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日本的飲食文化

日本醫生和營養學家石塚左玄的《食養》這本書整理出版,其內容大致有以下五個方面,至今都值得我們參考

1、「食物至上」。一切源泉均在食物之中。他認為,「食為本,體為末,心為體末」,食物影響身心健康。他還認為,食物清凈,血液則清凈;血液清凈,人心也會清凈。

2、「人類為食穀物動物」,他在有關食養理論的著作《化學食樣長壽論》的前沿中提出,「人類即食谷動物。」人的牙齒有咀嚼穀物的臼齒20顆,咀嚼菜類的門牙8顆,咀嚼肉類的犬齒4顆,從這樣的結構來考慮,人類即不是肉食動物,也不是草食動物,而是食穀物的動物。應該按照牙齒的比例攝取食物。

3、「身土不二」。強調重視身心與環境協調。在收穫的季節,吃在自己居住的土地上收穫的東西。在自己居住的土地上收穫的食物新鮮,營養價值高,有利於健康。

Advertisements

4、「一物整體」。即有生命的東西要全部吃掉,吃蔬菜是要從根到葉,吃小魚時要從頭到尾,全部吃掉。菜葉和皮往往被扔掉,其實蔬菜葉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營養不是存在於食物的某一部分,而是存在於食物的全部。食物「沒有可以扔掉的東西」,這才符合生態學的原理,

5、「陰陽平衡」。這是說陽性的納、陰性的鈣的均衡非常重要。納含量高的食品除了鹽以外,還有肉、雞蛋、魚及動物類食品;鈣含量高的食品包括蔬菜、水果及植物性食品。陰陽失去平衡后,人就會生病,因此主張人應該均衡地攝取營養。

並不是說石塚左弦的理論可以代表一切,但是他的理論植根於具有悠久歷史的日本飲食文化之中,經過漫長的歲月流傳下來的文化、發展至今的文明,都是在當地的風土中培育出來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日本所繼承的一切。

Advertisements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