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家與五行學說

「陰陽家」的概念,最早見於《易經》,「五行」的概念最早於《尚書》,但這兩種觀念的產生,可以追溯到更遠久的年代。到戰國時代,陰陽和五行漸漸合流。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應當是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曆數的階層,也稱「陰陽五行學說」。

五行

陰陽家代表人物是鄒衍(戰國末期的齊國人),最重要的思想是「五行」。《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火,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認為,宇宙萬物就是由這種五種基本物質構成的。這也是關於宇宙社會屬性及其變化規律的範疇系統。五行的「行」字,有「運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便是變動運轉的觀念,也就是「相生」與「相剋」。

Advertisements

附;五行相生含義

木生火,是因為木性溫暖,火隱伏其中,鑽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是因為火灼熱,所以能夠焚燒木,木被焚燒后就變成灰燼,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為金需要隱藏在石里,依附著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因為少陰之氣(金氣)溫潤流澤,金靠水生,銷鍛金也可變為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為水溫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所以水生木.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