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養生智慧:未病先防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到,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第一醫院國際醫療部中醫專家解釋,也就是說,疾病的關鍵是預防重於治療,所以高明的醫生「上工」「上醫」「良醫」他們不主張治療已病,卻非常重視預防未病。這就如同治理國家一樣,不要等到出了動亂再去治理,而是在動亂之前就考慮防備,預防重於治理。所以,假如疾病已經形成才去治療,動亂之後才去平定,這就好像是口渴了才去掘井,發生戰爭之後才去鑄造兵器,那就太晚,太遲了!

「治未病」是《內經》提出的防病養生謀略,後世多有發揮,其既是養生保健的原則,亦是治療疾病的原則。

一、「未病先防」

Advertisements

未病先防,是指在未患病之前採用預防的方法從而避免疾病的發生,適用於未病的健康人群與亞健康狀態的人群。國際醫療部中醫科專家介紹,當今社會影響健康的因素包括環境因素、工作壓力、家庭或社會負擔、自身抗病能力、不良生活方式、感情挫折等。通過採取措施做好預防工作,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襲。

二、「既病防變」

既病防變,是指當機體已經處於疾病狀態時,要早期診斷,及早治療,防止疾病轉變殃及其他未病臟腑或危及生命。《黃帝八十一難經》即《難經》說:「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脾,故先實其脾,無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國際醫療部中醫科專家強調,就是未病早防為上策,已病早治為中策,以敗為戒為下策的道理。

三、「瘥後防復」

Advertisements

瘥,指病癒。瘥後防復,是指疾病的「愈后」階段,此時正氣尚虛,邪氣留戀機體,人體處於不穩定狀態,機體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此時狀態與正常健康狀態尚有差別,與原先疾病狀態更有不同,因此要加強生活調攝,鞏固治療,防止疾病複發。

如有些病人在感冒痊癒后一段時間內仍有輕度頭痛、身體乏力、食欲不振、全身不適等癥狀,國際醫療部中醫科專家指出,對此可運用中醫四診之法,給出證候的定位、定性診斷,採用適宜的中醫干預方法,以防疾病再次複發。

體質辨識與不良體質調理,是「治未病」之「未病先防」的主要內容。

目前,中醫大多按照「體質九分法」來分類,約有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鬱質、血瘀質、特稟質等九種類型,臨床上常以兩種或兩種以上體質相兼出現。體質辨識準確之後,再採用適合的療法「對症下藥」,以達到調節身體、預防疾病的目的。

第一醫院國際醫療部中醫科擁有臨床經驗幾十年的專家坐診,對於治未病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根據患者體質不同,採用個性化治療方案,通過湯藥、針灸、溫針灸、拔罐、刮痧、推拿等方式,調理身體狀態,達到陰陽平衡的效果。此外,我院中醫科在中醫減肥與內分泌調節、糖尿病、男科婦科等常見病、慢性病、多發病等方面,治療效果明顯,備受患者讚譽。

更多健康資訊歡迎關注「丹東市第一醫院國際部」官方號

Advertisements

你可能會喜歡