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疑惑:現在的醫生,為什麼看病都要靠儀器檢查?

前幾天值班,遇到一位老年患者,自訴有多年痔瘡的病史,近幾日出現大便帶血,並且嚴重的便秘,好幾天沒解大便了。於是只好來到醫院,打算開點葯和灌腸通暢大便。

醫生仔細問了病情,並做了肛門的指診以及肛門鏡檢查,感覺他的痔瘡似乎並沒有自訴的那麼嚴重,直腸內並沒有明顯的糞塊。而且醫生注意到,他的血便不是鮮血便,而是膿血性質的。如果是痔瘡的出血,一般多為鮮血,因為離肛門口很近。而如果是離肛門較遠的腸道疾病或者上消化道的出血,由於在腸道的存留時間較長,都會類似於醬油或者柏油一樣的黑便。

於是,醫生建議他預約個腸鏡的檢查。由於這些檢查需要檢查術前的院感四項、以及心電圖的檢查,再加上腸鏡的費用,相對偏高。

而患者由於多年的痔瘡治療經驗,自認為他的病就是痔瘡,來醫院主要是肥皂水灌腸,通暢大便解決下便秘的問題,另外就是為了開點葯。並且對醫生說,我自己的疾病我知道,久病成醫,你看痔瘡的水平還不一定有我的水平高。現在的醫生都是靠儀器才能看病,真不如過去的老醫生。

Advertisements

醫生很無奈,過去的醫療技術有限,醫生只能通過有限的診療手段和經驗來看病,其實誤診率比現在的高多了,只不過過去的患者要求也低得很,所以並沒有出現這麼多的醫患矛盾。

舉個悲傷的例子,今年9月16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一位心內科醫生深夜猝死,年僅40歲。按說心內科醫生在診治心臟疾病方面應該是最專業的吧,如果心內科的醫生,自己的心臟有問題,應該是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吧,但是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其實未必。作為治療了多少心臟疾病的醫生,卻最後倒在了自己的專業上,令人扼腕嘆息。當然該醫生猝死的原因具體不太清楚,一般來說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有些是沒有任何基礎疾病的,有些則可能是本身罹患有心臟系統的疾病。

Advertisements

還有一個更具有戲劇性的病人的事例。

剛剛過去不久的醫學界的一件大事,就是北京時間11月14日早6點,在美國加州阿納海姆舉行的2017年美國心臟協會(AHA)科學年會上正式發布2017AHA/ACC高血壓指南。

在指南中高血壓診斷標準被重新定義,收縮壓高於130mmHg,舒張壓高於80mmHg即被認為是高血壓病;也就是指南將高血壓定義為≥130/80mmHg,取代以前140/90mmHg的高血壓標準。

能夠重新定義疾病的診斷標準,作為美國AHA(美國心臟協會)的主席John J.Warner,我相信大家都應該承認,他是心臟疾病專家裡最牛的醫生之一。

那麼,如果他有心臟病的話,作為心臟專科的醫生,他應該能夠早期發現。但是沒有!

作為AHA主席,John J.Warner在本屆大會第二天早晨突然胸痛,被送到當地的一家醫院,診為心臟病發作,然後置入了一枚支架。作為世界頂級的心臟醫學專家,卻沒想到自己因為冠心病嚴重到發生血管病變,甚至最後需要放置支架的地步。

今年還發生了一起省級醫院胃腸外科的醫生患晚期結腸癌去世。作為胃腸外科的醫生治療了多少結腸腫瘤的患者,沒想到最後倒在了自己的專業疾病上。

每個人對自己的身體,感覺是最充分、最直接的,作為醫生都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更何況是別人的身體。當患者來到醫院看病,醫生出於負責和為了儘可能避免誤診誤治,所以很多時候儀器檢查很多,但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這才是正確的、規範的。很多人總喜歡拿感冒舉例,總說一個感冒發燒就要檢查很多?但是,你知道你發燒,醫生需要和多少疾病做診斷嗎?醫生開具的儀器檢查等等,這些並不全是醫生為了攫取效益,而是真正對你的身體負責!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