歸路。作為中國觀眾,我們看這部電影的心情是複雜的,日俄戰爭,是日俄兩強在中國國土上展開的爭奪戰,當時弱小的中國是最大受害者。只有牢記歷史,才能不忘國恥。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