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晚期黑色素瘤的輔助治療,該選擇Nivolumab還是Ipilimumab?

編譯:By Eva來源:腫瘤資訊

為了比較Nivolumab與Ipilimumab在切除術後晚期黑色素瘤輔助療法上的差異,來自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J.Weber等人開展了1項隨機、雙盲、臨床III期研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NEJM》雜誌上。

背景

Nivolumab和Ipilimumab均為免疫檢查點抑製劑,現已批准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瘤。基於1項臨床III期的研究成果,Ipilimumab較安慰劑能在治療無複發、總體生存率上存在明顯優勢,因此美國FDA同樣批准Ipilimumab用於黑色素瘤的輔助治療。

針對不可切除的IV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臨床研究表明,PD-1阻滯抗體較Ipilimumab相比,治療有效率更好、持續時間更久,而且治療安全性上更為有利。由於PD-1阻滯劑主要在腫瘤微環境上發揮作用,因此PD-1用於黑色素瘤微小病灶患者輔助治療的可行性,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Advertisements

方法

研究人員隨機納入906例接受完整切除的IIB、IIIC或IV期黑色素瘤患者,年齡均在15歲以上,術后靜注Nivolumab(453例,用量3 mg/kg,用法每2周1次)或Ipilimumab(453例,用量10mg/kg,用法每3周1次,共4次,后改為每12周1次)。

上述患者給葯均至少持續1年以上,因疾病複發、不可耐受的毒副反應或其他因素而同意停止給葯。研究的首要終止評估指標為意向治療患者的無複發生存率。

圖1.Nivolumab組合Ipilimumab組患者的無複發生存率分析。A圖顯示兩組意向治療患者,即總體的無複發生存率,顯然Nivolumab組的無複發生存率要高於Ipilimumab組;B圖顯示兩組PD-L1表達低於5%的患者無複發生存率,其中Nivolumab組在第12個月為64.3%,Ipilimumab組對應為53.7%;C圖顯示兩組PD-L1表達超過5%的患者無複發生存率,其中Nivolumab組在第12個月為81.9%,Ipilimumab組對應為73.8%。

Advertisements

研究結果顯示,在最少為18個月的隨訪期內,Nivolumab組12個月無複發生存率為70.5%,而Ipilimumab組對應為60.8%(如圖1所示)。在進一步腫瘤分期的亞組分析上,Nivolumab組的無複發生存率均優於Ipilimumab組,詳細比較如圖2所示。

圖2.Nivolumab組和Ipilimumab組IIIB/IIIC期或IV期患者的無複發生存率分析,A版面示Nivolumab組IIIB/IIIC期患者在第12個月的無複發生存率為72.3%,Ipilimumab組對應為61.6%;B版面示Nivolumab組IV期患者在第12個月的無複發生存率為63.0%,Ipilimumab組對應為57.5%。

用藥安全

用藥安全性分析上,Nivolumab組出現任何不良反應的比例為96.9%,優於Ipilimumab組的98.5%。兩組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體乏,腹瀉,皮膚瘙癢,皮疹,噁心,關節疼痛,身體虛弱,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在治療相關的3級或4級不良反應評估上,Nivolumab組的發生率為14.4%,而Ipilimumab組為45.9%。在因任何不良反應而終止治療的評估上,Nivolumab組的終止率為9.7%,Ipilimumab組為42.6%。此外,在給葯100天以上時,Ipilimumab組報道有2例(0.4%)患者死於毒副反應(如骨髓抑制和結腸炎)。

因此,對於接受完整切除后的IIIB、IIIC或IV期,與Ipilimumab的輔助療法相比,Nivolumab的輔助療法能給患者帶來更長的無複發生存率,同時3級或4級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

結論

從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PD-L1的表達情況如何,患者均能從Nivolumab治療中獲益更多。在先前轉移性黑色素患者中,研究人員發現,不管BRAF基因陰性還是陽性,接受Nivolumab輔助治療可以使患者明顯獲益。

對於下一步的實驗計劃,研究人員將會分析上述患者外周血液冷凍樣本中Nivolumab和Ipilimumab的生物學標識,看這兩者之間是否會存在差異、以及差異背後的意義。

參考文獻

Adjuvant Nivolumab versus Ipilimumab in Resected Stage III or IVMelanoma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709030

責任編輯:腫瘤資訊-斐斐版權聲明版權屬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良醫匯-腫瘤醫生APP」。


關注良醫匯患者指南小助手微信(huanzhezhinan2),歡迎加入患者互助群!

更多臨床試驗信息,請點擊鏈接查看!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