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羽扇豆

羽扇豆是豆科羽扇豆屬植物,該屬有300多個品種,一年或多年生草本,甚至有半灌木狀,不太容易區分。原產北美洲溫帶(加州-華盛頓一帶),喜歡涼爽溫暖氣候下的酸性沙質土,冬季在-4度以上溫度可越冬,夏季的酷熱會抑制生長,如今在全球的分佈很廣泛。栽培的品種里大多都是一年生,株高通常在20-70cm之間,花期多在3-5月份,花色艷麗豐富,有紅.粉.藍.黃等,果期在4-7月,種子間節莢狀(3-4粒),卵形黃色扁平帶斑紋,是含蛋白很高的精飼料,莖葉也主要用於青飼青貯和放牧。

羽扇豆在我國台灣地區最為常見,由日據時期引入種植,台台管它叫魯冰花(這名大家都熟悉,是根據原名Lupinus直譯過來的音譯詞)。它被引進之初不是為了觀賞,主要種在田裡當綠肥作物,比如茶農就很喜歡把它種在茶樹周圍用來提高土壤的肥力,同時它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這點和紫雲英有點類似,都是綠肥+蜜源植物。不同的植物會對土壤產生不同的影響,比如西瓜,有說法叫好地供不起三年瓜(容易把地氣吸乾肥力用完)。而豆科恰好相反,大多有根瘤,生長期間不用施肥還能自行利用空氣中的氮從而提升土壤肥力。

羽扇豆也是深根植物,根深能達1.5m,因此也被許多客家人視為「客家母親花」,代表著平凡的美麗與哀愁。這是客家文化里的一種說法,不是所有客家人都這麼認為。關於「客家」這個概念,大部分北方人比較陌生,也很少聽說過(遠不如西關大少的受眾多),只熟悉粵.閩.台灣.兩廣這些書面詞和地方。其實客家是很龐大的存在,主要源於歷史上幾次中原人南遷以及近代走向海外,如今客家人遍布全球,客家文化源遠流長,是從沒中斷過的不斷融合發展中的正宗漢文化的一支,有興趣的北方朋友不妨查查。

說到客家,能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中華古文化融合性強融入性差的弊端。融合性強就是外部文化一旦進來很快就會稀釋掉,而融入性差就是一旦走出去了就象入了水的油那樣抱團成一家,哪怕不斷吸收當地文化發生了變異也會自成體系,好長好長的時期內都還能聞到黃土高原的沙土味。羽扇豆就很喜歡沙土,如今在華北地區的長勢很旺,成為非常受歡迎的觀賞植物,在盆栽.插花.鮮切花領域的應用很廣,也常被用來布置花壇花鏡。在園林造景中的獨特價值很受到專業人士的追捧,用作花境背景或在林緣河邊的叢植.片植有特別的美感,無可替代。

地中海地區也是羽扇豆的一大產地,那裡的氣候適宜,砂質地上曾大量分佈著一年生的原生品種。後來羽扇豆被選作用來祭祀5世紀卡爾塔戈的主教聖歐格尼斯的花朵。它的希臘文名字Lupi有悲苦的意思,是因為羽扇豆的種子異常苦澀,含在嘴裡令人皺眉,看上去非常痛苦的樣子(廢話,喂牲口的東西嚼著肯定不對味兒啊),因此它的花語是「苦澀」。據說擁有這種生日花的人大多是直腸子,講話不懂看場合,喜歡實話實說,常被認為「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來。尼瑪.......忽然覺得自己躺了一槍,受到了一萬點的傷害。

春天人容易犯困,也容易犯賤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