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之鈴印之美

鈐印,讀音為qián yìn,中國古代官方文件或書畫、書籍上面的印章符號。即加蓋印章。其意義在於表明所屬者對加蓋印章之物的擁有權、使用權或認可。通俗意即「蓋印章」,是書畫等作品在即將完成時的最後一個關鍵步驟,這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藝術。

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兩種。朱文印又稱陽文,即字是凸出的,印在紙上字是紅色的;白文印又稱陰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紙上字是白色的。

乾隆鈐印

從印章的內容來分,又有姓名印、齋號印及閑章、鑒藏章。一般在落款人名后蓋一姓名印,若嫌空還可再加蓋一齋號印,不可連蓋兩方同一內容的姓名印。可蓋一方姓印,一方名印,而往往又是一朱一白。為了使書作上下前後呼應,往往在書作右上方再蓋一起首印,又稱引首印,初學者閑章印的內容可選「學海」、「求索」、「學無止境」等。印章的大小與書作大小及所書字體大小相關。一般大幅書作落款字大,印亦大;小幅書作落款字小,印亦小。

Advertisements

伯遠帖

鈐印,始於北宋蘇東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歷史。書法上的印章不是隨意鈐蓋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蓋得不當,非但不能錦上添花,反而會弄巧成拙,破壞整幅作品的藝術效果。因此,鈐印,需掌握大小適宜、數量宜少、位置恰當、輕重權衡、風格一致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