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劑見效」八個有趣的小故事,一副神奇的二陳湯

常常聽不了解中醫的人說,中醫都是「慢郎中」,起效慢,治不了急病。這是妥妥的誤解啊!!

只要辨證準確,用藥得當,「一劑起沉痾」的案例比比皆是。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八個有趣的名家醫案,看看神奇的二陳湯是如何藥到病除的!!


二陳湯(製成丸劑則稱二陳丸)

處方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紹興續添方)。

藥物組成:半夏五兩(湯洗七次),橘紅五兩,白茯苓三兩,甘草一兩半(炙)。

功效: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主治:濕痰為患,脾胃不和。主胸膈痞悶,嘔吐噁心,頭痛眩暈,心悸嘈雜,或咳嗽痰多者。痰飲為患,或嘔吐噁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為寒熱,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妊娠惡阻,產後飲食不進。氣鬱痰多眩暈,及酒食所傷眩暈;食瘧,諸瘧。咳嗽嘔痰;痰壅吐食。臀癰,流注。中風風盛痰壅。上中下一身之痰。瘍癰,中脘停痰。痰多小便不通,用此探吐。痰嘈,痰多氣滯,似飢非飢,不喜食者,或兼噁心,脈象必滑;呃有痰聲而脈滑者。肥盛之人,濕痰為患,喘嗽,脹滿。心痛,腹痛;膏粱太過,脾胃濕熱遺精;脾胃濕痰下注而淋。婦人月水準信,因痰閉子宮而不受胎者。子眩。

Advertisements

用法用量: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生薑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用藥禁忌:熱痰、燥痰、吐血、消渴、陰虛、血虛均忌用。

二陳湯一劑起痾案

1.頭痛(盛文紀醫案)

盛文紀以醫名吳中。有訓導病頭疼,發熱惡寒,初作外感治,或以風治,見熱則退熱,痛則止痛,或又以氣虛治,由是病劇,人事不省,飲食已絕。盛診視,曰:君幾誤死。法當先去其滯。遂用二陳湯加大黃六七錢,令守者曰:急煎俾服;至夜分,左眼若動,肝氣乃舒,大泄則有可生之機矣。至夜半時腹中有聲,左眼果開,遺穢物斗許,中有堅硬如卵之狀,竹刀剖視,即痰裹麵食也。既而氣舒結散,津液流通,即索食矣。眾醫問故,盛曰:訓導公,北人也,久居於吳。飲酒食麵,皆能助濕,濕能傷脾,脾土一虧,百病交作,有是病服是葯,更何疑焉?眾醫咸服。(《名醫類案·痰》卷三)

Advertisements

2.久嗽(蕭伯章醫案)

礦工揚州黃某妻,患咳嗽,久而不愈。據云毫無餘症,准五更時喉間如煙火上沖,即癢而咳嗽,目淚交下,約一時許漸息。發散、清涼、溫補,備嘗之矣,率無寸效。脈之弦數,舌色紅而苔白。曰:此有宿食停積胃中,久而化熱,至天明時,食氣上乘肺金,故咳逆不止。醫者不究病源,徒以通常止咳之葯施之,焉能獲效?為授二陳湯加薑汁、炒黃連、麥芽、萊菔子,一帖知,二帖已。上症驗案甚多,聊舉其一,不復贅雲。(《遯園醫案》卷下)

3.胸中痞脹,二便不利(萬密齋醫案)

陳正夫,萬之母舅也。病三日後,胸中痞脹,小便少,大便不通。萬聞,往問疾。時近城一醫,欲以大柴胡湯下之。察脈症不可下,內傷中氣不運。故上竅閉而下氣不通也。丹溪云:二陳湯加蒼朮、白朮、升麻、柴胡,則大便潤而小便長。與之一服而安。(《續名醫類案·內傷》卷十)

4.中風(朱丹溪氏案)

孫文正年六十一歲,患中風,手足癱瘓,痰壅盛,頭眩。二陳加南星、薑汁、竹瀝服之,愈。(《名醫類案·中風》卷一)

5.氣厥,笑哭不常(倪維德醫案)

一婦病氣厥,笑哭不常,人以為鬼祟所憑。倪診,脈俱沉。胃脘必有積,有所積必作疼。遂以二陳湯導之,吐痰升許而愈。此蓋積痰類祟也。(《名醫類案·哭笑不常》卷三)

6.妊娠惡阻(矢道數明醫案)

34歲婦女,妊振4個月。曾妊娠2次,2次均因妊娠惡阻嚴重行人工流產術。此次要求保胎,家屬亦希望安產,故拒絕再行人工流產術。然而,此次妊娠惡阻嚴重已2月余,進食很少,吐物夾血,極度消瘦而衰,顏面蒼白,腹軟,脈弱。心下有停水,略膨滿。舌苔白,便秘且脫肛。余考慮雖可與小半夏加茯苓湯,但對於心下停飲、痞滿、胃熱,以二陳湯加味方為宜,故與二陳湯惡阻加減。半夏、茯苓、陳皮、甘草、干生薑、砂仁、連翹、黃芩。3日量。以1杯量,緩慢冷服。服1杯,再服1杯,初則欲吐未出,其後逐漸能進食,3日後劇吐基本痊癒。(《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

7.乳生白疽(王洪緒醫案)

婦乳患一白疽,寒熱癰甚。余以陽和丸同二陳湯煎服,得睡痛息,連進三服痊癒。又婦患者相若,伊婦弟亦習外科,以夏枯、花粉、連翹、橘葉等葯,連服五劑,號痛不絕。延余治,因向白色,今變微紅,難以全消,即書肉桂、炮姜、麻黃加二陳湯,令伊煎服。今晚痛止能睡,明日皺皮縮小,服下果然。連進數劑,患頂不痛而潰,貼陽和解凝膏收功。(《外科證治全生集》

8.耳鳴重聽(江應宿醫案)

上舍孫順吾,患耳鳴重聽,人事煩冗。雜治半年,不愈。逆予視之,脈數滑。以二陳加瞿麥、萹蓄、木通、黃柏,一服知,二服已。(《名醫類案·耳》卷七)

好書推薦:

本書在汗牛充棟的古今中外歷代經方醫案文獻中披沙揀金,嚴格篩選出「一劑治癒」或是「一劑顯效」的經方驗案,這不僅是理論聯繫實際的真實寫照,而且還反映了醫家的臨床經驗及思維活動。因其中又包括了對經典的闡發、具體疾病的辨證分析、經方的加減應用、藥物性味功效的探討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濃縮、涵蓋了中醫理論和臨床各方面的知識,故對於經方醫案的研究、仲景著作的研讀、中醫基礎理論的理解、古今中外歷代醫家學術思想的掌握以及臨床各學科的深化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歷代名醫時方一劑起痾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尤虎 蘇克雷 熊興江編著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悅讀中醫」(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中唯一一個醫藥類公眾號),每日推送,及時獲取中醫藥知識和養生常識。

運營人員: 馬文晶 MZ012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