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女孩一天可以男女性別切換,這種忽男忽女的現象是一種怪病嗎

這年頭,對於跨性別群體而言,如今受到的處境也隨之人們的觀念而逐漸改善。對於他們而言,性別在生理上與心理上是呈對立狀態。但你可聽說過流性人嗎?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澳大利亞12歲女孩安妮(Annie)是一名罕見的「流性人」,她的性別認同時常發生改變,忽男忽女,這讓她十分困惑。

安妮從10歲起就對自己的性別產生困惑,因為自己的性別認同會在一天之內發生變化,「如果別人總是給我灌輸『你是女孩子』的觀念,我會感到很痛苦;但有時我又覺得自己是個男孩子。」

由於性別認同時經常改變,安妮的著裝也隨之發生變化;因此,安妮的媽媽還特地為安妮準備了男女各一套畢業服裝,以備不時之需。

而來自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6歲的男孩Ziya,在他內心中男孩與女孩的性別特徵和表現交織在一起,他喜歡蜘蛛俠,也喜歡芭比娃娃,他的表現並不適應我們隊傳統女孩和男孩的框架。

但年幼的Ziya卻被「流性人」的身份而所困擾,讀幼兒園的時候,由於喜歡跟女孩子一起玩芭比娃娃,他卻受到身邊的小孩的嘲笑和霸凌,因此小小年紀的他變得敏感,很快他變得悶悶不樂,其個性的一大部分都被磨滅了。

那為什麼會出現流性人這種特殊群體呢?事實上,幾乎每個人的性別都有流動特質,比如一位女性周圍都是其它女性時,她的女性特徵和認同往往會更強烈;但大部分人不會自我認同為流性人。

和雙性人不同的是,雙性人在兩種明確的狀態間切換,而流性人的變化是連續的。

與同性戀不同得是,流性人性取向是異性,而同性戀的性取向是同性。

所有人還在母親肚子里的時候,社會已經為他的個人形象——外表、行為、想法、感受、個性特質等——做了接近標準化的界定,只有表現得接近這個標準,才能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身份和位置,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反之,就會在各個方面承受非常大的壓力——可能被質疑、嘲笑、排斥,甚至是被攻擊。男人表現得柔弱膽小,就會被周圍人嘲笑和輕視,給他冠以「娘炮」、「二女子」、「婆娘調」等稱號。

但男性要有男性的樣子,女性要有女性的樣子嗎?

若我們不再過度關注性別和性別形象,而只是看到一個人的存在本身,穿過性別期待和對性別的刻板印象,是否就能夠真正去了解個體的特性。

我們不去評價某個形象屬於什麼範疇,實際上男人可以陰柔,女人也可以陽剛。

且陰柔也好,陽剛也罷,

只是美好的陰柔或陽剛本身,並不會人為劃分它們「應該」屬於誰……

那時我們的世界將更加美好而寬容,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將更加親密和真實。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根除歧視,

但我們還是可以努力剋制自己的區別之心,以避免傷害到別人的感受。

如果一個人墮落到要靠性別來維持尊嚴,那他可能根本就不配擁有尊嚴。

希望天下人都可以看見自己的本性,並且活出自我,

而不是努力去扮演約定俗成的某個形象,

那麼,這個世界會更加鮮活,更加豐富,更加有趣!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