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讀的典故:「舉案齊眉」為哪般?本是糟粕卻作賢

用「舉案齊眉」形容夫妻相敬如賓,不僅是對成語本意的誤解,而且其引申義也滲透著陳腐的封建意識。

「舉案齊眉」語出《後漢書.梁鴻傳》:「(鴻)遂至吳,依大家皋伯通,居廡下,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說的是東漢著名文學家、學者梁鴻落難為佣,幹完活回家,妻子給他做好了飯,恭恭敬敬地把裝有食物的托盤(或碗)舉到眉毛的高度,而不敢抬起頭來看他。僱主大戶皋伯通因此稱讚梁鴻雖貧賤,卻能使妻子敬之如此,不是凡俗之人。

顯而易見,成語本意是形容妻子單方面對丈夫尊敬,後來才引申為形容夫妻之間相敬相愛的。但這樣的引申卻令人匪夷所思,因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裡,妻子伺候丈夫,吃飯時為丈夫端飯,是司空見慣、天經地義之事,本不足怪,而丈夫如果為妻子端飯的話,那卻是有違三綱五常封建倫理的大逆不道之舉了,是不可能提倡甚至於讚美的事。所以,在封建社會的文學作品中,以舉案齊眉形容夫妻間的互敬互愛,也只局限於才子佳人的小說中,而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流行的話語市場的。因此將這個成語引申為「形容夫妻互敬互愛」,顯然缺少現實的依據。

Advertisements

實際上,若對這個成語故事細加推敲,就會發現它既缺乏真實性,也是不值得稱道的。梁鴻在外邊給人幹活,回到家裡,妻子侍候他,這在封建社會本是平平常常的事情,何況梁鴻是東漢著名文學家,學者,雖貧賤,但依然不會放下讀書人的架子的。但問題是妻子有沒有必要將托盤舉到眉毛這麼高為他送食?妻子如此舉案是一貫性的舉止還是梁鴻落難后所為?妻子舉案齊眉是不是出自於心甘情願?她作這樣的舉動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和目的?這且不論,單單梁鴻讓妻子如此不平等的毫無實際意義(不把托盤舉過眉際也可表敬)的伺候自己進食,就恰恰說明了他們夫妻關係的不平等,夫妻之間的不互敬互愛(如果不落難,又該如何伺候呢?)。

雖然我們還可以提出許多詰問,以證明「舉案齊眉」不僅不能表現夫妻間的互敬互愛,反而更能證明夫妻間的不平等和不敬不愛,但實際上,梁鴻夫妻還是樂意表演著這個「舉案齊眉」的美妙故事的,因為這樣的表演帶來的一個實際效果,就是表演竟被梁鴻幫傭的那個大戶看到了,並且大為激賞,而且將其宣揚開來,也因此梁鴻的傭工地位大大改善,並且因此名聲大振,後來的擺脫困境,可以說與此有著相當的關係。

Advertisements

由此看來,「舉案齊眉」的創舉極有可能是梁鴻的自我炒作,是一種夫妻間配合默契的表演。梁鴻落難為佣,只不過是權宜之計,他當然時刻想著東山再起。但怎樣才能引起世人的注意呢?「舉案齊眉」就是高明的一招。試想,一般人尚且難以做到「舉案齊眉」這一步,而他梁鴻落難時,竟能使妻子比以前崇敬有加,不更顯示出他的非同一般不可小視嗎?而這個故事的虛偽性還在於,本來,夫妻間吃飯,妻子給丈夫端飯,別人一般是看不到的,更何況是作佣主的大戶伯通?可伯通恰恰看到了!他是怎樣會看到的呢?總不會是隔窗偷看吧?唯一的可能,就是他來訪問梁鴻,而梁鴻事前知道伯通要來訪問,於是就和妻子串通起來,演了一出「舉案齊案」雙簧戲。——這樣的分析,當然可能一種無稽之談,但可能性卻是存在著的。

耐人尋味的是,這樣一個不合情理、漏空百出的荒唐之舉,在那樣一個不主張夫妻平等的社會裡,竟然傳為千古美談,並演變成為夫妻互敬互愛的典範!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樣的美談還延續到了今天!

【本文作者:徐景洲】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