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糖尿病防治誤區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正在辦公室辦公,突然安靜的病房傳來吵鬧聲,「不許去廈門讀大學!」「不,爸爸,讓我去吧……」「嗚嗚,嗚嗚,大學是我的夢想……」。

「怎麼回事?」我帶著疑問尋聲而去,只見17床的女孩哭泣不止,父親在床旁擦著眼淚又帶著幾分怒氣。詳細了解之下才知道,女孩10歲就被診斷患有糖尿病,至今已有9年,母親已因糖尿病過世,父親一個人拉扯著患病的女兒長大,9年中出入醫院的次數已記不清了。現在女兒考上了廈門的大學,卻因為再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送醫院搶救,父親因擔心她無法正常學習及生活,不同意她一個人外出上大學,他只求「女兒能活著」。

女孩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和心酸,糖尿病的危害已從這個家庭的遭遇中可見一斑。糖尿病病程日久,長期的高血糖會增加截肢、心臟衰竭、中風、腎衰竭、失明及妊娠併發症的風險,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

Advertisements

糖尿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並隨病程進展不斷調整的綜合管理過程。整個過程提倡「五架馬車」:糖尿病教育、飲食、運動、血糖監測、藥物,強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很多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好,很大程度上是沒有進行科學的治療。下面我就來談一下糖尿病防治中的一些誤區:

誤區一:糖尿病患者應該盡量少吃主食  有時候,我問患者,你每天吃多少飯,有的患者說,為了控制血糖,他盡量不吃主食。事實上主食吃不夠,能量就會缺乏。為了補充機體需要的能量,吃進去的魚、肉等蛋白質就會被當作糧食消耗掉。久而久之,身體無法維持自身的肌肉量,整個人就會逐漸消瘦。而長期肌肉萎縮,人會逐漸喪失運動能力。不吃主食,能量不足,也會導致患者精神焦慮、情緒波動,甚至睡眠不良、多思多慮,從而影響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Advertisements

誤區二:家務可以代替運動  很多女性患者認為做家務就不需要專門運動了,其實不然。因為家務勞動的強度和時間不定,體力消耗可能不夠;而且做家務動用的肌肉和做運動時是不一樣的。好的運動往往能調動全身肌肉,比如跑步時,至少能動用上半身9塊肌肉,下半身28塊肌肉。此外,做運動時還要達到的一定的心率,一般是(170-年齡),達到目標心率后,要持續15-20分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有氧、拉伸、力量三種運動方式。

誤區三:自查血糖只查空腹血糖即可  有的人一查空腹血糖正常就認為血糖控制好,其實併發症仍在繼續發展,這往往是因為餐后血糖控制不好。

誤區四:口服藥對肝腎有損,儘早打胰島素  有些患者來就醫,所用胰島素量很大,但血糖卻波動很大,這種情況下,我們給他最主要的調整往往是增加二甲雙胍,減少胰島素用量或做相應調整。患者有時會說:我知道二甲雙胍,但怕它對肝腎功能不好不敢用,因此打胰島素。我往往會說,你先試試看。結果,幾個月後,患者血糖往往控制得比原來好得多。

│長沙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李琳/文,陳艷陽/編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參與每周有獎答題互動】

運營人員: 趙穎 MX007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