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老北京豆汁了解多少?

豆汁是北京獨有的吃食兒,是水磨綠豆製作粉絲或團粉時,把澱粉取出后,剩下來淡綠泛青色的湯水,經過發酵后熬製成的。據說早在乾隆年間,豆汁已經傳入皇家了。「老北京有句話不喝豆汁兒,算不上地道的北京人」。因為豆汁的氣味及味道獨特,若非長期接觸,很難習慣。

喝豆汁兒是有講究的,首先得燙,偶爾咕嘟著幾個泡的熱度最好,再者必須得配上切得極細的芥菜疙瘩絲兒、淋上辣油,同時還得搭上兩個「焦圈兒」,吃起來主味酸、回味甜、芥菜咸、紅油辣,五味中佔了四味,再加上焦圈兒的脆和香,絕配!

歷史:豆汁歷史悠久,據說早在遼、宋時就是民間大眾化食品。乾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稱:「近日新興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檢查,是否清潔可飲,如無不潔之物,著蘊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當差。」於是,源於民間的豆汁成了宮廷的御膳。

Advertisements

不少外地朋友看到豆汁兒二字不免以為就是豆漿的一種,更有甚者,在品嘗過豆汁兒之後連連皺眉,說好的豆漿呢?這明明是餿酸變質的泔水嘛!那麼豆汁兒到底是何物,說來倒也不新鮮,就是製作綠豆澱粉的下腳料,把綠豆浸泡到可以捻去皮后撈出,加水磨成細漿,倒入大缸內發酵,沉底的是澱粉,漂浮的便是豆汁兒了,再經煮熟,往往以小火保溫,隨吃隨盛。

別管豆汁兒是否味如泔水,愛喝的人卻能得味在酸咸之外,可謂食者自知其精妙絕倫。像老北京眾多的文化名流和梨園名角幾乎都喝上了癮。著名導演胡金銓先生就曾說過,「誰不能喝豆汁誰就沒有資格研究老舍。」而《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女士也在她的一本書中寫到,「當一碗豆汁兒端到我面前,我眼睛亮了,我可有四十年沒喝到這玩意兒啦,我連喝三大碗,不好意思再喝下去。」

Advertisements

除了上述種種,很多人恐怕不知道它還有解藥毒的功效,過去有人服毒就是用生豆汁兒來解救的。所以病人吃過中藥后都不準喝豆汁,就是為了防止其化解藥性的。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