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宋襄公的人格分裂症

春秋是個紛爭之世,所以就有句話叫「春秋無義戰」。可是,身為局中人的宋襄公偏不信這個邪。公元前643年,齊桓公叱吒風雲了一輩子之後凄然謝幕,中原出現了暫時的權力真空。這時,宋襄公認為自己有責任繼為中原霸主,以保護盟國,對抗強大的楚國。於是他開始經營,模仿齊桓公,也搞起了「合諸侯、匡天下」的一套。

可惜,楚國不買賬。明爭暗鬥的結果,演化為宋楚之間的泓之戰。泓之戰,宋國慘敗,宋襄公自己也身受重傷,一年後即不治而亡。

泓之戰,宋軍本來是占居主動的,以逸待勞,地形有利,作戰的時機又絕好。但,宋襄公要打義戰,要讓楚軍輸得口服心服。於是他要求軍隊充分彰顯王者之師的氣概,為此還在作戰過程中下了幾條死命令:(1)敵軍沒有完全過河的時候,不可以出擊;(2)敵軍即使過了河,在沒有布好陣勢之前,仍然不可以出擊;(3)不能居高臨下或背靠山坡利用地形取巧;(4)敵軍士兵受傷后,馬上要對他停止進一步的動作;(5)看到有白頭髮的老兵,不要傷害他。並聲稱這才符合「古法」。這樣打仗,可想而知,兵鋒正勁的楚軍只有給宋襄公好好上一課了。

Advertisements

宋襄公不僅打仗講仁,繼位時也很有禮度。公元前652年,宋桓公生病快不行的時候,傳諭讓襄公繼位。襄公身為法定繼承人卻說什麼不肯,堅持要讓給他的庶兄子魚,理由是子魚年長而且很仁義。宋桓公覺得有理,找來子魚。子魚卻說:「能把君位讓人,還有比這更大的仁義嗎?」說完就跑了出去。正是經過這樣一番禮讓后,宋襄公才繼位。一繼位,就重用子魚。哥倆相處得很融洽,宋國一度治理得頗有可觀。

據此,是否就可以認定宋襄公為一代仁君呢?否!

宋襄公在位的前幾年,齊桓公是無可爭議的中原霸主,宋襄自然不可與爭鋒,只好潛心國內事務,待到齊桓公辭世后,齊國內亂,中原無主,宋襄公的野心開始膨脹。

公元前641年,宋襄公幹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抓了滕宣公,迫使其奉宋國為盟主;第二件是率諸侯會盟於邾,指使邾文公用鄫國之君鄫子祭神,目的是威懾東方夷族;第三件事是攻打不肯聽從的曹國。最嚴重的是第二件事,拿活人祭祀,犯了大忌。子魚評論這件事時說過一番話:「祭祀連用哪種牲畜,都是有嚴格規定的,現在竟然敢用活人來祭祀,真太不像話了!齊桓公做霸主時,挽救了三個國家,義士還 認為他的德薄,現在搞一次聚會就連續虐待兩國之君。還想成為霸主,難啊,能善終就算萬幸了。」

Advertisements

次年,宋襄公打算再次約盟諸侯。魯國臧文仲探知宋襄的的野心,不由感慨道:「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臧文仲意思是說,人可以抱著一定的目的隨大夥一同起事,但不可以強迫大夥幫助實現個人私慾。言外之意,宋襄公用這種手段求霸,是不會成功的。

第三年,宋襄公再度會盟并力邀楚國加盟。子魚竭力反對,認為小國爭盟是禍患所在,但宋襄公根本不聽。楚成王認為宋襄公不自量力,可笑可恨,到會後設計扣壓了宋襄公,得虧子魚在國內備戰工作做得好,楚成王才教訓了宋襄公一通后予以釋放。

第四年,也就到了泓之戰,宋襄公一敗塗地。

第五年,折騰夠了的宋襄公,一命嗚呼!

綜觀宋襄公的一番表現,行事矛盾之處很多,很不好解釋。筆者則認為他患有嚴重的人格分裂症。你看,仁義起來,以國讓兄,「不鼓不成列」;暴虐起來,竟拿著小國之君去祭神。低調起來,被楚成王釋放后,不好意思回國;蠻橫起來,誰都不放在眼裡,一意孤行,自大成狂。這種心理品格不成熟的人,搞點藝術,充分發揮想象力,應該是不錯的,為君或當政,那委實是岌岌乎殆哉。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