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腫瘤熱」

「我已經病了10年了,十二指腸乳頭腺癌手術后,去年發現肝轉移,醫生給我開了近半年的葯,最近一個月,天氣寒冷,開始以為感冒發燒,後天發現有餘革蘭氏菌感染,引起發燒住院后,治癒出院,現在經常晚上發低燒,我的會不會是腫瘤熱,我該怎麼辦。馬上過年了,我還能堅持嗎?」

康愛平台上有患者留言體溫,年前天氣寒冷,腫瘤患者抵抗力低下,容易感冒發低燒,拖延不愈,有些人心裡打鼓,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有個名詞叫腫瘤熱,據說是中晚期才出現,害怕就這樣不會再恢復了,也是人之常情。

最近門診很多腫瘤病人會問這些問題。

醫生在診斷和治療腫瘤的過程中也同樣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發燒看似簡單的病症,但對腫瘤病人來說,診斷和治療卻是相當棘手和困難的事情。

腫瘤熱:

腫瘤患者常伴有發熱,其病因可分為感染和非感染兩類,感染性發熱主要由於腫瘤患者免疫力低下,且伴隨各種併發症容易導致感染。非感染性發熱則由腫瘤壞死組織或腫瘤代謝產物的自身吸收引起,也稱為腫瘤熱。前者熱度較高,熱勢急驟,且有明確的感染灶;後者熱度較低,多呈持續低熱狀態,且發熱多見於午後、傍晚,次日凌晨發熱自行緩解。

腫瘤患者的發熱:

腫瘤患者的發熱常見於惡性淋巴瘤,肝、脾腫瘤,骨肉瘤,白血病,肺、腎、腎上腺、胰腺等處的惡性腫瘤及其它晚期癌症病人。有時發熱較高難以退熱,其原因可能是:

(l)腫瘤生長過於迅速,如血管生長跟不上腫瘤的生長,或由於血栓、癌栓堵塞血管,造成供血不足,部分腫瘤組織(尤其是中心)可以發生壞死,並激發白細胞釋放內生致熱源,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而發熱。

(2)腫瘤(顱腦)壓迫浸潤體溫調節中樞,使其功能失常而發熱。

(3)造血系統惡性腫瘤(如白血病),當細胞大量破壞時,可以釋放出大量致熱源物質而發熱。

(4)腫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上放療、化療所造成的骨髓抑制, 使白細胞生成減少。腫瘤局部壓迫、梗阻等致使腫瘤病人容易合併感染而發熱,如支氣管肺癌阻塞可引起肺炎和肺不 張,晚期乳腺癌、直腸癌破潰合併細菌感染等。

此外。還有部分腫瘤發熱原因不明,有待進一步研究。

腫瘤患者常常有免疫功能紊亂和免疫功能低下。化療藥物可以抑制免疫功能,因而化療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更為突出。病人往往容易合併感染,特別是化療多個周期后,病人的體質下降,免疫力極度低下,極易合併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

腫瘤患者原有發熱經化療后疾病控制,發熱消退,在疾病進展后可以再次出現腫瘤性發熱。

因此,腫瘤患者化療幾周期后,病人出現發熱,這到底是感染性所致發熱?還是腫瘤本身疾病進展引起的發熱?

這使許多醫生、病人感到困惑。有時醫生給患者應用了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或抗真菌藥物,病人發熱依舊,醫生又給患者更換了新一輪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或抗真菌藥物,患者依然發熱。在醫生給患者換了一輪又一輪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或抗真菌藥物后,患者體溫仍未得到很好控制。如果是感染性發熱,不及時控制感染,那麼已控制的腫瘤病情超過下一周期化療時間,腫瘤病情會重新抬頭,疾病進展;或者感染性發熱按腫瘤性發熱進行化療,會進一步消弱病人的免疫功能和體質,感染會愈加難以控制。如果是腫瘤性發熱,一直給予抗感染治療,腫瘤病情會進一步發展。此時,醫生很無奈,患者及家屬很焦急,治療過程似乎陷入了僵局。

那麼,腫瘤患者頑固性發熱真的無法認知,無法控制么?

然而,腫瘤引起的發熱和感染所致的發熱是有一些鑒別要點的。

1、熱型。腫瘤疾病引起的發熱多表現為回歸熱型或弛張熱型,有時一天之內體溫波動較大,有時體溫可自行降至正常範圍。而感染性發熱起病急驟,短時間內體溫可升至很高,不經退熱治療的話很少自行降至正常。

2、引起發熱的證據。感染性發熱多可以找到感染灶或病原體,而腫瘤引起的發熱病原學檢查多呈陰性,常常可以發現腫瘤進展的證據;

3、激素敏感性。感染性發熱對激素治療無效或短暫有效(持續時間約2-6小時),而淋巴瘤性發熱往往對激素治療有效(持續時間約24-48小時)。

4、對一般狀況的影響感染性發熱患者往往精神飲食差,可出現全身中毒癥狀,發熱一段時間后體質往往下降;而腫瘤性發熱,對患者一般狀況影響較小;

5、血象表現。感染性發熱多出現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升高,而腫瘤發熱除特殊類型的淋巴瘤外,白細胞往往正常;

6、發熱前徵兆 感染性發熱在發熱前多有寒顫,而腫瘤性發熱患者往往不知不覺體溫已升高;

7、對抗病原體治療效果腫瘤引起的發熱對抗病原體藥物治療無效,化療有效;而感染性發熱選用敏感抗病原體藥物治療后可以控制發熱。

實際上,臨床上還有一種熱型,那就是體內內環境紊亂(包括內分泌功能紊亂、電解質紊亂、肝腎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紊亂等),即中醫所說的陰陽平衡失調所致的發熱。這類病人既沒有腫瘤疾病進展的證據,也沒有病原體感染的證據。發熱多在38°C左右,發熱之前並沒有寒戰,患者喝點兒開水或活動出汗后體溫會自動降至正常。發熱對病人的體質多無大的影響。對這類病人的發熱,處理應是調整體內內環境,補充或糾正內環境功能紊亂或生化指標,適宜的應用一些免疫調整藥物。

總之,對上面三種熱型,應分別進行不同的處理。臨床上,有些患者可能是兩種或三種熱型的混合,對這些病人要多方兼顧,整體治療。

一些感染性發熱的病人應用了多種強有力的抗病原體藥物后發熱仍未控制,應及時做相應的胸腹部檢查,一定要排除是否是腫瘤病情進展。

還有些發熱的腫瘤病人經CT、核磁或B超檢查后被認為是腫瘤疾病進展(例如:肺門、縱隔或腹膜后又發現新的病灶或原有病灶增大),反覆更換化療方案化療后,效果不佳,最後再次活檢或穿刺被證明是合併肺結核或肺鱗癌、消化道腺癌或軟組織肉瘤。因此,發熱難以控制或反覆化療效果不好的,應再次行CT、核磁或B超檢查或/和腫塊的再次病理活檢,以明確診斷,避免誤治。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